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1-19 10:00:17
导语: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以学生视角分析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对中医学的了解、学习中医学的动机和目标、学习中医学的方法、对中医学教材的评价、对中医未来的看法5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教学效果与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教材内容、授课教师水平、授课方法、课程安排等相关,建议加强宣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医学教学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材
基层定向医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学生将来的服务人群是基层群众,工作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与普通医学生有一定区别。目前,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有更严格的要求,提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以满足“小病在基层解决”的要求。中医因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在基层医院被广泛应用,因此中医学在基层定向医学生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医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基层定向医学生对中医学授课教师、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材设置等方面的评价,分析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对策,为提高中医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2017级定向临床班和预防班的学生,参与调查并填写有效问卷的共92人,问卷应答率为100.00%。
1.2调查方法
在咨询授课教师、与学生访谈、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中医学的了解,学习中医学的动机和目标、学习中医学的方法、对中医学教材的评价、对中医未来的看法5方面,每个方面设置4~12个问题。利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网上填写、提交。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评价和建议,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对中医学的了解
很喜欢中医学的学生占32.61%,完全相信中医药疗效的学生占47.74%,非常了解中医学的学生占7.61%。对于中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66.3%的学生选择书、电视、广播。58.7%的学生曾经找中医师看病。通过阅读书籍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生占27.17%。自己或家人偶尔看中医的学生占81.52%,经常看中医的占15.22%。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学教学的学生占79.35%,42.39%的学生认为针灸治疗有效,33.70%的学生认为对内科疾病有效。67.39%的学生认为中药见效慢、煎服麻烦、太苦。50%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医具有副作用小、历史悠久、能治本等优点。52.17%的学生认为非中医类专业医学生有必要掌握中医学知识,实现中西医结合,而46.74%的学生则认为应根据学生兴趣决定是否开设中医学课程。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73.91%的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有很大改观,60.87%的学生认为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医学生不了解中医,自己以及家人也很少看中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中医学知识。可见,大众包括西医医生对中医的认识均有待提高。学生比较肯定针灸的疗效,大部分学生认为中药见效慢、煎服麻烦、太苦,但是肯定中医历史悠久、副作用小、能治本的优点。因此,应发挥中医针灸的优势,克服中药的缺点,如推广中药颗粒剂,扩大中药应用范围。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做出巨大贡献,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疗效,73.91%的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有了很大改观。可见,切实的疗效对学生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2学习中医学的动机和目标
34.78%的学生非常想学习中医学,65.22%的学生想学习,没有学生不愿意学习中医学。46.74%的学生因为感兴趣而学习中医学,26.09%的学生因课程设置而学习,27.17%的学生因为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习。58.70%的学生希望学习中医学知识后应用于临床,39.96%的学生则希望用于养生保健。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中医学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以及自己和家人养生保健。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中医学的发展源于临床,因其病机描述抽象、概念内涵模糊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授课教师应在不失科学性、真实性的前提下,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临床案例示教,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体会中医的魅力。西医院校中医学理论课课时相对较少,见习课更是少之又少,较少的实践机会无法使学生充分应用理论知识[1]。应增加临床见习课时,尤其是针灸课课时,以实用、可操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当前,健康观已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基层医生应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承担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普及的责任[2]。故在课程中可增加治未病、养生相关内容,讲授保健穴位、保健操、保健中药知识,突出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疗效的特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己所用,工作后为患者及其家人健康提供可行性建议。
2.3学习中医学的方法
54.35%的学生认为学好中医学的关键是兴趣,30.43%的学生认为是用功程度,还有15.22%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授课方法有关。50.00%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要有一定的授课技巧,专业基础扎实,至于知识渊博、热情坦诚等优点并不是他们看重的。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占比最高的是临床实践与病例分析,分别为68.48%和63.26%,选择问答式教学的学生只有9.78%。82.61%的学生认为中医学教学中应多讲有趣的故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希望多一些实践机会。有84.78%的学生认为最佳中医学教学模式为理论讲授+实践。57.61%的学生认为中医学教学存在中医基础薄弱,中医临床思维得不到培养的问题,并且认为中西医课程安排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兴趣是学好中医学的关键,而且学生对于教师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因素。有调查显示,中医院校95.6%的学生希望教师博学多才,知识渊博,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在讲授理论时联系临床[3]。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提高课堂趣味性、生动性。我们在遴选授课教师时,不应仅以学历、科研成就、职称等为条件,相反,扎实的临床基础、娴熟的授课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是重要标准,既往问卷调查发现,中医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执教能力与操作能力,有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熟知中医适宜技术,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4]。学生比较认可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的授课方式,并期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讲有趣生动的故事及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与中医学学科特点有关。另外,学生认为应多实践,了解中医看病特点,使其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2.4对中医学教材的评价
