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探讨

时间:2022-12-27 02:38:51

导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及实习模式,研究组给予改进模式教学,组间进行临床教学效果、实习满意度、教学质量的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习生,研究组实习生课堂参与能力、综合技能、基础理论、技术操作得分均更高,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实习生在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展开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师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临床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实习生掌握医学影像学技术,有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主要包括DR(计算机X线摄影)、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通过以上设备和仪器有利于充分展示人体内部组织器官密度、位置、大小及结构,以便诊断医师可以准确评估健康状况。医学影像学专业对实践性教学极为注重,其不仅要求本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还必须可以熟练掌握放射科DR、CT、MRI及DSA、超声科、核医学科PET/CT等重要设备的操作原理及工作流程等。正因为如此,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否在临床诊断即治疗中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具有直接性关系,因此必须对思想培养课程予以重视,将研讨型课堂增设进去,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指导。[1]本文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名实习生,其中男实习生15名,女实习生12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2岁,平均年龄(21.5±0.8)岁;研究组27名实习生,其中男实习生16名,女实习生11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6±0.7)岁。将两个组别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可作公平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的是传统影像科带教模式,由教学秘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实习计划进行制定,并予以妥善安排,教学老师以实习计划为依据借助多媒体幻灯加以讲解和介绍。进入实践阶段后,实习生对老师操作进行观察,并陪同老师对检查图像进行审阅,在此过程中学习和总结,如果有疑问,及时向老师提出。研究组给予的是改进模式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思想培养要注重:医务人员不仅要保证道德修养高尚,同时还要保证极高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并对生命有着高度的敬畏和珍视,这是医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在高等医学教学过程中,医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并为患者提供服务,在这一阶段,应将医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作为重点来培养,为此,要求教师自身应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好榜样,从自身言行做起提升教学的责任感和信心,对实习学生展开医学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引导其形成优良的医生职业素养和品德,继而让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具备优良的医德和坚定的行医信念,并且在保证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了解。让医学生掌握医学各学科课程知识的前提下再开设医疗服务、医学伦理等课程,使学生在医学实训当中真切的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以患者为本”的基本原则及意义。[2](2)研讨型学习也应进行合理的运用采用该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学习对影像学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基于实习生合理的指点和提示即可取得显著性成效。临床教学实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带教教师需要将学生定期组织到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总结,学生需要负责制作幻灯片,以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使其学会运用具有真实有趣声音、丰富鲜艳色彩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将视野拓宽,将其感官系统调动起来,对其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知识竞赛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3](3)临床技能训练需要加强:医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在临床中得以运用实现理实一体化,推动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和发展帮助其成为一位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影像学医生。对学生展开临床试析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兼具的影像学医学人才,用教师带教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认知,并让学生熟练掌握医学影像实践操作相关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充分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传统实习模式主体是教师,方法主要是理论讲授与集中参观学习结合的方式,教师极为迅速的讲解,简略的介绍内容,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只是单纯的进行背诵和记忆,这样一来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就丧失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教学模式改进后,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动手,主要是学生自主进行操作,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和配合,以便学生得到深刻的记忆,提高其自信心。[3]

1.3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教学效果,从综合技能、技术操作、基础理论、课堂参与能力4方面进行,均为100分;[4](2)调查两组实习满意度,包括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3)通过自制带教质量评估表对两组带教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教学纪律(10分)、理论水平(20分)、教师素质(1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10分)、操作技能(20分)、教学态度(10分)。[5]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两个组别后获得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在描述时用(%)、(±),组间相比运用x2检验、t检验,P<0.05若出现,则充分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不同

将两组基础理论、技术操作、课堂参与能力、综合技能得分相比,其中的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实习满意度

研究组实习生在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所示。

2.3比较两组带教质量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师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3讨论

医学影像学属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医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医院一个必经过渡阶段就是临床实习,这亦是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医学生中作用显著。通过临床实习可以帮助实习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阅片能力,对临床影像学报告进行规范化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期实际业务水平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临床影像学需要和不同患者接触,每次诊断都会有新问题、新疾病出现,所以实习生必须保证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且扎实,综合分析能力强。传统带教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实习中的运用,只是带教医师讲解教学大纲,实习生对老师操作学习进行观察。此种带教模式是被动学习模式,积极性低,加之实习生比较多,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所以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改进临床实习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医德信念,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通过先进科学的研讨型教学、电子教学,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具备动手能力,学生主动阅片,教师从旁配合指导,帮助其加深记忆力,进而促使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本次实验结果可知,研究组课堂参与能力、综合技能、基础理论、技术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在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以及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师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质量评分(P<0.05)。可见改进临床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实习生掌握医学影像学技术,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作者:吉善创 申燕艳 李文美 黄福灵 曾自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