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软骨瘤影像技术的价值

时间:2022-07-26 09:15:52

导语: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软骨瘤影像技术的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软骨瘤影像技术的价值

内容提要: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2月医院放射科接诊的52例骨软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随机选取26例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为实验组,其余26例骨软骨瘤患者为对照组,诊断小组分别进行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应用SPSS19.0软件对影像诊断分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影像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分值,统计结果分别为P=0.001和P=0.157,应用χ2检验分析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准确率,统计结果分别为P=0.048和P=0.442。结论:三维重建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非典型骨软骨瘤影像诊断效果,其影像诊断分值和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软骨瘤;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骨性突起;图像后处理

骨肿瘤(bonetumor)是指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等类型[1,2]。骨肿瘤区别于其他系统肿瘤病变的发病率较低,但其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征性,其中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是最常见的骨肿瘤,约占骨良性肿瘤的31%左右,好发部位是人体长骨干骺端,以关于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为常见。临床上CT是骨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影像可见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母体骨相延续,在影像诊断中需与骨旁骨瘤和肌腱韧带钙化进行鉴别[3,4]。本研究通过CT影像诊断准确率的分析,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非典型骨软骨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骨肿瘤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借鉴经验,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接诊的52例骨软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MSCT影像结果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中股骨远端病变患者26例,胫骨近端病变患者19例,其他位置病变患者7例。根据CT断层影像的初步诊断结果,从骨软骨瘤症状相对不明显(非典型)患者中随机抽选26例作为实验组,其余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三维重建影像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研究。1.2方法52例患者影像采集的设备为宝石能谱CT(DiscoveryCT750HD,GEHealthcare,美国)。宝石能谱CT把传统CT成像的原理和细节进行解析和放大,使CT由原来依靠CT值的单参数成像变为多参数成像,由原来的混合能量成像变为单能量的谱成像。CT能谱技术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单能量成像,可以避免容积效应造成的遗漏和误诊小病灶,所以可以提高小病灶和多发病灶的检出率;能谱CT技术能够根据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转变为相应的图像,这有利于鉴别特异性的组织。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经宝石能谱CT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p,管电流150~200mA,螺距0.984:1,层厚1.25mm。均采用高分辨率重建。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骨软骨瘤影像诊断准确率反映了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是本研究重要的观察指标。首先,由放射科具有2年及以上骨肿瘤诊断经验的3位医师组成诊断小组,采用盲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T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进行诊断,通过三级打分法统计诊断结果,即骨软骨瘤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无影像症状患者,分别得3分、2分和1分,分别形成CT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数据。其次,依据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统计影像诊断结果为3分的患者数量,计算与不同组患者总数量的比值,即骨软骨瘤影像诊断准确率。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52例患者的影像分析数据进行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像诊断数据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骨软骨瘤患者影像结果52例患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骨软骨瘤患者,其中实验组为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26例,股骨远端病变患者14例,胫腓骨近端病变患者9例,其他部位病变患者3例;对照组为随机骨软骨瘤患者26例,股骨远端病变患者12例(含多发1例),胫腓骨近端病变患者12例(含多发1例),其他部位病变患者4例。患者影像解剖结构清晰可见、对比度和锐利度良好,未出现明显伪影和噪声,图像质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典型及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影像如图1,2所示。2.2影像诊断及分析结果影像诊断小组分别对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进行盲法打分,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的26例患者诊断结果为:CT断层影像分值为2.24±0.78,三维重建影像分值为2.76±0.52;对照组的26例患者诊断结果为:CT断层影像分值为2.68±0.56,三维重建影像分值为2.84±0.47。应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CT断层影像的分析结果为Z=-3.317,P=0.001,差异显著;三维重建影像的分析结果为Z=-1.414,P=0.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CT断层影像在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诊断方面效果偏差,而三维重建影像在不同类型骨软骨瘤患者诊断方面效果一致,提高了非典型骨软骨瘤的诊断水平。在影像诊断准确率方面,参照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CT断层影像46.2%,三维重建影像80.8%;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CT断层影像73.1%,三维重建影像88.5%。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T断层影像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而两组的三维重建影像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442。以上结果均表明,三维重建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诊断效果,并且在影像诊断效果上趋于一致。

3.讨论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在病变大小形态及空间定位、制定手术治疗计划、辅助放射治疗和模拟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放射科影像诊断工作中重要的研究方向[5,6]。骨软骨瘤是一种原发性的良性肿瘤,在骨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普通X射线、CT和MRI检查,主要的影像表现为背向关节生长的骨性突起,三维空间中与母骨的连接程度是诊断鉴别的要点,因此三维重建技术在非典型骨软骨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7,8]。此研究结合天津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接诊的52例骨软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效果,探讨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为实验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结果,分析数据显示两组的诊断结果分别为P=0.001和P=0.157;同时应用χ2检验分析CT断层影像和三维重建影像的诊断准确率,分析数据显示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P=0.048和P=0.442。统计结果显示CT断层影像在诊断非典型骨软骨瘤患者时效果不理想,三维重建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一致性较高。三维重建技术在非典型骨软骨瘤诊断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规范医院放射科影像工作站的岗位规范,增强责任意识和图像处理水平[9,10],为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和放射科的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张伟 曲方园 单位:天津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