对于教材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针灸、中药、拔罐、食疗、推拿、艾灸、刮痧,分别占75.00%、66.30%、55.43%、52.17%、44.57%、43.48%、31.52%。认为教材内容难易适中的占47.83%,较难的占42.39%;对教材内容很满意的占44.57%,一般满意的占54.35%。47.83%的学生认为教材有特色,但不够鲜明;44.57%的学生认为教材特色突出,和西医有明显差异。问卷调查显示,58.70%的学生认为中医学课时太少,感兴趣的知识点被删掉了;39.13%的学生认为课时完全够。41.30%的学生认为课程压力大,课后没有时间学习;36.96%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就能够掌握,不需要课后进一步学习。从以上学生对中医学教材内容的反馈可见,有近半数的学生对教材满意,认为内容难易适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课时太少,应适当增加课时数。对于教材内容,学生感兴趣程度排名前3的为针灸、中药、拔罐,半数以上学生对食疗、推拿、艾灸、刮痧等内容感兴趣,希望适当增加针灸、艾灸、刮痧等实用性强的内容,突出中医特色。
2.5对中医未来的看法
对于中医发展趋势,64.13%的学生认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1.74%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比较难传承。认为中医发展难的原因在于中药口感差、携带不便、难以推广的学生占51.09%,45.65%的学生认为中医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31.52%的学生认为是见效慢,33.70%的学生认为是媒体宣传不到位,还有28.26%的学生认为中医只是根据前人经验、没有创新。对于今后的学习内容,51.09%的学生希望是常用中医知识。可见,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以及现代中医发展的认识,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是一门经验医学,重视个体辨证,与西医不同的是临床可重复性差,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其缺乏科学性。目前,中医也在逐步现代化,做了大量现代机理的研究,力求与现代医学接轨,然而由于学科体制不同,还需要一定时间,并且两个学科完全吻合也是不现实的,正是由于二者的差异性,才能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性的治疗和预防。比如,中医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方面优于西医,而西医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优于中医。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对两种医学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中医有更清晰的认识。
3思考与建议
随着国家对中医的认可和推广,中医在基层的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基层医师中医知识掌握情况对于中医临床疗效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要对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育引起重视。目前,从问卷结果来看,基层定向医学生中医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中医学知识宣传
学生对中医学认识了解欠佳,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医学知识宣传,弘扬中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此次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疗效,许多人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
3.2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注重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授课技巧,既往问卷调查显示,带教教师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与教学效果相关[5]。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临床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授课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灵活性、实用性,使学生理解“艰涩难懂”的中医学概念,主动学习中医学课程,在实践中多运用、多总结、多观察,真正掌握中医学的精髓,而不是单纯为了学分、考试去学习。
3.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对中医学教材内容的反馈可以发现,学生对拔罐、艾灸、养生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因此可以增加这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掌握并能应用于临床且效果显著,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内容不能过多强调中医学的科普性和养生保健性,要注重其临床性和学术性,中医在很多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优点,要防止学生形成“中医的作用类似街边养生馆”的误解。
3.4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操作相结合为主,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增加见习课时,这也是我们在课程安排时应当关注的。中医学概念内涵模糊的特点使学生对经络、脏腑理论的掌握有一定难度,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比如,学习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可使学生对肝阳上亢的肝脏病理特点掌握得更好。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实践内容,使学生真实感受中医疗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医学理论。
4结语
基层定向医学生未来的执业对象是社区居民,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临床诊疗居多,因此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发挥中医临床治疗优势,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此项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出发,了解学生对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为中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丽,李雅洁,曹国强.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方法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12):21-22.
[2]张贵锋,李力强,祝晓忠,等.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25-27.
[3]李欢,郭惟,洪晓敏,等.学生视角下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调查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4-5.
[4]崔淑兰,任小宁,丑建伟,等.从基层医疗需求探索高职中医教师素质提升[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4):14-16.
[5]辛喜艳,汪恒,李东.西医院校八年制医学生中医临床实习效果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3):172-173.
作者:杨春霞 刘阳 杨光强 王绍明 周金义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 上一篇:汽车多路复用系统教学设计研究
-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