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3-08 10:17:16

导语: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陕西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已注册的农产品品牌规模小且市场占有率低

陕西省现已登记的农作物商标几乎全部都是以领导产业、农人职业组织为根本基础登记的,因为其制造与销售的规模经济有所不足,向市集的供给就可能会出现变故,容易造成制造本金与销售管理本金超过额定范围,不易创办专有的市场经营途径,也不易建立平稳的市场份额,所以,这个品牌就会缺乏对市集的感染力。在一些地区里,任何一个独特的农业通常都会发生大量商标抢注的问题,品牌过于纷繁复杂,会减轻其品牌效应,无法建立品牌的凝聚力,导致市集份额过低。

1.2地理标志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利用

陕西省富含海量含有不同特征的农副作物,在中国以及全球领域中都有着优秀的名声,如秦镇凉皮、岐山臊子面、甘泉豆腐等,以及勉县大米、留坝西洋参、略阳杜仲与天麻、白河黄姜还有商洛大量的药品储备等,目前为止依旧未登记地理符号品牌,没有品牌的市集化处理方式,还只是处于有独特风格的商品领域中,并未开创中国众所周知的农作物品牌,不易进行整体的治理与传播,也不易施展其富含的品牌效应。

1.3农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弱

在品牌化走向的感染中即使部分农作物已经有了省、市有名的标志,而在全球化市集中拥有极大认可度的商标不多。不少底层农作物比方说水果、鲜肉与鸡蛋等全都登记了品牌,而他们几乎都仅仅在意品牌的辨识作用与销售作用,商标的区别化与独占化不够明显,品牌的认可度、美名度与品牌联想度等不高,品牌的作用、知识、特色等内在的东西并未完全施展出来,因此品牌力不强,可以和“雀巢咖啡”、“新奇士”等全球认可的品牌不相上下的实在少见。

1.4农产品品牌促销力度小且手段落后

当下,即使不少产业与农人都早就明白好东西早晚会闻名世界的思想,并已经逐步关注对农作物的推销售卖行为,但不少农作物的推销售卖渠道依旧仅仅借助以前的广告传媒及终端促销,全面推销售卖结合的策划理念不足,造成推销售卖行为的整体性、专门性与特色性有所不足,推销售卖的成效不明显。

1.5农产品品牌主体不明

即使陕西省已认证了很多国家地理标示的商品,而这类品牌几乎都是政府扶持予以认证的,但政府并非品牌创办的关键所在,品牌的根本关键点或许是农作物的制造管理者、售卖者,也可能是它的结合成分或者连接机构。因为对法人主体的说明不够清晰,让早已认证的品牌变成了区县公用的品牌,农人,与之有关的产业、组织都仅仅希望因利乘便利用其品牌,而不想在品牌保障、传播、装饰、查询伪劣和有关规定的实行上尽一份微薄之力。许多伪劣的农作物遍布市集,极大地摧残了名牌农作物的市集面貌,还造成了品牌市集竞争力的下降。

2陕西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农产品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中国底层农作物的制造大部分是零散的农人,范围不太大,不易创建成品的公司及产业,不少农作物制造这与营销者依旧注重将作物放在首位的传统的销售思想,品牌化管理思想有欠缺。一些制造销售的商家策略见识与长久的安排有所欠缺,只重视当下的效益,持有侥幸心态,缺乏对品牌构建、维护的认知,对于塑造高认可度品牌的积极性、踊跃性不够,对品牌的了解也只是意识到了品牌的辨识作用与销售作用,不在乎农作物品牌的创办、构建和维护,造成农作物品牌里必需要拥有的作用、知识,特色等更深程度的重点含义有所欠缺,无法更好的进行品牌销售行为。

2.2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中国目前的品牌农作物基本上都是新鲜作物及底层处理作物,制造、处理等能力较低,科学技术不高,产业的科学革新本领不强,附加值较低。学者赵守东2008年研究发现,中国农作物处理变换率只有20%~30%,但发达国家的平均变换率是90%~95%。中国农作物品牌在新物种栽培、保鲜、农业技术投放等领域和发达国家相比依旧有很大的不足。比方说,陕西省是中国猕猴桃种植产量最大的地方,占整个国家的一大半,然而与新西兰的“奇异果”相比较,也存在明显不足。在价格上,我国每箱40~50元,新西兰每箱120元;在质量上,新西兰猕猴桃在为全熟透时摘下就可以吃,但中国的猕猴桃必须在熟透柔软后才能吃,新西兰的桃心偏黄,人们称之金猕猴桃,我国的桃心却偏绿,是常见的种类。在产量上,新西兰播种占地仅有我国占地的三分之一,而却能在销量上占全球的五分之三。由此可知,中国农作物在科学技术上的重视明显不够,严重妨碍了农作物品牌创办的进程。

2.3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不健全

首先,农作物安全品质指标明显未设标准。在上市售卖的中国农作物里,大约有80%的农作物未设标准,农药、兽药残余等隐患指标也明显不足。其次,农作物品质认证和测验指标未整合。创办完成的农作物认证与测验系统也没有和全球化指标一致,不同认证组织的认证规范、测验规范没有达到一致性,导致统一作物有多种不同规范的现象发生,造成农作物质量大幅度下降,出口时多次遭遇“科技防御”的约束,这也很大程度的减小了中国农作物在全球的竞争力,妨碍了农作物品牌策略的运行。最后是缺乏规范科技拟定的体系性、前瞻性,内容落后、不符合市集经济进步新走向的要求。

2.4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不足

第一,政府未加强对农业品牌的督促治理和维护。没有充分维护有深远历史背景、人们认同的区域特征品牌,造成伪劣品牌和有损名牌的活动不断出现。除此之外,执法主体有很多,并未保持凝聚力,无法严厉制止伪劣品牌的出现。第二,政府对农作物品牌创办的公信力有所减少。体现在部分组织与团体在评论和排名之时的评定标准没有明确,评定目录具有可变性。有关治理格局不顺、政出多门导致一些地域对农业品牌化、农业名牌认定理解与治理比较杂乱无章。

3结语

重视实施农作物品牌经营是统筹城乡进步的一种最佳渠道,大家可将相对完善的工业品的品牌经营经验施展在农作物中,增强农业成长的级别,增强农业带来的利润,增强农作物在全球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提高农业利益和农人的收益。

作者:何柳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瑞华.陕西省苹果营销渠道优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苏霞,同勤学.农产品品牌营销:统筹陕西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4(02).

[3]崔茂森.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分析[J].乡镇经济.2009(07).

[4]赵守东.我国实施农作物品牌策略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5]张军林.陕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李承羲.陕西果业品牌传播研究报告[D].西安:西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