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疗机构构成和管理分析

时间:2022-02-06 10:03:33

导语:定点医疗机构构成和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定点医疗机构构成和管理分析

一、新农合档案在定点医疗机构构成分析

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档案构成主要是基于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制度活动有关的内容,主要是包括新农合制度行政管理和机构组织专家评审两个方面。(一)新农合行政管理档案内容构成。与新农合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档案内容构成主要是与申请办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形成的相关文字材料。主要内容构成如下。首先是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资料以及设备、人员、医疗服务等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要求的相关条件性质的资料。其次是新农合医疗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相关的材料。另外,还要准备新农合医疗管理部门的审批材料。当然,还要包括新农合管理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签订的相关协议书、定点医疗机构具备的从事医疗资格的证书、条幅、牌匾以及媒体向社会公布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名单等等。(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管理档案资料。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医疗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在一定原则和规范下由新农合医疗管理部门、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参保的农民经过医疗机构门诊处置、治疗、出院、报销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形成的档案资料内容。例如医疗管理审核、门诊诊断证明、处方、审批单、合作医疗证、患者身份证和住院病历等等都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档案材料。

二、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档案的管理分析

(一)根据实际设置单独类别。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类别设置,例如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公文类别的设置、医疗工作中的统计类设置等,这样专业性较强的档案类别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应用的效果。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虽然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新农合文件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县级以下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档案管理的数量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但是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属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只能是职能的延伸和扩展,但是无法形成新的档案管理全宗。(二)定点医疗机构的档案科学分类。从定点医疗机构运行管理的实际来看,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农合参保患者的治疗费用承担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开展的。首先是新农合参保人员通过现金支付医疗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定点医疗机构是为患者出具相关的治疗费用单据和凭证,以此来提供新农合参保患者报销的依据。在针对这一类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参保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医疗业务材料,如患者的病历、医药收据等进行汇总管理。其次是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新农合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具体的操作是以人次为单位与当地的新农合医疗管理部门签订相关的协议或者是合同,或者是按月,或者是按季度,定点医疗机构定期的到新农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结算。针对这一类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对于新农合医疗管理部门的结算、委托证明以及患者的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进行单独的归类管理。(三)开展常规的档案管理。分类管理、立卷管理、保管期限限定等等参数管理是常规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些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档案管理中同样的需要进行操作。首先,定点医疗机构要对新农合档案形成的对象、实践、内容、地点等基本数据资料内容进行分类,并且对每一类信息材料内容的保管期限进行限定。其次,按照“件”为保管基点,对新农合档案进行整合归档、立卷归档,以此来对新农合档案进行系统的排列和保管,为后续的档案查阅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公文档案管理方面,需要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新农合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并且针对参保患者的文业务文书管理应当以每人次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形成的所有文件为系统进行立卷,设置相应的保管日期,这其中要包括患者治疗的处方、病历、收费的单据等相关资料内容,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入到定点医疗机构设定的类别内进行统一的整合立卷,提高新农合档案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新农合档案的构成和管理是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运行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定点医疗机构科学运行以及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际中,需要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结合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欺诈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樊光辉,王方,雷坤,王琳.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环境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09):812-813.

作者:李金玉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农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