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12:26: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疗机构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机构会计监督论文
一、医疗机构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和管理制度的问题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督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没够高度重视会计监督的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会计监督职能的执行,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充分的实效性作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内部管理和控制存在问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问题
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会计监督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人员观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使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严重缺乏内部管理控制的理念,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失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另外,医疗机构把内部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导致会计人员工作经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无法实现会计监督作用,让会计监督工作得不到实效性发挥。
(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论文
随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截止到2004年8月全市逾454万人加入基本医疗保险行列,医保政策的基本常识已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但与此同时,各大综合医院的医保办公室却反映医保工作更难做了。他们的工作重点由最初的接待参保人员政策咨询、负责政策解说、宣传以及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监测、审核转向为投入大量精力解决各类矛盾及费用纠纷。
1医患矛盾、费用纠纷的成因
1.1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名称不规范医保政策实行住院医疗费用后付制,并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结算处设立政策单机版,通过其药品、诊疗、服务设施三大目录库实现费用总控。当患者完成就医过程,出院结算时,凡不符合三大目录库内容的收费项目,均被筛查出来并归为自费内容。这样就使医疗机构中的诸多不规范、不符合医保政策的收费项目暴露出来,但此时费用已然发生。患者不同意支付,相关科室不同意退款,于是矛盾、纠纷产生。
1.2医保意识淡漠,服务态度不积极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新生事物,对于它的政策、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中的医保办公室是最先、最直接的接触部门。由此,医院中的其他部门对“医保”均感生疏,进而“敬而远之”。遇有医保患者的提问、质询等不问原委一律请他们到医保办公室解决,造成推委现象的发生,矛盾随之而来。
1.3对医保工作重视不足,宣传、监督管理不利医保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在医疗机构中,他的政策开展涉及到物价、财务、计算机、药剂、临床及其相关辅助科室等诸多部门。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各相关科室、部门间协调、沟通不足,导致医院内时有政策的盲点和误区。一些科室、人员对医保政策疏忽、不重视,以及科室、部门间相互积极配合不够,为各种矛盾、纠纷的发生提供了空间。
综上种种原因,如何才能使医疗机构中的医保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即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又减少患者-医院-医保三方的经济损失取得共赢呢?我们不妨透过分析以下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纠纷的问题症结所在,并找寻出合适的医保工作的切入点。
医疗机构举证责任研究论文
一、本案事实
王某因视力下降在甲医院诊断为“巨大垂体腺瘤”,后在该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双眼视力改善不明显。王某为此诉至法院。
二、原告诉称
我因视力下降到被告处住院检查,被告诊断为“巨大垂体腺瘤”,并于同年9月29日对我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我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双眼视力仅有光感,同年12月14日从被告处出院后,我于2000年4月20日至2001年1月18日期间先后在北京天坛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四次住院检查治疗,该两医院均诊断我患有“生殖细胞瘤”而非“巨大垂体腺瘤”。2002年2月26日,经委托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伤残鉴定,鉴定结论为:原告在侧肢体偏瘫致残程度为三级伤残,双眼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致残程度为五级伤残,2001年3月6日,我致信被告要求被告承担致伤残的医疗事故责任,2001年4月19日,被告答复其不存在医疗事故责任。因被告的误疗,导致其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错误,致我伤残,被告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为此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共计35万元人民币(其中物质损失为32万元,精神损失为3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三、被告辩称
原告起诉缺乏事实根据,其请求是不能成立的,原告所患的是巨大脑肿瘤,所在部位结构复杂,我院医生治疗方案符合治疗原则,手术中没有违反医疗规范,原告肢体偏瘫,实属无法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原告入院时,我院经诊断发现原告的大脑内有一4.5X3.7cm的巨大脑瘤,如此大的瘤子直接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且脑瘤周围分布着左右血管、动静脉、头部鞍区后方是脑干,脑干是生命中枢,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压下降甚至生命终止,鞍区上方是视神经,可见脑瘤所在的部位很特殊,跟上述结构连接很紧密,动手术无法把脑瘤切取干净,否则这些结构会损伤出现意外引起并发症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做手术的目的不在于全部切取脑瘤,而在于:一、让视神经减压,使视力功能得到恢复;二、明确诊断。如果不做手术,原告的脑瘤越长越大,到了发生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失明。由于原告的病情复杂,手术后遗症或并发症可能性极大,因此,我院在手术同意书上详细列举了十二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危险,于1999年9月19日让其家属考虑会发生的风险,其家属在考虑八天后在手术书上签字同意手术,愿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在此情况下我院医生作了充分的手来前准备,精心为原告动手术,因脑瘤手术的复杂性,原告还是出现了十二种风险中的第六种术后偏瘫,应该说我院是没有过错的,术后原告继续在我院康复科治疗,已有明显好转,但因家属方面的原因,未交纳我院医生的放疗和化疗的建议致使耽误治疗时间,责任不在我院,原告要求我院承担赔偿责任是没有道理的,另原告起诉已超过了法定诉讼时效,丧失了胜诉权,建议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医疗机构新式剖宫产推广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的有效措施。方法新式剖宫产术。结果120例中有2例发生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全部切口甲级愈合,产后42d随访无并发症发生。讨论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处理措施
