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31 08:40:38
导语: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研究进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同时还是一个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国家,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点多面广、单个水源规模较小、农村居民对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农村环境问题的监督和管理薄弱等原因,导致污染不断加剧,农村生活饮水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水污染情况来制定符合当地农村特点的水环境保护政策,进而从根本上来解决我国农村的水污染问题。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为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同时我国还是一个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国家,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饮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地区的居民长期饮用高砷水、高氟水、污染水,会导致多种相关疾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增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完成“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农村水环境整治的薄弱环节,为政府在不同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解决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农村饮水安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综述如下。
1我国水环境卫生现状
目前,我国水环境形势呈现下列特征。
(1)水质的改善与恶化并存:近年来,我国整体水环境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有机物污染的代表性指标如高锰酸盐指数从1990年的10.5mg/L减少到2016年的3.5mg/L,氨氮浓度从1.9mg/L减少到0.7mg/L,2016年浙闽片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整体由良好改善为优,淮河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改善幅度最大。但全国一些地区的I类水质断面比例较2015年在减少,辽河、松花江等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有所上升。
(2)水环境污染空间分布不均衡:《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的主要流域中,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和珠江流域水质良好,海河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为41.0%,为重度污染;辽河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为15.1%,为轻度污染;黄河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为13.9%,为轻度污染;松花江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为6.5%,为轻度污染。三是尽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但农村环境污染量大面广,水环境卫生现状不容乐观。
2农村生活饮用水污染现状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持续提升。至2015年,全国共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但是,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点多面广、单个水源规模较小、农村居民对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农村环境问题的监督和管理薄弱等原因,导致污染不断加剧,农村生活饮水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饮用水水源水质是影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广大农村的饮水水源大部分仍为浅层地下水,未经处理,长期饮用可能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农村早期建设的饮用水安全工程中,由于技术缺乏等原因,出现设备老化、管网漏损率较高等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农村生活饮水安全的薄弱环节。水质合格率较低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通常不足50%。魏财选取某市6个农村30个检测点的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仅20份水样的所有指标均合格,合格率大约为37%。候黄鹂等收集东北、华东、华北、华南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农村饮用水超标率均>50%、地表水超标率均>71.25%、地下水超标率均>43.75%;其中东北地区农村水样超标率均排在首位,水质污染最为严重。
3主要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近年来,工农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城乡工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污染愈发严重,其中无机物,如砷、铅、汞等,有机物,如有机磷、有机氯、酯类化合物、胺、苯等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一方面,工业污水污染、输送自来水设施的二次污染和新型供水卫生问题(如未规范化管理的管道直饮水等也成为水质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导致水中砷、铅、铜、铬、镉等重金属含量升高,人类如果长期饮用污染水或污染水中的海产品,会对机体多系统或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引起癌症及公害病。另一方面,高砷水、高氟水与介水传染病为当前农村某些地区亟待解决的饮水问题。地球化学性疾病与饮用水中的某些元素密切相关,其中饮用高砷水、高氟水可能导致地方性砷中毒和氟中毒。2012年卫生部报告显示,我国农村仍有20万人饮用高砷水,有8700万人饮用高氟水。同时WHO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因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由于饮用水的不良水质导致消化道疾病、传染病、皮肤病、糖尿病、癌症、胆结石、心血管疾病多达50种以上。
3.1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自然界元素可分为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而在水体中主要是亲铁元素、亲硫元素与亲石元素。其中亲铁元素主要包括铁与镍,如果人体内铁元素缺乏,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铁元素摄入过多则会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异常。如果体内镍元素摄入过少,可引发糖尿病、贫血、肝硬化、尿毒症、肾衰、肝脂质和磷脂质代谢异常等病症;但镍摄入过量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镍具有致癌性,且镍化合物与肿瘤发生有关。水体中常见的亲硫元素主要包括汞、铅、镉等元素,这些元素的金属离子一旦进入人体,与人体组织某些酶活性中心巯基具有较强的亲合力,两者结合之后会导致酶活性受到较强抑制,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毒害作用。铬是水体中常见的亲石元素之一,也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每年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渣大约有20~30万吨,其废渣主要的有害成分是可溶性铬酸钠、铬酸钙等六价铬离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生活在铬污染区居民,其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远高于非污染区居民。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或食用含六价铬水、食物可能会出现腹泻、经常性消化不良、胃炎等消化系统症状,更严重者会导致胃癌。
