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研究

时间:2022-06-09 03:22:45

导语:饮料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饮料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研究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是经营管理效率的重中之重。提高劳动效率,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完成的工作量。饮料制造企业淡旺季变化明显而存在劳动组织难度大的问题,还面临“用工荒”问题,提高劳动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饮料制造企业以总产量与人工成本的比值作为劳动效率的衡量依据。在实际营运中,饮料制造企业可通过动态定员管理、流程改善、季节性人员外包等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关键词:饮料制造企业;劳动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是经营管理效率的重中之重。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完成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饮料制造企业产品淡旺季变化明显而存在劳动组织难度大的问题。用工需求量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还面临“用工荒”问题。提高劳动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饮料制造企业以总产量与人工成本的比值,作为劳动效率的衡量依据。劳动效率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需要全过程控制和全要素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营运中,饮料制造企业可通过动态定员管理、流程改善、季节性人员外包等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一、动态定员管理

动态定员管理是以劳动定额管理为基础,重点是因应饮料企业的产品变化和订单季节性变化,进行劳动效率管理。(一)岗位定员。饮料企业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岗位,一种是固定工时制人员,例如财务人员,另一种是变动工时制人员,例如生产线操作工。饮料制造企业以生产营运为主要任务,生产线24小时开机,因而变动工时制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70%-80%左右,其工作时间也较固定工时制人员时间长,是效率管理的重点。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状况,按照科学合理、高效少人化的原则,厘清班组岗位定员编制表,进而形成全企业定员岗位编制表,明确人员的数量。(二)工时控制和管理。1.动态定员工时模型。饮料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生产线速度、定员编制等建立动态定员工时计算模型。该模型以订单量作为变量,可输出动态定员工时标准数据,并生成平均工时、加班工时和劳动效率等数据。企业应依托该模型,根据接获的未来一段时间的订单情况,提前进行测算,以此作为企业劳动效率管理的依据,并下发作为部门或班组劳动效率管理的目标。2.对比和异常管理。企业以动态定员工时标准作为劳动效率管控的目标,班组应进行每班对比,部门应定期汇总对比,发现出现差异时,应立即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动态定员工时计算模型是以正常的生产状态为基础计算工时的,在实际中可能出现一些合理但不在工时模型涵盖范围之内的工作安排,例如员工培训、计划性维修等,对于这些工作,企业应制定标准流程,原则上应提前申报。企业应定期(不低于每月一次)汇总比对实际劳动效率与动态定员工时计算模型理论效率的差异情况,并跟踪差异原因分析、措施及其落实执行情况。对于较大的差异或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应对有关负责人采取绩效奖惩措施。(三)定员优化。企业定员编制表是依据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状况排定的,经过一段时间营运后,应当进行优化调整,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机器替换人工。饮料生产企业某些工艺段,需要使用较多的人力进行重复劳动,企业应以边际效用为依据,投资自动化设备替换技术层次较低和重复性劳动使用的人工,饮料制造企业一般以3年之内的回报周期为标准进行边际费效核算。例如饮料罐装后需要进行目视检查,该岗位每班2人(需30分钟轮替),可考虑使用自动扫描检查机进行替换,该设备约50万元/台,按每天目检人员4人,年人均费用6万元计算,回报周期=50/4/6=2.08年,该项替换即具有可行性。这种以机器替代人工的方式,不仅可节省人力成本,还能消除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波动。2.新技术运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项新技术得以在饮料行业加以应用,这使饮料企业能够向更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许多工作可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饮料企业应保持对行业新技术的持续跟踪,并选择合适时机加以运用,以提高劳动效率。例如,饮料包装入库时,为便于产品追溯,一般要对每托盘产品都要进行张贴条码和人工记录流水号,物流发运时还要进行第二次发运记录。随着二维码技术和4G技术的成熟,饮料企业可采用自动喷印二维码及自动扫描实时将入库和发运产品的信息直接传输到仓库管理系统,生成入库记录和发运记录,不再需要进行人工贴条码和记录流水号。此项投资的金额仅一次投入数万元,但每年可节省的人工成本以数十万计。

二、流程改善

传统饮料企业生产准备时间长、原物料和成品储存量大,生产和检验节点多,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劳动效率的因素,企业应依据精益制造理论对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流程改善、消除浪费的活动,以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的方式主要有节点优化和作业流程整合等。例如,饮料企业为保障生产需求和检验需求,设置数百万瓶胚的原料仓库,等待检验完成后,再二次叉运到生产现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此,可将入厂检验步骤前置于瓶胚生产工厂,取消瓶胚仓库,瓶胚到厂后,直接运输到车间,进行简单检查后立即使用。这种方式可减少原物料在企业内部的运输,减少人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三、季节性人力资源外包

(一)外包可行性分析。饮料企业淡旺季明显,旺季人员难以满足需求,淡季人员上班不足,为满足最低法定工时,劳动效率偏低。企业可将一些非关键岗位采取季节性外包劳务的措施提高劳动效率。这些岗位一般包括叉车工、车间搬运工等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或有成熟外包市场劳务的岗位。企业应做好可行性分析。首先,应依据全年订单需求和定员编制表,测算劳动效率变化情况,找出机会点。其次,选定一定的岗位范围,依据年度工作需求、季节性变量逐一测算使用固定工和外包劳务的全年劳动效率进行对比。总体上看,饮料企业可季节性劳务外包的岗位人数约为企业总人数的15-20%左右。从实践来看,该项工作可提高劳动效率3%-5%左右。(二)人力资源外包的管理。1.外包劳动效率管理。企业对季节性外包不应“一包了之”,应将外包人员纳入劳动效率管理中。对于外包岗位,也应进行动态定员工时测算和比对,发现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处理。同时,也要将自有人员的劳动效率情况与外包劳务人员进行对比,对外包计划进行调整。特别是在订单波动速度快时,应特别注意外包岗位的变化需求,及时反应。2.外包风险管理。季节性人力资源外包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应严格进行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外来劳务人员对饮料企业的环境不熟悉、工艺流程不了解、工作纪律性不强以及劳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用工安全、食品安全和现有管理体系的威胁等方面。为此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以管理。首先,应做好外包岗位的选择,以非关键岗位为宜,且选择无需较高技能和应对变化的岗位进行外包。其次,应标准化劳务人员的入厂培训和上岗流程,不应“随到随用”,只有当劳务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后方可上岗。其次,为避免劳务人员流动性过大,可与劳务外包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签订约束性合同,要求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或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金与流动性比例挂钩,使其从源头上予以重视和控制流动性。对在岗时间较长的劳务人员也可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后,对于劳务人员应明确奖惩标准,树立红线,加强管理,避免“散养”,淘汰不合适的劳务人员。劳动效率管理是企业营运管理永恒的主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企业应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运用工具和手段持续提高劳动效率,保持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宜付.关于提高企业劳动效率与经济效益探析[J].企业战略,2016,27.

[2]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多渠道持续提高劳动效率[J].冶金管理,2012,3.

[3]黄崇光.长春商用车厂劳动效率提升方案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4]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1.

作者:徐林 单位:南京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