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个性与品牌资产关系论文

时间:2022-08-10 06:17:00

导语:品牌个性与品牌资产关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品牌个性与品牌资产关系论文

摘要: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品牌资产的存在,是企业营销战略有效实施、市场成功开拓和顾客资产建立的关键所在。品牌个性又是品牌形象塑造的有利武器,而品牌形象与品牌资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本文试图探讨品牌个性与品牌资产的关系,并建立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资产积累的关系模型。

关键词: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资产

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LarryLight)有一句名言: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品牌个性和品牌资产是品牌概念中的重要名词,品牌个性的树立与品牌资产的积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就次探讨品牌个性对于品牌资产积累的作用。

一、品牌个性

美国著名品牌研究专家Aaker教授认为,品牌个性是与品牌相联系的一整套个性特征。品牌是反映消费者自我形象的方式,是消费者区别自己与他人的象征物,其表达了特定形象,特质与个性。所以品牌个性提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必然与产品特色和使用者个性消费趋势相吻合。

品牌个性化的要求是企业能够全面地看待品牌与产品,增加了对超越品牌功能性作用、产生品牌催化效用的软性的、象征性因素的关注,即对塑造企业品牌个性的重视。对品牌个性全方位的理解也能使品牌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品牌,拓宽看问题的视野。

二、品牌资产

基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品牌资产研究是目前市场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且得到了学者们的一致认可。本文尊崇顾客导向、4C营销理念、顾客关系关系管理等现代营销思想,站在消费者视角阐述品牌资产的相关定义。

如果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价值),那么它对于投资者、生产商或零售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品牌资产的核心便成为如何为消费者建立品牌的内涵(Keller,1993,Blackstone,1992)。Keller认为,品牌资产是“只有品牌才能产生的市场效应。”品牌资产是基于顾客对品牌的认知,而引起的顾客对该品牌营销的差异性反应。③根据KellerKevinLane的观点,品牌资产来源于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两个方面。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在品牌联想的基础上对品牌产生总体印象。

经过比较发现,不难看出,Keller和Blackstone都强调了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建立、品牌忠诚的形成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塑造,特别是Keller将品牌个性、品牌联想和品牌形象有机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有理由继续完善上述模型的构建,如下:

三、模型的探讨与完善

(一)本文构造的模型是在消费者视角基础上提出的

虽然基于企业角度和市场角度的品牌研究也有很多,但学者们还是在混沌中延承了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发展思路,品牌理论的出发视角逐渐向消费者转移。Feldwick(1996)认为可由品牌价值(把品牌总价值视为一个独立的资产),品牌强度(消费者对于一品牌的感受有多强),品牌描述(消费者对品牌所产生的联想及信念描述)来建立品牌资产。Zeynepandtrairaj(1998)认为当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强烈的正向联想,而创造了品牌忠诚度时,则称其品牌具有品牌资产。Keller(1993)对品牌资产的定义,认为品牌资产指的是消费者的认知,而不是一些具体的指标。Aaker的品牌资产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也是得到一致认可的,其中清晰地表明,品牌个性作为衡量品牌联想的一个维度,能够很好地衡量品牌联想。Aaker(1998)给出了5个维度的10项具体评估指标:忠诚度(溢价、满意度/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质认知、领导性/普及度)、品牌联想度(价值、品牌个性、公司组织联想)、品牌知名度、市场状况(市场价格和销售区域、市场份额)。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在品牌联想的基础上对品牌产生总体印象。品牌资产是对品牌整体的价值联想,综观上述,品牌个性、品牌联想的形成、品牌联想对品牌形象的树立都是以消费者的感知和评价为基础的,因此,本文同样选择站在消费者视角去讨论品牌个性和品牌资产的关系。

(二)模型的缺陷与完善

首先,该模型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忽视了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条件限制等因素。拥有了品牌,就拥有了进军市场的基础;拥有雄厚的品牌资产,就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和持久的竞争优势。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对品牌各要素间的关系还是有教为清晰的认识。品牌开发与建设离不开品牌个性的塑造加强与顾客共性特点的诠释,唤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也离不开品牌形象的建设激发目标顾客群体联想品牌形象与自我知觉、自我形象的共同之处;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联想包含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又是在品牌联想基础上对企业的总体感知印象,所以品牌个性最终对品牌资产的建立有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立印,基于品牌个性及品牌认同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1

[2]Aaker,D.BuildingStrongBrands.NewYork:TheFreePress,1996.

[3]Aaker,J.DimensionsofBrandPersonality.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97,(34):342-352.

[4]余明阳,2006中国品牌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32.

[5]Chmtony,LD,andMeWilliam,G.BrandingTer.minolog~TheRealDebate[J],MarketingIntelligenceandPlanning,1989,(1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