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

时间:2022-09-14 10:01:35

导语: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

1原因分析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2.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使人文医学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少,影响着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水平的提高与人文医学的发展。

1.2.3师资力量缺乏由于人文医学属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对教师也有特殊要求,一些院校虽然主观上希望多开设一些课程,但因师资缺乏不得不放弃,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医学生自身重视不够现在青年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新闻媒体的话说得更为严重,如“传统文盲”、“价值认同偏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等,导致他们对人文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

2必要性分析

2.1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当前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极大地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医学的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2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除了要对医学生进行生物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医学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2.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要求如果医学生仅仅凭借自然科学的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往往只重视患者的生物属性,忽略患者的社会学属性,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由此我们认识到创新人文医学教育模式,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注重医学生德性和智慧的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当今医学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强化人文医学教育的路径

3.1转变人文医学教育理念,明确人文医学教育目标医学院校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政策导向和观念转变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文医学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医学生的成长。明确具体的人文医学教育目标,是开展人文医学教育的指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所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所强调的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标准(医学职业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技能;具有人群和大卫生观及相应能力;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确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具体目标,为顺利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提供保证。

3.2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医学课程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人文医学教育要持续贯穿其教学全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文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有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人文医学知识,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展实践教学,扩展人文医学教育的途径。

3.3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形式在人文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其所能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甚至是角色扮演等,改变人文医学课程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采取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以及交互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景分析的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理论课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医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认识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使命感。

3.4改革和完善人文医学教育考核机制在考核中贯彻全程化原则,自始至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考核。首先,在考核的时间上实现全程化:即从入校学习的那天起,将考勤、当堂发言、论文撰写、教学活动和期终考试等教学环节都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在考核的空间上实现全程化: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考核,也包括社会实践场所的考核和平时表现的考核。

3.5强化后期临床阶段人文医学技能教育在后期临床教学中医学法规、医患沟通、心理咨询应作为临床培训前的人文培训内容,而且在教育方法上要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应当特别注意学习方式的针对性,对相关知识的讲授要密切结合临床实践,让医生在掌握临床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意识及工作理念。临床阶段的人文医学教学应以实用性为主,他们的学习不能是单纯的理论体系为主,而应当是在今后的医学实践和从医后真正实用的技能。人文医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医学院校中的人文教育必须要与医学相结合,人文医学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其所面临医疗困境的能力为目的,这样的人文医学教育才能具有生命力。人文医学教育铸就的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完善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领导的支持、师生的重视以及人文医学工作者和相关机构的不懈努力。

作者:王成磊程乐森单位:潍坊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