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对比及改革措施

时间:2022-10-31 09:23:02

导语:中外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对比及改革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外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对比及改革措施

摘要:针对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的特点,提出招生、培养是其最核心的两个方面。从招生和培养两方面阐述中外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的不同,并对国内教育模式中的不足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措施

1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

作为一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临床医学与其他高等教育学科相比,在人才培养机制、学科人才选拔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只有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1]。对于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而言,招生、培养是其最核心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一方面在招生环节制订合理的招生政策及科学的录取标准,同时在培养环节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使临床医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中外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与培养模式比较

2.1招生模式

2.1.1招生政策

国外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具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在此基础上进行招生计划的制订。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高等医学院校依据科研、企业集团以及政府机构的需要进行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的制订。日本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计划则根据学校导师的学生培养能力制订。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计划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由于高等医学院校办学经费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因此行政主管部门实际上扮演着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计划、招生规模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部门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影响。这种招生模式一方面没有考虑招生单位的人才培养能力,同时也大大制约了市场经济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调控作用,不利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2.1.2录取标准

(1)招收对象: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招收的临床医学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过医学教育,二是具有学士学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主要面向应届理科高中毕业生,他们参加高考达到院校录取分数线,且体检合格即可顺利进入医学院校。这种招生模式对于重点院校而言十分有利,能够招收到数量充裕、质量有保证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而对于地方性的一般医学院校,招生质量、招生数量很难得到保证,不利于其医学精英教育的开展。(2)入学条件:大部分发达国家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笔试、面试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入学选拔,很多院校对面试十分重视,通过面试对申请者学医动机、社交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进行考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除对申请者本科课程学习情况、本科阶段平均成绩以及指导教授评价进行考查之外,还会结合申请者实习经历、对医学的看法等决定是否录取。

2.2培养模式

2.2.1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种类型,是保障学生学习活动的人力、物资基础。对于医学教学而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硬件资源、师资力量等,是医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

2.2.2基础资源

医学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资源即基础资源,具体包括教材、基础设施等。临床医学教学涉及生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内容,需要的教学基础资源较多,教学基础资源与教学质量具有密切联系。

2.2.3教学方式

(1)课程设置。国外高等医学院校课程设置较为人性化,以美国为例,美国近三十所高等医学院校以混合架构模式、模块整合模式、器官系统模式等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不再沿用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模式。哈佛大学医学院对一年级本科生设置的人群健康课程,将其作为医学基础学科对医学生进行培养,能够使医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医疗知识。这种先进的医学课程设置模式,对于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国内医学高等院校大多数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以知识讲授为主要教学模式进行医学生的培养。从课程设置方面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仍占主导地位,在临床医学生培养方面存在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3个阶段相互脱离的现象。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医学生接受的医学教育存在一定的重复、脱节现象,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人文学科严重不足,对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

(2)教学方法。教育发达的国家大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展开医学教学。以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例,其医学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展开研究型学习,彻底消除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知识学习,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使学生快速掌握解决问题、应用知识能力。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采取“先基础、再见习、后实习”的教学模式,即先进行基础课程的讲解,然后进行见习和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使学生无法快速、正确掌握临床医学技术,造成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离。这种过度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必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3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措施

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应围绕以下目的:首先,应充分体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其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次,要注重医学专业学生社会、心理、生物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本文就招生和培养两方面提出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措施。

3.1招生方面

3.1.1招生自主权的扩大化

将更多的招生权赋予高等医学院校,使其能够为招收更多综合素质高、基础好、热爱医学的高中毕业生,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医学院校招生政策的宏观调控,使高等医学院校结合社会需求、自身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制订最终的招生方案。

3.1.2招生规模的合理化

按照社会需求、学校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情况进行招生规模的控制,由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招生数量进行审核,将医学院校师生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具备扩招条件后再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也可以通过发展护理、药学等辅助专业的方式进行扩招,培养更多的专业医学人才。

3.1.3入学标准的多元化

首先,可以将临床医学招生范围由理科毕业生放宽为文理兼收以扩大招生范围,使热爱医学科学、具备医学入学条件的文科生进入医学院校。通过统一高等医学院校入学考试,高等医学院校可进一步对文科生进行筛选,以确保学生的整体质量。除传统的高考招生渠道之外,也可从综合型高校的低年级本科生中进行人才选拔,吸引一批热爱医学、适合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其次,除传统入学考试之外,还可以设置面向社会的医学笔试、面试,进一步将社会上适合学医的人引入医学院校学习。

3.2培养方面

3.2.1合理规范运用教学基础资源

首先,合理利用教育经费进行医学教育基础条件的改善,通过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进行医学教学条件的优化,如教材、教具的更新,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实验仪器设备的购买等。其次,加强对医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验设备、教具的保护,提高实验设备、教具的利用效率。

3.2.2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首先,从教师团队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多个方面完善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团队的教研能力。年龄方面,以老教师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建设临床医学教研团队;学历方面,力求博士学位人员任主干课程教师、硕士学位人员任非主干课程教师,并对青年教师不断加强继续教育;职称方面,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应尽量合理;专业方面,教师团队应在具备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其次,合理控制师生比。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师生比均超过1∶16,部分院校师生比甚至超过1∶30,一名教师带着十多名甚至几十名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特别是对于强调精英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尽量控制师生比,确保医学专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医学教育。

3.2.3优化临床医学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对于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首先,课程设置应当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即根据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群众卫生服务需求进行临床医学课程设置:(1)构建以八年制教育为主、五年制教育为辅的临床医学教学体系,取消原有的三年制专科教学计划;(2)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牢固的临床专业思想。其次,进行课程内容的持续优化。课程内容的优化体现在4个方面:(1)课程内容紧跟医学发展步伐,不断更新;(2)围绕临床医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3)课程内容应尽量生动,提高医学教学效果;(4)教学内容综合化、系统化,提升学生的医学综合能力。

4结语

虽然我国临床医学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学高等教育模式今后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安邦.比较高等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宏,姚竹秀.新建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46-47.

[3]陈律,肖水源,孙振球.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7):2710-2713.

作者:李翀 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