新式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当今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广为人知,合理应用可降低高危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新式剖宫产具有较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术中的并发症常使你始料不及。它对麻醉要求高,应使腹直肌衣前鞘充分松驰,对手术人员还要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及应变能力,否则影响胎头娩出,造成胎儿损伤甚至死亡。本文重点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行新式剖宫产320例,其中头位剖宫产220例,凡按乐杰主篇《妇产科学》第四版介绍的方法取胎头,即破膜后以一手伸入宫腔绕过胎头最低点后用手掌上托胎头,另一手在子宫底部加压协助,>15s茨苊涑鎏ネ氛呶渫防眩?20例,占37.5%。该组孕妇年龄22—37岁,平均29.5岁,孕周37—42周,均为单胎头位第一次剖宫产。
1.2手术方法与麻醉新式剖宫产术按照马彦彦[1]的手术步骤和方法。采用硬外麻40例,腰麻80例。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论文
为加强和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预防以及控制各种传染病在我县基层医疗机构内暴发的频率以及流行的影响,满足我县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就医质量,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县的实际特点,笔者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之下,对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及质量监测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现报道如下。
1现存问题
1.1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以及管理情况。在调查分析中了解到,基层医疗机构均使用一次性的医疗用品,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证件过期、证件缺乏审核等方面,其中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于一次性的用品存储缺乏规范性管理,甚至个别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使用过期产品以及违规使用的情况[1];对于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情况并不存在,而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无害化处理方面落实较差。1.2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器械管理以及消毒隔离执行的具体情况。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医疗机构对相关消毒药械进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有关工作落实较差,没有及时的索证,且证件过期现象也较为常见,除此以外,有关消毒隔离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致使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执行相关规范中缺乏科学性,营销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如个别的消毒液浓度配比不正确、工作中对于各种用具没有及时更换、消毒标识不明确、在应用过程中没有登记等相关问题[2]。1.3无菌物品应用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执行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对相关无菌物品的使用过程中,其合格率相对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无菌包与要求不相符,在工作中存在包布破旧、相关无菌包标识不清以及湿包等问题,其实际的贮存条件与既定的标准不相符,没有单独存放等相关问题[3]。1.4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问题。这一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大,其教育程度也是不尽相同。其中在一些村级的卫生室、医务室以及个体诊所中,其实际的医疗设备以及环境因素相对较差,其医务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较为频繁,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对各种消毒知识以及技能掌握较差,影响消毒管理工作的落实[4]。
2问题探究与对策制定
2.1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各种消毒管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在实践中,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落实相关工作,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以及管理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其各项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执行、制度化落实,在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工作重点,要对于重点区域以及环节进行消毒隔离,要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管理,加强对各种消毒药械的管理与监督[5]。同时要对于各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实际贮存、具体的应用规范以及应用之后的无害化处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要提升对各个村级卫生室、村级的诊所以及村级医务室管理工作的重视,要提升对这些机构的一次性用品管理,要严格规范贮存、明确规范使用,在其应用之后严格执行无害化的处理。在实际的消毒液使用以及登记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基层医务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工作的重视,加强指导,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保障其规范使用[6]。2.2制定标准,严格规范执行相关无菌操作规程。由于一些在村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设备条件以及相关医务人员的配备等方面相对较差,且在工作过程中无需开展较大的外科手术,但是有创操作以及各种外科清创换药、输液以及注射工作需要消毒管理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工作开展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消毒缺乏规范性、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相关无菌操作原则,对此在实践中要提升对无菌操作规程的重视,加强对其规范,对于存在的各种侵入性诊疗物品,在应用过程中要真正的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7];对于各种与患者的皮肤以及粘膜进行直接接触的物品都要进行系统的消毒,在各类注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循“一人一针一筒”的选择,在工作过程中要保障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种卫生制度8。2.3强化灭菌质量管理,在根本上保障各种消毒以及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对于实际的医疗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要始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其清洗、包装以及灭菌工作,要提升对其整体质量监测[9]。其中对于一些乡镇医疗机构存在的硬件简陋、消毒设备匮乏等问题,要通过区域性消毒物品集中提供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管理,进而保障各种医疗用品的集中管理,这样可以在根本上实现各种医疗用品的整体安全性,有效地降低其医源性污染[10]。2.4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质量优化。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提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要对其经营资质进行严格审批,检查其职业能力和资质,实施规范化管理。通过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提升对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视11。加强对卫生室、医务室以及相关个体诊所的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视,对于没有符合标准或者存在严重违反消毒原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行限期整改,提升对其处罚力度,进而在根本上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足发展。城市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就医途径,在城市的发展中市场需求较大,但是在实践中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消毒管理问题,影响就医安全,为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督,提升其整体管理水平、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进而为人民群众的治病就医提供保障。
