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

时间:2022-04-09 03:13:38

导语: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

在医学检验中,尿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一方面能够帮助临床对受检人员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存在情况进行判断,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临床对血液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病变存在情况进行诊断,从而将可靠依据提供给临床治疗工作[1]。具体来说,尿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尿液的检查来判断出体内有无相关疾病,比如可以检查出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以及红细胞的数量,如果镜下尿液中红细胞含有10个/L则称为镜下血尿,如果尿液检查显示尿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则可以诊断为泌尿系感染,可能是因为上尿路感染或者下尿路感染。而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含有大量细菌说明患者患有细菌性尿路感染,如果患者尿液检查提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以及酮体说明患者患有糖尿病,并且血糖控制不是很稳定,则应该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所以尿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式,对于泌尿系的疾病具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但是,在实际临床检验中,通常情况下,在女性尿道口和阴道、肛门具有较近的距离这一生理结构的影响下,阴道分泌物向尿液采集标本中流入,从而对患者预后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临床应该将有效的对策积极探寻出来。本文统计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尿常规临床检验女性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研究了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受到阴道分泌物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尿常规临床检验女性患者100例,依据尿液采集方法分为常规尿液采集组(常规组,n=50)、抑制阴道分泌物后尿液采集组(抑制组,n=50)2组。抑制组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39±6)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2~44岁23例(46.0%),45~60岁27例(54.0%);在基础疾病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32.0%),盆腔炎12例(24.0%),子宫肌瘤11例(22.0%),流产11例(22.0%);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23例(46.0%),未婚27例(54.0%)。常规组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40±6)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2~44岁24例(48.0%),45~60岁26例(52.0%);在基础疾病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17例(34.0%),盆腔炎13例(26.0%),子宫肌瘤10例(20.0%),流产10例(20.0%);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24例(48.0%),未婚26例(52.0%)。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具有清晰的意识;②均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病症;②有造血系统等相关类病症。1.3方法。1.3.1常规组: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在采集标本前对外因进行彻底清洗,释放前段尿液后,将中段尿液留取下来作为检验标本。在无菌管中放置收集到的标本,第一时间向实验室送入检查。1.3.2抑制组:采集标本前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对内外阴道进行清洗,并用0.02%呋喃西林洗液消毒清洁会阴,用消毒后的棉球擦拭干净会阴部。在阴道口塞消毒后干燥的棉球,然后将尿液标本获取过来。释放前段尿液后,将中段尿液留取下来作为检验标本。在无菌管中放置收集到的标本,第一时间向实验室送入检查。1.4观察指标。随访1个月。①尿常规检查结果。包括尿糖、蛋白质水平、比重、pH值;②尿常规异常指标检出情况。包括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2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在尿糖、蛋白质水平、比重、pH值方面,抑制组分别为(3.2±1.0)mmol/L、(7.7±1.2)mmol/L、(1.2±0.3)、(7.1±1.0),常规组分别为(6.2±1.4)mmol/L、(10.2±1.2)mmol/L、(1.0±0.3)、(7.5±0.6)。抑制组患者的尿糖、蛋白质水平、pH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比重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2.22组患者的尿常规异常指标检出情况比较:抑制组患者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检出率0、6.0%(3/50)、48.0%(24/50)、2.0%(1/5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10.0%(5/50)、28.0%(14/50)、70.0%(35/50)、18.0%(9/50)(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初步检查中,尿常规检验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诊断结果能够将重要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早期肾脏病变、全身性病变等存在情况进行评估与判断,同时还能够将有效参考提供给临床治疗疾病工作。普通的尿常规检查主要是反映泌尿系统的功能情况,如有无感染、结石、肿瘤、有无红细胞、有无白细胞、蛋白尿,有无尿糖、尿酮体、尿的胆红素等,通过这些检测反映泌尿系统的炎症以及肿瘤、结石等问题。一般尿常规的检查在半个小时左右是可以出结果的。因此,要想促进临床诊治疾病效果的提升,关键是要使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在尿常规检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女性阴道口、尿道口和肛门具有较近的距离这一生理结构的影响下,阴道分泌物从阴道口流出,污染尿常规检验标本[3]。相关医学研究表明[4],在女性随意尿检标本被污染的影响因素中,阴道分泌物最为常见,占样本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宫颈腺体、子宫内膜腺体分泌、阴道黏膜渗出混合组成的白带是女性阴道分泌物的主要来源,其中含有白细胞、阴道上皮脱落的细胞、经期产生的红细胞、其他非致病细菌等,在向患者尿液标本中进入后会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尿液标本中尿糖、蛋白质水平及白细胞、上皮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同时,通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呈弱酸性。因此,还会对整体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途径为促进患者尿常规pH值的降低。阴道分泌物还包括女性正常月经流出的经血,其会增加女性尿液中红细胞含量,从而导致检测人员误判女性检查结果,误诊其为尿液隐血。此外,高比重尿、碱性尿、高度缓冲尿会在一些阴道分泌物的作用下出现,从而提升女性尿液中的硝酸盐检出率,造成亚硝酸盐假阳性[5]。阴道分泌物污染女性尿液,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临床误判女性患者病情。因此,在检验中,临床应该促进女性阴道分泌物影响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程度的减轻[6]。为了促进女性阴道分泌物影响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程度的减轻并将其消除,可以在采集尿液的过程中运用对阴道分泌物流出进行抑制的方法,即取样前用医用棉球擦拭干净患者会阴部或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认真清洁外阴,从而清除干净会阴皱襞位置、尿道口的分泌物。同时,还可以用干燥棉球将阴道开口位置堵住,从而有效避免阴道分泌物向采集的尿液标本中混入,最终将阴道分泌物污染尿常规检验标本的现象进行最大限度的避免,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为了使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检测人员在采集患者中段尿标本的过程中最好用无菌试管[7]。相关医学学者为了研究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受到阴道分泌物的影响[8],选取妇科门诊患者90例为对照组,90例为观察组,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需要接受尿常规检查,运用专业的尿液采集方案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尿液,运用常规尿液采集方案采集对照组患者的尿液,然后对两种不同尿液采集方法下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尿常规检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尿常规检验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分别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此认为阴道分泌物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临床妇科尿常规检验结果,因此临床应该给予女性尿液采集方式的选择以充分重视,对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进行有效避免,促进临床妇科诊断准确性的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组患者的尿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H值显著低于常规组,比重显著高于常规组。

抑制组患者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会受到阴道分泌物的直接影响,临床可以运用对阴道分泌物流出进行抑制的方法将患者尿液采集下来进行尿常规检测,从而使尿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综上所述,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受到阴道分泌物的较大影响,采集尿液前抑制阴道分泌物能够促进尿常规检验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武宪.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系统医学,2020,5(3):34-36.

[2]王晓宁.尿常规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0):79-80.

[3]吴熠.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19):165-167.

[4]邓凤莲.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9,25(2):88.

[5]王丽平.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9):1086-1088.

[6]尹明,龚秀敏,邢军华.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101-103.

[7]靳路,王妍妍.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0,17(4):163.

[8]李淑贤.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7(6):175-176.

[9]牛文梅.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34):103-105.

作者:刘彦红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