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以诚信为主品牌树立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6 02:31:00
导语:我国市场以诚信为主品牌树立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市场主体面临主体地位和人格的严峻挑战。应该正视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立自强,向世界亮出中国自己的诚信品牌战略,走自主品牌战略之路,强化主体要素诚信品牌建设,优化诚信品牌战略文化,推行政府诚信品牌工程,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诚信品牌形象。
[关键词]市场主体;诚信;品牌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社会契约和行为规则。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推进,社会的诚信程度已经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族的国际生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及机制的建立就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市场主体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一般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大公司的跨国经营和金融国际化,它标志着世界范围经济活动相互依赖的加剧和加深。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以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它作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涤荡着全世界,当然会对中国市场主体产生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主体的主体地位形成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从经济全球化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把它作为谋取经济、政治霸权的手段,而中国经济体制及企业制度尚处于转轨之中,这势必造成对我国市场主体地位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拓展中,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产业的分布,实施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和少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产业上的垂直分工,而如果产业结构雷同,就有可能使我国行业结构层次低、较为单一,从而使竞争增大,“后发性优势”减小。产业结构的差异及跨国公司的经济扩张,使我国的市场有可能越来越被外资所占有,使原有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对我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反倾销”此起彼伏,而西方国家对其占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主张实行开放,这更给我国的市场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市场主体的主体人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谓人格,是人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和配合方式,是制约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其中,品质在各种人格特性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与特定时期相适应的人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世界经济已步入了“诚信经济时代”。现代企业在竞争商品的同时,也在竞争着诚信,诚信已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融入了企业,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个决定因素。
二、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诚信及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必须认真面对和彻底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遵循诚信原则,才能在国际国内经济交往中站稳脚跟,收获市场果实,成为最后的赢家。具体来讲,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1.诚信是一种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开拓国际市场,固然需要建立能及早掌握市场动向,并针对需求来作细致且迅速对应的体制,设立生产和销售据点,拥有一个与市场直接连贯的完善的供应体制,还要首先以诚信示人,树立一种重规则、讲诚实、守信用的国际形象。诚信是一种比技术、产品等更具膨化作用的形象要素。一个诚信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必然致力于向各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合理的商品价格和一流的销售服务,并以此来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赢得市场所必需的信誉。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背信弃义行为;否则,将在国际信用体系的严密监控中失分、降级、进入黑名单,不仅形象受损,口碑尽失,而且还面临制度的重罚和市场的驱逐。实践证明,以诚信为本的企业可以创造更大更成熟的消费群体,可以在开拓国际市场上获得先机。
2.诚信是一种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润滑剂。在现代国际化企业普遍标榜企业社会责任、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制度的背景下,讲求诚信的企业能比较自觉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协调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关系,从而达到与社会同步前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同样如此。诚信经营可以使涉外企业赢得合作者的信任与支持。因此,企业要在国际上求生存,谋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众多的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而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诚信原则为基础的。诚信有助于使合作各方意识到合作关系的潜力,节省交易成本。即便是发生涉外经济纠纷、经营矛盾、贸易摩擦时,诚字当头就成为调解和协调的重要策略,以诚换情,以诚维权,以诚致远,以诚谋和,不唯一时一事之得失,但求有始有终之仁义。如此终将获得关系对象的理解和尊重,以诚心换诚心,以信誉换信誉,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反之,倘若不讲诚信,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惟利是图,便会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那必然会激化各种矛盾,引起公众的不满,最终会使企业走向孤立甚至衰败。
3.诚信是一种接轨国际经济体系的粘合剂。与国际接轨,当然要从立法立规、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但首要的方面是在观念上接轨,特别是诚信理念的内部一致和外部契合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立法与国际接轨时,诚信具有先发的优势,即以诚信为重要内核,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依据国际标准废除那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律法规,修改、完善部分内容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加快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建设,使对外贸易与国际接轨,通过法规系统性,尽快实现贸易规范化。另一方面,从与国际接轨的当前重点来看,作为是否讲诚信之标志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当务之急,具有以点带面的功效。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诚信成为时代的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时代的重任。我国尽管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仍存在诸如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等问题,与当前知识保护与国际贸易多边制裁挂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大趋势很不协调,这将会导致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诚信,加强立法和执法,使企业和个人能够自觉地坚持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4.诚信是一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资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它和货币资本、劳动力资本一样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不仅是技术、设备、产品等硬件的竞争,更是诚信、形象等软件的竞争。