作者:张清正 单位:金乡县疾病控制中心
临床药学论文: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透析
本文作者:尚璐璐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匮乏:据调查,区县属医院药学人员中大专以上人员较少,药学人员学历情况远远低于医务人员。基层医院药剂科规模小,难以吸收到高素质人才,与目前的药学发展不相适应。药学专业知识老化:由于长期以来重医轻药思想影响,很少安排药学人员进修学习,更新、补充、拓宽提高药学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药学人员本身忙于应付收发药品等日常繁杂工作,缺乏竞争意识,自学的主动性差,只为晋级、晋升拼凑材料对临床没有实用价值,很难达到当前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2]。医院药学功能的移位:市场经济把药剂科推到经济利益的前沿,药品采购,创收成了第一要务,而对药学发展,人才培养、药学技术服务都重视不够,以药养医状况在基层医院仍未得到改善。药品市场的混乱,药品回扣的泛滥,客观上阻碍了临床药师发挥作用,基层医院既想抓合理用药,又怕业务收入受到影响,处于两难境地。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落实我国药事法规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临床药学工作是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也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因素之一。药师要带着学习的态度下临床,积极地与临床科主任、医师进行沟通,与医师一道共同担负起为患者服务的任务,通过沟通使医生了解临床药学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3]。学会与患者交流:临床药学是面向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科学,只有面对面与患者交流,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患者用量的依从性,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靠临床药师去解释,说明和指导,才能达到药学服务目的。医保用药与药物价格:现在医师除关心药物治疗效果外,也非常关心医保和药物价格。由于现在很多患者所购保险都是门诊费用不在可保范围,住院费用在可保范围内,为配合临床医师的工作,临床药师要多介绍一些药品医保分类与价格。方便医师工作的展开,又兼顾患者的利益。注重人才的培养:①教育相结合:提高药学人员知识水平,增强临床药学意识,在全体药学人员中树立全员学习,鼓励全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终身学习,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一支符合自己医院需求的临床药师队伍。②学习与使用相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应按各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尽快设立临床药师工作岗位,边学习培养,边工作实践,因各医院的人力资源不同,临床药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开创自己工作新局面,取得领导支持,学会与医护人员沟通,深入到临床一线,了解药物的应用情况,带着问题请教临床医师,通过分析总结,通过再学习重新认识问题,为临床用药实践所接受,得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及患者认可。
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患者为中心,用药学技术服务于临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是医院的核心内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要高标准、低起步,从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证人才,逐步完善临床药师工作机制,以保证临床药师制度的顺利实施,保证临床药学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顺利展开,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论文
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服务质量也逐步完善,医院药房工作也在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依次为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阶段;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的临床药学阶段;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1〕。即由传统的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由过去以提供药品为主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患者转变。药房不仅要保证供应药品的安全性,又作为直接面向患者服务大众的窗口,药师的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药品保障水平和社会形象。因此,药房工作人员必须深刻把握“以药品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度为中心”理念和原则,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药品的性能,知晓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主动服务患者的药学服务意识,担负起提升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建设的重要职责〔2〕。
1实施药学服务的背景
1.1实施药学服务的前提
人类疾病普遍化及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期望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前提。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患者不仅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意识逐渐增加,还对药物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用药知识越来越关注〔3-5〕。因此,药师在保障药品供应后还需要提供咨询服务,解决患者用药问题,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药学主动服务意识的建立,不仅增加了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同时还促使药房工作人员保持学习的心态,学习新知识,了解药学新动态。
1.2实施药学服务的基础
社会公众对药学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基础。药学服务是贯穿整个疾病治疗全过程的主动服务,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6,7〕。药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而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目标。只有大力开展药学服务,才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评价指标的设置
被调查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单独对问卷中每项指标给予重要与否的评定,回收问卷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认识结果分为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机构两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文献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0-2010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inaHospitalDigitalLibrary,CHDL)收载的1368种医学期刊,4946种相关期刊,229个医学博硕士培养单位,51个医药卫生学会或协会会刊及论文集,22种报纸刊登的医药卫生类文献,期刊覆盖率达100%。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与临床药学工作相关的文献,排除有关制剂(新药)研发、质量标准与控制、药品采购供应等其他药学类文献。