3.2饮水型氟中毒
在氟暴露的多种途径中,饮水型氟中毒最为常见,约90%患者属于此类。水体中的氟主要来自地壳,其化学性质活泼,除惰性气体外,能与其他任何元素发生反应,形成氟化物。而氟化物安全范围很小,稍偏离最适水平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氟中毒对机体的损伤主要包括骨相系统损伤和非骨相系统损伤2方面。骨相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骼和牙齿的病理改变,骨骼表现为氟骨症,牙齿表现为氟斑牙;非骨相组织损伤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听觉系统。研究显示,一些大型饮水工程水氟含量过高,覆盖人口多达数万人,甚至有的工程水氟超标严重,超过10mg/L。提示,全国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3.3饮水型砷中毒
砷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处于砷暴露的人群会产生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器官癌变,如皮肤癌、肺癌,也可导致皮肤病变、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等非癌病变。由于饮用水中含砷量高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一个高砷饮水暴露地区,病情严重地区包括内蒙古、山西、新疆等众多省市,确诊病例超过万例。云奋等抽取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砷中毒病区部分常住居民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检测结果显示,饮用水、自产瓜果蔬菜砷含量均高,饮用含砷量高的水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因素。
3.4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从上世纪初开始,氯化消毒作为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方法有效控制了水中的病原体引起的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但是,饮用水经氯化消毒的常规工艺或其他工艺的处理后,氯和水中的有机物及某些特定污染物产生反应,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以挥发性三卤甲烷和非挥发性卤代乙酸最为常见。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损伤,主要体现在肝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癌性及致畸性等方面。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长期摄入含氯化消毒副产物的饮用水与直肠癌、膀胱癌及结肠癌等发病具有相关性。饮用水中挥发性三卤甲烷含量与低出生体重、自发性流产、生长发育迟滞、神经管缺损、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明挥发性三卤甲烷对人类的健康可能具有潜在的发育毒性。
3.5藻类毒素对人体健康影响
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氮、磷,随地表径流、排污系统等途径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藻毒素就是一些藻类在水华期间分泌出的一种二级代谢产物,它能抑制水体中其他藻类的生长,同时抵御浮游生物的摄食,以确保其本身的生长优势。微囊藻毒素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自然水体中,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藻毒素,当其释放进入水体后,会蓄积在鱼、贝等动物体内,经食物链转移进入人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与肝癌和消化道肿瘤具有相关关系。俞顺章等[43]通过meta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等方法,同时对泰兴等4个肝癌高发区进行肝癌危险度评估,证实沟塘水中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的藻类毒素是致肝炎和肝癌的促癌剂。Svircev等在1999—2008年进行了一项为期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与源头水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呈正相关。
3.6水体生物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农村生活饮用水主要为地下水,地下水较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污染的情况,其中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农村生活饮用水因未经过消毒处理,造成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农村生活饮用水还较易受到农业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的污染,部分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靠近厕所以及渗水沟,较易出现污染的情况。牛桓彩等采集北京市昌平区75个自然村自备井的水源管网末梢水和出厂水,105份水样,结果表明昌平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4项常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仅为68.57%。杨勇文等[46]在2012年对梅县24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质的总合格率为67.7%,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超标率达到32.3%。提示,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4小结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恶化,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加大对早期建设的老旧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标准化改造,减少漏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质安全。对未设计防护栏的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设立防护栏、加设监控设备等,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是预防与水污染有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水污染情况来制定符合当地农村特点的水环境保护政策,进而从根本上来解决我国农村的水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赵英民.我国水土污染防治形势与对策[J].中国人大,2017(09):46–51.
[2]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录)[J].环境保护,2017(11):35-47.
[3]赵静.尽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J].中国人大,2017(04):43.
[4]刘存辉.浅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J].河北水利,2011(09):35.张荣,李洪兴,武先锋,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01):3–5.
[5]魏财.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15–16.
[6]侯黄鹂.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石鹏 席淑华
- 上一篇: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创新思考
- 下一篇:高校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