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的应用

时间:2022-07-26 09:28:18

导语: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比较2组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结论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显著,即可对胃液有效引流,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其病情恢复,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超声影像技术;改良式置管

在胃肠外科中,肠梗阻较为常见,其是一种多发急腹症,该病症若不及时接触,则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绞窄性肠坏死、水电解质失衡,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目前在治疗肠梗阻时,胃肠减压仍是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和治疗方法,其主要自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将聚集的液体和气体利用虹吸原理排出体外,以促使消化管壁张力和胃肠道压力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循环[2]。但因临床缺乏定量、定位标准、患者配合度差异、护士操作差异等影响,所以胃液引流仍存在一些问题[3]。因此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即分析了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研究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区间24-69岁,统计均值(45.3±2.7)岁。参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区间25-68岁,统计均值(45.2±3.4)岁。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资料,结果P值>0.05,可比。1.2方法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取平卧体位,对患者剑突、耳垂、耳尖长度进行测量,测量长度后置入胃管,确保其达到胃内,将胃液从胃管抽出,将10mL空气注入胃管,闻及气过水声,在水中置入胃管末端,连接引流器,无气泡溢出,采用3M胶带在鼻翼处妥善固定胃管,二次固定在同侧脸颊经高举平台法完成。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具体为:首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和置管目的,对患者存在鼻中隔弯曲与否做出评估,对其鼻腔大小测量,了解前1d进食种类,对胃管合理选择。护士在置管时需确保患者吞咽节奏与送管速度吻合,若吞咽动作与之不符,则插入10-15cm时胸骨柄紧贴下颌,将食管弧度加大,以防食管上段胃管盘旋。胃管与引流器需连接紧密,于脐周下方放置,呈负压状态。协助患者置管后取右侧卧位,在剑突下方放置低频探头(涂有耦合剂),对胃管部位加以确定,在胃窦或胃体内对胃管位置按照B超影响调整并标记。最后调整为半卧位,以防胃管脱管、扭曲、受压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和变换体位,以及时排除胃液,加速肠蠕动。1.3评价指标比较2组第1d、2d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为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60分)、一般(60-89分)、满意(>90分)等三个选项。)。1.4数据处理所得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计数等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且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2.1对比2组胃液引流量表1中所示,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2.2对比2组并发症率表2中所示,2组对比并发症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2.3对比2组总满意率表3中所示,2组对比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肠梗阻指的是肠内容物因各种因素所致无法从肠道正常通过的现象,其发生后主要症状为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4]。在治疗该病症时,处理原则为纠正生理功能紊乱,接触肠道梗阻,而有效方法即为胃肠减压,但因该操作具有侵入性,且会引发引流不畅、插管困难、恶心呕吐等问题和不适,所以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5]。通过对患者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其中前者可对胃内胃管所处位置予以准确观察,可对胃管顶端至胃窦或胃体位置在B超图像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侧孔与胃壁紧贴,同时可防止胃管侧孔吸钳和保障充分引流;而后者可确保患者置管后胃管前端直达胃窦或胃体内,可避免管道打结和扭曲,且利于在胃体下方妥善固定,且管道呈持续负压状态,有利于持续引流,进而保障有效胃肠减压,以预防各种并发症[6]。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可见,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发挥着极大的优势和作用综上,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显著,即可对胃液有效引流,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其病情恢复,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妙勤,刘丽梅.改良式置管结合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7(6):229-231.

[2]陈亚东,还勇为,孙波,等.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外科手术对急性左半结直肠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9,28(3):276-278.

[3]张炎彬,黄铠生,刘旭华,等.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术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6):594-596.

[4]邓建国.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0(18):508-509.

[5]曾新忠.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7,(19):431-432.

[6]游大行,刘宝.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8,(23):98-99.

作者:邱华然 谭祥凤 周金娟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