1.3研究方法
卫生职称制度改革探讨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卫生健康行业是关系到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民生领域,有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此类行业的发展尤其依赖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而职称的评定与晋升是激励和选拔人才的必要途径,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评审与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卫生健康行业发展导向。因此,推进卫生职称制度深化改革,优化高级职称人才评审条件和相关制度对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职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以下简称高级职称)申报和评价人数逐年增加,一些问题与矛盾逐渐暴露,其中,如何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和指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成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点之一。江苏省于2021年进行了高级职称政策分析研究,以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人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最终收到有效样本6111个。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高级职称评定资格条件的选择偏好,分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现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江苏省深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卫生人才选拔机制和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评价标准方面,一是虽然江苏省在出台的职称评审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要破除“唯学历、资历”倾向,但医疗卫生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在学历资历方面,绝大多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评定高级职称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条件,例如,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应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二是尽管政府出台政策希望可以破除论文限制,但在此次对于职称评定业绩成果条件的偏好调查中,仍有近一半的人员认为申报职称必须有论文条件,部分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时淡化论文要求,但不可否认论文的撰写有助于医务人员总结经验,提高科研思维和逻辑能力。三是超过2/3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继续教育在评价标准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他们认为,继续教育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各领域内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不过,医师对于继续教育应用的条件偏好于“不作要求”或“有要求但不限定学时、学分”。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医师需要临床、科研两手抓,日常工作量大,继续教育课程可能会过多占用其工作或休息时间有关。在评价方式方面,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支持在高级职称评价中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认为申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应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考评不合格者不能将该年计入申报职称的资历年限,这样才能与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评价导向一致。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各项条件的选择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偏好于认为专科或中专学历即可申报正高、副高级职称,一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应提高继续教育相关要求;二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价方式方面倾向于“以考代评”。而三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对继续教育提出较高要求,且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偏好差异的原因,评价指标的内容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途径不尽相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希望增加继续教育在评价指标中的比重,例如,限定学时、学分,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和评定时将具备一定优势。评价方式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由于三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丰富,竞争相对较大,只依靠职称考试难以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需要专家结合申报者的基本条件、学历资历、业绩成果等其他方面进行评审,以保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此外,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对于评价方式偏好也有显著差异。医护在职称评定的评价方式偏好选择上存在不同。医师倾向于“以考代评”,而护士则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其原因,对于医师来说,其培养周期长、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期望尽早晋升扩大自身影响、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获得患者的信赖;对于护士来说,各医疗机构护士数量较多,职称晋升竞争大,考试加评审可以降低竞争压力。
思考与建议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偏好和选择对于改善江苏省卫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和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考虑在制定相关举措时将其作为借鉴。首先,加强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德医风的重视程度。高尚的医德医风是评价卫生领域人才的重要指标,各层级、各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都应以德为先。医疗机构要完善和优化单位医德医风评价体系,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考核标准。其次,探索多元化的职称评价方式,广泛开展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定方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根据高级职称岗位空缺择优推荐人选进行考试和材料申报,可有效控制申报人员准备考试和申报材料的成本。再次,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高级职称评审现状和专业技术人员偏好差异,应加强各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平衡,因地制宜地制定评审制度。例如,苏南地区三甲医院可以提高对高级职称申报人员的业绩成果要求,适当降低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要求,鼓励自学并提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最后,对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类别人员应进行分级、分类评价,改变统一化标准,以突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
作者:袁园 马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