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研究

时间:2022-09-02 09:45:41

导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研究

[摘要]该文对老年人衰弱及其研究现状、心力衰竭与衰弱的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提高患者、医务人员对衰弱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衰弱;健康状况;综述

衰弱是指由于个体脆弱性增加及保持自我内在平衡的能力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1],导致疾病易感性增加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由于衰弱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常被人们忽视,但衰弱能逐渐消耗老年人的功能状态,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导致自理能力降低、残疾等状况的出现[2],极大损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会给患者家庭和医疗卫生带来巨大的负荷。充分了解衰弱及其影响因素,尽早对衰弱进行识别,了解其影响因素并及时予以有效的干预,衰弱有逆转的可能。近年来,衰弱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心血管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衰弱的相关研究,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白皮书中对衰弱在心血管领域的新兴地位进行了介绍[3],作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心力衰竭与衰弱的关系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1衰弱及其研究现状

1.1概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逐步衰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年龄已不能全面地评价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也不能完全反映老年人各个器官、组织功能的真实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健康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作为与年龄关联性极大的一种综合征,衰弱成为老年健康状态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4]。衰弱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5],用于评价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及多个生理系统损害的累积,被认为是独立于正常老龄化过程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核心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或多种功能异常[6]。作为衰弱的高危群体,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较差,容易患病和卧床[7],持续进展的衰弱状态会造成严重不良健康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衰弱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早期、及时识别衰弱状态,对于预防不良健康结局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关键。研究证明,衰弱有逆转的可能[9],充分了解衰弱及其影响因素,对构建和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对延缓甚至逆转衰弱具有重大意义。

1.2国外研究

目前,国外对衰弱的研究相对成熟,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在社区老年人的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中描述了衰弱的特征[10];1988年,衰弱被首次量化[11];有学者在一项有关心血管健康的队列研究中提出了衰弱表型,明确了衰弱的5个检测项目,即体重下降、行走时间(4.57m)、握力(kg)、体力活动(MLTA)、疲乏,符合其中3项即为衰弱,符合1~2项为衰弱前期,没有以上表现的为强健老年人[12];ROCKWOOD等[13]在开展的加拿大健康与衰老多中心随机队列研究中,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衰弱描述,将其定义为一系列健康缺陷不断累积的危险状态。

1.3国内研究

国内对衰弱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数据相对不足,诊断标准不统一,纳入人群的异质性较大。目前,对衰弱的研究有对国外文献的综述[14-15]及衰弱测评工具的引入或编制[16-17],关注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社区老年人[18]。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统计的数据显示,衰弱的患病率为4.9%~83.4%[19]。衰弱与慢性病的研究多集中在衰弱与高血压[20]、冠心病[21]等相关研究。《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中,衰弱第一次被列入其中,涉及诊断和评估等内容,但衰弱对高血压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提出的《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出[23],衰弱是老年人的生理储备下降,引起机体的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下降的状态,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降低或中断,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从而引起的一组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无力和液体潴留等[24]。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居高不下,全球的心力衰竭患者超过2600万例[25],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约585万例[26]。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患病率的增长,心力衰竭正在成为世界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3衰弱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心力衰竭常伴随其他共病,包括衰弱。衰弱的发生会加剧心脏的脆弱性,削弱其面对应激事件的调节能力,从而使机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大大增加,使患者原发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加重,增加心力衰竭的概率,是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的重要预测因素。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机体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及由于疾病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使衰弱的发生、发展加速,疾病进一步恶化,同时,心力衰竭与衰弱的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更加恶化,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疾病对老年心力衰竭伴衰弱状态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目前,衰弱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为15%~74%[27],是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再住院和死亡的概率增加。2013年GASTELURRUTIA等[28]的一项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衰弱的发生率高达44%,同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衰弱状态的影响。2014年VIDN等[29]的一项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研究发现衰弱的发生率极高。2015年UCH-MANOWICZ等[30]的一项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研究同样发现衰弱的发生率较高。2016年NEWTON等[31]的研究显示,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衰弱的发生率高。据研究显示,病程越长,心功能越差,衰弱越严重[32-33]。有研究显示,心力衰竭伴衰弱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衰弱患者[34]。卓裕丰等[34]和彭一星等[35]的研究也显示,并发症、心功能分级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衰弱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强预测指标。研究发现,衰弱是增加其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36]。这些研究均提示心力衰竭和衰弱关系密切,衰弱可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合并衰弱综合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比单独心力衰竭患者更差,亟须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衰弱问题的重视程度。

4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

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年龄

研究显示,年龄的增加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增加呈正相关,衰弱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概率与年龄有相关性,大约80%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32-34]。UCHMANOWICZ等[30]的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衰弱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衰弱的程度逐步加重,在高龄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衰弱发生率更高。

4.2身体状况

衰弱的发生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合并症、心功能分级等密切相关。合并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37];在临床工作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方法沿用至今,按照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受损状况分为4级。研究表明,NYHA心功能分级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心功能越差,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越高[32-36]。

4.3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致病作用。研究显示,运动不足、常坐不动、饮食不规律、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老年人体质下降,极大地增加了疾病和不良结局的发生率[38]。4.4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健康对身体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与衰弱密切相关,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状况产生影响,增加其发生率。

4.5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给予的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精神支持和主观体验[39]。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而言,老年人需求的满足需要国家、社区、家庭各个层面的帮助与支持,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们对家庭层面的需求最大,而心力衰竭合并衰弱老年患者,疾病加剧了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但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家庭中老年人与青壮年比例不协调,他们的需求不易被满足,特别是衰弱常常不被重视,心力衰竭合并衰弱老年患者的需求更加难以满足,需求不能被满足,则会加剧患者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加剧衰弱的严重程度。

5展望

衰弱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会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结局产生重要影响。衰弱是一个动态的可逆过程,是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结局的重要因素,恰当的干预可延缓甚至逆转衰弱的进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影响。因此,及时识别和延缓衰弱的发生与进展,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状况进行介绍,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为制定系统、有效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的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也可以提高患者、医务人员对衰弱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针对存在衰弱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丹 叶芳 张婷 曹文斋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