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论文

时间:2022-05-01 04:08:00

导语: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论文

武汉钢材信息网络中心从2000年9月28日开始,根据“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钢材信息网”所属23个城市提供的每周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行情,制作和了φ6.5高线、φ25螺纹钢、36#工字钢、25#槽钢、6mm中板、1mm冷板、0.5mm镀锌板、φ219×8无缝管、40mm焊管、45#φ50碳结圆等十个品种的价格指数曲线及十品种综合指数曲线。这套价格指数曲线比较真实形象地反映了三年来全国钢材市场价格的总体走势和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变化情况。系统回顾和分析一下三年来的走势,我们认为对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作好明年的应对准备将会有所裨益。一、三年来全国钢材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和走势变化情况。三年来全国钢材市场总体价格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纵观三年来全国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0年9月28日起至2002年1月31日(春节前)基本是价格的下降期,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时间;2002年春节后至今,虽然其中也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基本是价格的上升期,历时一年又八个月,现仍处在高价位的上升阶段。具体分析如下:1.2000年9月28日——2002年1月31日下降期的具体分析。2000年4、5月份,全国钢材市场出现了价格上升行情,在维持二个月左右时间后,便振荡下滑,直至“十一”前夕。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于9月28日开始按周采集和“直辖市、省会城市钢材信息网”所属城市钢材市场主要品种的价格行情,并制作了十品种综合指数及各品种价格指数的走势曲线。我们把2000年9月28日作为基期,这一天市场十品种平均价格对应的综合指数定为1000。2000年“十一”后由于市场的启动,总体价格水平略有回升。10月26日综合指数达到1011点,比9月28日上升11点(平均价格水平约上升35元/吨),此后综合指数便一路下滑至2001年2月1日(春节期间)的978.8点,比基期下降21.2点。2001年春节后由于建筑钢材市场的拉动,全国钢市价格水平出现小幅攀升,5月上旬最高曾达到994.4点,比春节期间最低点上升15.6点。进入下半年后由于外受国际钢材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出口受阻;内受资源增长过快的影响,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严重;加上面临加入WTO,由于准备不足心中无底,受入世恐慌症的影响,钢厂频频降价,经销商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使得本来就十分脆弱的钢市更是一蹶不振,全国钢市的跌势一直维持到2002年的春节前。1月31日综合指数下滑到902.4点,低于2000年9月28日基期近100点,十品种市场平均吨价下降约314元。2.2002年2月21日——2003年10月30日上升期的具体分析。进入2002年,由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际钢市价格不断上扬,对国内钢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加上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不断扩大内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机械、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的高速增长,旺盛的需求对国内钢市的反弹和冲高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国家根据各大钢厂的联合申请,及时作出了对部分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和实施临时以至最终保障措施的决策,对超配额的进口产品加征特别关税,有效地遏制了低价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以上大背景下各大钢厂和经销商应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思想和心理日渐成熟,不断加强了相互间的协调,调控市场初具成效。正是在以上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全国钢市价格从2002年春节后开始,向上一浪又一浪地走出了一个节节攀升的行情,2002年年底综合指数达1018.1点比年初最低点上升115.7点。在钢厂、经销商们均皆大欢喜的一片涨声中步入了2003年。2003年一季度特别是春节前的淡季,由于国际钢材价格不断上扬,国内市场需求强劲前景看好,钢厂竞相调高出厂价格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淡季不淡”的局面。钢市价格在板材市场引领下全面上扬,直到3月20日才开始有所回落,其综合指数为1108点。6月中旬在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强劲上扬的拉动下,整个钢市价格又再次冲高,8月7日综合指数达到1184.9点。八、九月经小幅盘整后,10月9日再度攀升,10月30日达1211点,比年初的1023.5点上升187.5点,比2002年年初的最低点上升308.6点,相应十品种市场平均吨价目前比2002年年初最低谷时上涨1002元。3.三年钢市价格的对比分析。从2000年9月28日到2003年10月30日历时三年,前后跨越了4个年头。这四年钢材市场十品种的综合指数起伏变化很大,最高点(2003年10月30日)比最低点(2002年1月31日)高出308.6点,相应平均吨价相差超过一千元。四年中各年度的平均综合指数比较见图2。从图中可见2002年最低为953.9点,2003年最高为1123.7点相差169.8点。2002年全年整体价格水平最低,说明钢市价格水平已到底谷,虽然走势一路上扬,这只是对上一年超跌的回归补涨。2003年全年整体价格水平最高,目前虽在高位,但市场稳定、需求旺盛、涨势不减,钢厂、经销商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明今年是中国钢市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二、几种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水平和走势变化情况。