企业的信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等硬件方面的优势一起造就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诚信具有资本属性,它能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使企业的形象升华,使企业的利润增殖。我国加入WTO后,为各外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国际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信誉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诚信是国际商业伦理的基本规范,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无论在国内市场上与跨国企业竞争,还是走出国门作为跨国企业与其他企业竞争,都有必要经营好自己的诚信状况。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诚信经营,在消费者及合作伙伴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积累起“雄厚”的信誉资本,将有利于各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赢得国际市场。否则,它不仅在国际上无立锥之地,在国内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WTO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落实而丧失基本的竞争力,最终必然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中国市场主体建设诚信品牌的战略
目前,中国市场主体正处于“品牌信誉时代”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市场主体必须把诚信意识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应对,向世界亮出自己的诚信品牌战略。
第一,走市场主体诚信品牌战略之路。即企业始终以诚信为基础,从诚信品牌的战略、定位、宣传、管理、维护、延伸诸环节上加强诚信策略,树立诚信品牌战略环节。要瞄准品牌定位中的诚信战略,追求高质量的诚信品质,准确清晰、具有差异化并长期坚持。注重品牌宣传中的诚信战略,实事求是、不浮夸,长期保持一致。落实品牌管理中的诚信战略,防止和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不推脱责任,注重管理的伦理要求。
第二,使市场主体成为诚信品牌的维护管理要素。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合作团队都来自觉提升道德观念,成为诚信品牌要素,达到主体全员诚信。首先,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信用意识、人格信誉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机制和提高诚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家的人格信誉是企业信用行为的人格化的代表。诚实守信是经营领导者人格品德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是他们经营行为的最重要特征。其次,打造员工诚信是企业信誉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全体员工应增强品牌诚信经营的战略意识。企业是靠全体员工对品牌的关心、爱心和忠诚的精神铸成的,因此应注重在员工中深入进行品牌诚信经营的教育,让每一个员工自觉地、持之以恒地用自己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来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再次,建立诚信的团队和管理组织,使企业与合作伙伴及社会之间的达成诚信的关系。具体来讲,要建立团队内部诚信关系,使团队能够为实现更广阔范围内的战略目标而共同行动,相互协调,应对困境;要建立管理组织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在诚实和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要建立企业与合作伙伴的诚信关系,获得伙伴的信任,维持合作的最佳保障,保持合作的持久,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要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以顾客为导向成为当今品牌竞争的共同和最高的战略,并始终贯彻于品牌经营的全过程;要建立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发挥为社会创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功能,承担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等社会责任,而这就是其对社会的诚信表现。
第三,抓好诚信品牌文化建设,优化诚信品牌战略文化。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品牌文化通过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不断将其转化为资产。但是,品牌文化必须建立在言行一致、真实可信的基础之上,即成为诚信品牌文化。它的形成,一要形成一种对现实的共同观点和前景认识,即认识到外部的挑战之严峻或竞争之艰难,产生同呼吸共命运的认识和感觉,相互形成信任,从而使诚信的品牌文化扎根。二要依靠真正被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生存。诚信文化需要一整套全面的价值观和规则来指导个人和团队的行为,使品牌经营中形成并巩固一套“维系诚信”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实行和遵守的过程就是诚信品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三要突出一些有力的诚信“标志”。在形成诚信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对反映诚信要求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诚信的代表性指标或“标志”,从正面和反面同时对员工进行教育和现身说法,使大家都知道诚信的要求和界限。当这些诚信“标志”印入人脑,并以此为根据投入品牌的经营中,诚信文化也会成长起来。公务员之家
第四,政府讲诚守信,率先垂范,打造优良的政府诚信品牌。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一贯讲诚信、重诺言,树立了一个大国政府负责任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相应的,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公信力也得以提升。然而,在经济改革和政府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政府诚信形象的不和谐现象。因此,民众呼唤“诚信政府”,“诚信政府”的建设应运而生。在诚信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诚信省、诚信市、诚信公务员创建活动纷纷出台。如南京市政府提出“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大力推行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诚信建设。而上海的杨浦区则率先开始在全区公务员管理中引进个人诚信教育和个人信用报告制度。
总结当前在政府诚信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认为政府诚信品牌战略的关键在于政府在国家诚信建设中扮演好公正的裁判员、公开的市场经济建设师、公平的人民公仆和严格的监管员四个重大的诚信角色。公正的裁判员要求政府诚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牢固的制度保证,关键在于政府本身要有很高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公开的市场经济建设师要求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仅是社会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的作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公平的人民公仆要求大力加强政府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角色意识。同时,必须加大惩罚措施以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应该采取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公平地对待百姓,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严格的监管员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责,完善诚信监管制度、加强诚信监管力度,使诚信有规可循、有规必循,达到提升守信企业诚信等级和鞭笞失信主体的目的。
总体来讲,中国市场主体在进行诚信品牌建设的时候,既要从主体内部系统思考构建市场主体的要素诚信品牌战略和过程诚信品牌战略,又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与其系统内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作为国际化的市场主体,中国市场主体的诚信品牌建设与国家政府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构建政府的和文化的诚信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刘光明.诚信:企业品格的力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孟令国.隐性契约中信用机制的作用及其构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6).
[4]魏昕,博阳.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美]乔丹?D?李维斯,著.柏满迎,石晓军,译.诚信伙伴:诚信的关系——双赢的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党员十一月创先争优工作鉴定
- 下一篇:党员创先争优立足岗位工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