校企合作如何培养工程造价职业能力
时间:2022-08-18 10:24:50
导语:校企合作如何培养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得出结论:对于工程造价这样实践性强的专业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作概念知识的讲解,更多地是需要学生在通过系统教学之后能增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能力体系牢固的良好职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达到工程造价员岗位的技能要求。要深化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校内外教学实践,培养学生造价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以构建学生完整职业能力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课程改革;工程造价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就职者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愈加复合化和精细化,导致了如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困难形势。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明确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1],明确提出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其目的是加快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培养以及供给多层次、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
1高职工程造价专业
教育部于2003年首次在高职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以满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专业人才需求。此后,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争相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懂得施工技术、熟练掌握造价技能、能承担项目管理任务的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施工现场相应的技术、造价操作岗位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实现与就业的初始岗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或是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的造价员岗位以及与之接近的资料员和招标员岗位)“零距离”对接[2]。
2校企合作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量的普通高中改制成为职业高中,于是院校开始寻求相应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对应的岗位工作人员到学校来进行岗位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教学。“校企合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在职业教育界提出,并逐渐成为职业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3]。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具体实施方法不断地发展演变。现如今的校企合作要求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全方位深度合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职业院校主动与条件符合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二是鼓励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开展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建设大型的人才培养基地。
3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体系
在界定工程造价的职业能力体系范围时,国内普遍从造价工程师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导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通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届毕业生求职面试结果调查发现,拥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能力(土建工程或者安装工程的计量计价能力)和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毕业生较易获得用人单位的录用。综合国内对本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的设定以及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将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体系定义为由3个层次的13个要素各占一定比例组成的一个专业能力体系,见图1。
4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进措施
4.1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受高职院校开课时长以及二级培养单位分开设立的限制,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在各类职业院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开设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依靠土木工程或材料建筑学院进行培养,强调专业的“工程技术性”,最终授予工学学位;二是基于经济学或管理学开设专业课程体系,即依靠财经类学院、管理学院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投资和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未来发展偏向于项目管理工作,授予管理学学位。
4.2现行专业课程问题分析
1)专业课程改革跟不上企业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对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不足导致课程教学滞后和产生教学偏差,影响造价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学生未来就业质量的提升。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都在进行教学改革,部分高职院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总体而言,课程的改革走在行业人才需求的后面。2)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不相符。一是由于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脱离生产实际,或者过于简化的案例模型导致教学导向不明,教学效果不明显;二是由于部分外聘企业教师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明确的教学导向,但由于其缺乏教育教学相关能力,无法很好地系统传授知识或技能,且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的正向成果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限制,例如实训场地有限、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最终导致实践项目内容过于简化,和生产实践产生脱节。3)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灌入式”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以大量概念性文字搭配一些图表的形式展示。即使大部分院校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加工,但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仅以概念性形式进行知识的单向传递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理论基础掌握不牢固,应用能力薄弱。4)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目前大部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4]。工程造价教材对于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很少,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建筑法规课程中。但对于造价员及造价工程师而言,工作直接涉及建设工程中各方的经济利益,且通常资金数额巨大。这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得做出恶意损伤委托方利益的行为以及不符合社会伦理的行为,例如行贿、篡改计量计价文件等。
4.3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培养
1)增强校企课程互助、教学互助建设是前提。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教育目标就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知识及能力、管理知识及能力,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等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积极推动本土工程造价行业企业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增强教学互助建设。加大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参与度。通过顶岗实习、“校中厂”联合实训等合作,让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理论建设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最终切实实现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升。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获益,建立起从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到社会利益合理分配的人才协同联培体系。2)面向行业标准,选准合作企业是关键。校企之间的合作,重要的不仅是合作关系,关键还在于和什么规格的企业合作。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人才需求数量有限,并且在人才素质要求上可能并没有达到行业标准。以订单式培养为例,以固定的中小型企业为定向输出实习地,在经过两三届之后就难以持续。一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在两三年以后达到饱和;二是因为无法在定向企业就职的学生在转入到其他企业或岗位时其就业选择面相对变得狭窄。学校应主动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在此基础上主动邀约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人才需求量大且需要持续输入,并且其用人标准在行业内也被广泛认可。领军企业的又一优势是其产业升级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相对应的岗位新需求和新要求也优先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3)法律、管理、经济等课程开发是辅助支撑。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目前已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通过统一考试,而市场人才需求是复合化、多元化的,仅通过统一职业资格考试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还需要相应的法律、管理、经济知识的支撑[5]。职业教育活动不仅是校企间的合作,学院内部二级办学单位之间的联合办学也是推进课程优化的关键。全国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主要由建筑工程类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独立办学,师资不互通造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不均衡。教学资源在校内有规划、有目的的流动,法律、管理、经济和建筑工程学院间的联合培养是支撑学生健全职业能力体系的辅助力量。4)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本。针对基础能力可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针对专业能力可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程识图与制图、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CAD及BIM相关课程等;针对专业进阶能力可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法规。专业知识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被分解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本着“理论做基础、实践展能力”的原则,尽量增加实训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占比,提升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提高其专业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秉承“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以实际建设项目为向导,注重学生的任务过程指导和评价,在评价时融合岗位职业标准。5)建立个别性职业生涯指导是长效保障。首先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对本专业的未来职业道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个别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详细调查学生的兴趣、性格以及职业能力掌握情况,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依据,给学生一些实际性指导,帮助学生走上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职业生涯指导的“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校内的教师或辅导员,还应该让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过来人”参与其中。在指导范围上,不仅要进行就业形势、政策以及技巧的讲解,更多的是挖掘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6)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近几年国家一直都在提倡职业院校要建立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是培养学生扎实造价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保障。在培养学生的造价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才能保证在其教学活动下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因此部分高职院校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教师因参与了企业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自己的专业实践得到了巩固和更新,有利于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更新。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及建立学生“工匠精神”方面,需要教师拥有高尚的教师专业道德以及工程造价职业道德。拥有高尚教师专业道德就代表着教师拥有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的胸怀,能够抱着“每个高职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未来也定是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投身于教育事业。“双师型”教师身份是复合的,其不仅是教师也是造价人。作为造价人,要求教师在其岗位上保持严谨认真的契约精神,要将其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
5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应切实跟进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建设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素养为目标的完整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学校要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结合企业意见进行动态调整,在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建立长效合作的保障机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0(2):24-27.
[2]刘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7-19.
[3]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2008(14):26-28.
[4]姜雄.“工匠精神”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9):235-236.
[5]黄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能力构成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9):79-82.
作者:刘俋杉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
- 下一篇:职业能力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