6mm中板、1mm冷板2品种价格整体水平2001年最低,而不是2002年。2000年高于2002年,2003年最高,说明2002年的钢市板材市场价格处于领涨的地位。

φ219×8无缝管、40mm焊管2品种整体价格水平最高为2002年和2000年而不是2003年。

三、影响钢市发展的因素分析。

如前所述由于市场当前运行处于高价位敏感期,加上又将要跨入新的年度,故不论钢厂、经销商或是下游用户对市场下步的走向均十分关切,市场价将变化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将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简要分析如下:图13

影响目前市场的形势以及市场发展前景最为有利的因素即是需求的强劲增长。首先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虽然上半年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但全年增长7%的预期目标完全有把握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钢铁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5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5%。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85年和92—93年两个高通货膨胀的时期,对钢铁行业形成了强劲的需求;再次全球经济普遍好转,特别是在亚洲国家及独联体等国钢铁需求持续上升的带动下,全球钢铁需求量及产量呈双增长的好势头,价格也一路看涨。正是在以上因素的影响和拉动下,出现了今年我国钢铁工业和钢材市场的好形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最近的一次报告中评价说,今年钢铁工业的运行情况是中国钢铁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其表现为:①市场需求强劲,主要钢材品种产量实现高速增长,1-9月钢累计产量1.5958亿吨,同比增长21.64%;钢材累计产量1.7029亿吨,同比增长19.42%。预计全年钢材生产将突破2.15亿吨,表现消费量2.53亿吨,同比增长近20%。②钢材市场发展较为健康,价格走势总体看是平稳的。③冶金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重点企业实现利润成倍增长。

由于需求强劲增长的支撑,所以当前我国钢市虽仍面临国内产能不断扩大,国外钢材进口猛增,新增资源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仍保持了价格的高位稳定并持续上涨的良好局面。

决定市场价格走势:

决定市场价格走势有五大因素,即供求关系、成本约束、竞争机制、资金状况、心理变化。一般来说,供求关系是决定市场运行总体趋势,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供求规律。在市场资源趋紧、库存量减少、供需平衡或供不应求时,价格则往上走,“物以稀为贵”,但近期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呈回落态势,却并没有遵循这一“供求规律”。对这一市场的新动向,业内人士称之是当前市场中的“筹码博弈”现象。所谓“筹码”是指资金和资源,当市场资源紧缺时,贸易商急于将资金变成资源,积极向钢厂采购,备货建仓。所以在此时候,经销商不希望钢价上涨(反正自己没有资源,上涨后也无利可图),相反把价格打压下来,让整个市场处于较低价位,这样向钢厂组织资源时,不至于将出厂价格定得很高(高于市场价格),从而形成“库存越低,价格越低”的现象。同时,在高库存量时,市场价格也处于较高价位,而且这个高价位能持续较长时间。这是因为高库存时,贸易商手中资源普遍比较充足,当然希望价位往上走,越高越好。越高自己利润空间也就越大。此时,一批终端用户在“买不涨不买跌”的心态支配下,采购的欲望增强,使市场需求上升。因而,这种心理起到了促使钢价攀升的“催化剂”效应。

从当前建筑钢材市场出现新情况中,得出这样一个“规律”:当市场价格下跌时,资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经销商将资源→资金(套现);用户:延缓资金→资源转换,形成库存量下降的同时,价格随之而快速下跌。

当市场价格上涨时,资源是市场主要矛盾,经销商将资金→资源(囤积居奇);用户:将资金→资源(加快采购);从而形成在库存量上升的同时,价格加快上涨。结果:低库存时,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高库存时,价格波动相对平缓。库存下降伴随着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促使价格上涨。

四、2004年钢市滑铁卢。待续评语:这三年的物资市场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资源和价格的变化也反映了钢铁业与其上、下游行业的博弈,并在博弈中获取暴利来支撑和满足其长期规模发展的投资需求;不仅钢铁产业获取暴利,流通业也同样赢得丰厚利益。这三年的物资市场的变化也对钢铁产品的流通改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下游的产业,尤其是建筑业、机械工业的钢铁产品原材料采购提出了新的挑战。整理这些资料,纪念这三年的钢铁市场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