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卫生规划革新措施

时间:2022-08-20 09:47:28

导语:三峡库卫生规划革新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峡库卫生规划革新措施

建国以后,我县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极大发展,城乡人均期望寿命有较大程度地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传统卫生计划模式和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我县区域卫生规划已极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必须进行调整与改革。三峡工程的兴建,使我县面临大规模医疗卫生机构迁移,为我县区域卫生规划的总体调整与布局带来良好的契机。现就我县区域卫生规划现状及改革提出设想与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1我县区域卫生现状

1.1一般情况巫山县位于长江流域巫峡地区,距三峡工程大坝仅124公里,是重庆市东大门和重庆库区的最低水位县。全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73米,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全县辖6区48个乡镇,566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4%。199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2556万元,财政支出8711万元,卫生事业拨款364.77万元,卫生事业费占县财政支出的4.19%,人均卫生事业费6.31元。

1.2卫生资源现状1996年底统计表明:巫山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75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区(中心)卫生院8个,乡镇卫生院48个,地名卫生院27个;行政村卫生室及医疗点566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非卫生部门医疗机构23个,其中,厂矿企业医务室11个,学校医务室12个。除此之外,还有个体医疗机构35个。全县卫生部门医疗单位有病床636张,平均每千人口占有病床1.1张。卫生技术人员790人,平均每千人口占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8人,占1.01%;中级214人,占27.09%;初级568人,占71.90%。

1.3医疗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我县医疗服务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流动人口相继增多,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同时我县山区农村又是地氟、地甲病高发区。1996年全县门诊诊疗875589人次,人均1.51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次中,县级医院占9.92%,农村乡镇卫生院占74.61%,个体及其它机构占5.47%。全县医院病床使用率为40.41%,农村卫生院为48.83%。

1.4医疗供需和资源利用的主要矛盾

1.4.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分布不均。由于我县经济发展落后,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医疗资源总量(机构、床位、医生数)偏低,医疗机构普遍规模小、条件差,且多数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偏僻乡村缺医少药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1.4.2医疗网点基本健全,但服务功能低下。我县卫生部门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全县城乡。分布虽广,但多数农村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地名卫生院,房屋破旧且危房比例大,医疗设备极少,人员及技术不配套,医疗护理条件极差,与当地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极不适应。

1.4.3病人流向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医疗设备和较高医疗技术过分集中在城镇,基层区乡医疗条件较差。一些本应在区乡卫生院就地诊治的常见多发病,转而流向县级医院和城镇个体医疗机构。其结果导致农村医疗单位闲置,使我县仅有的卫生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1.4.4计划旧体制束缚,机构布局不合理,部分卫生资源重叠浪费。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一是按区乡建制设置医疗机构,造成同一个城(场)镇多个重叠的医疗机构,每个区场镇既有区(中心)卫生院,又有所遮乡(镇)卫生院及数个地名卫生院。二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同一地方,不同部门设置功能重叠的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如城区除卫生部门医疗机构之外,计划生育系统,厂矿、学校、公司都相继建起了门诊部、医务室。三是一些社会团体、单位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兴办未经审批的医疗机构,种类杂,数量多,布局较为混乱。

2我县区域卫生规划改革的指导思想

2.1我县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三峡地区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指导原则》等有关法规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体系并适合我县实际需求为目标,以增进全县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使我县区域卫生发展与县域内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2紧抓三峡库区医疗卫生机构淹没重建契机,打破旧有行政隶属及体制关系,实事求是地以需求为中心重新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我县有限的卫生资源和移民补偿资金,建立适合库区县情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全县58万人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

3改革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

3.1统一规划原则。为达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证需求,节约资源的目的,县政府必须尽快出台《巫山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卫生局也应加强宏观调控和行政监督力度,对新建的医疗机构,必须按《规划》从严审批。

3.2整体效率原则。根据我县医疗机构现状,要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院分级分等标准》要求,确定本县医疗机构的等级结构,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并逐步建立层次清楚、比例协调、利用率适度、城乡一体化的分级分工,分级指导,双向转诊的新体制。努力提高病床使用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数。

3.3公平原则。从我县医疗资源城乡分布现状出发,严格控制并精简压缩城镇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保证中医医疗的资源配置,重点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配套建设。大力培养农村适宜的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保证最大限度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3.4均衡发展原则。我县现有医疗机构数量已基本饱和,但分布结构不合理。今后要在特别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同时,注重专科疾病防治,急救机构,卫生监督和防疫、妇幼保健短线建设,以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整体功能与效益。

3.5国家办医为主的原则。我县医疗机构以国家和集体办为主,严格控制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医,坚决取缔无证行医、游医和巫医,净化我县医疗环境。

3.6可及性原则。卫生资源配置要符合我县山区农村的实际,医疗机构要在选择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最易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位置。

4我县区域卫生规划与资源配置的措施与建议

4.1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巫山县城是一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仅6万左右的小县城。县城内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区镇医院2个,地名卫生院1个,还有10余个厂矿、公司、学校医务室,计划生育指导站(所)和20余个个体诊所,城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病床数大大超过部颁标准。鉴于巫山新县城设计为三峡库区的滨江小城市,新城战线长,仅沿江一条主要交通干道。同时规划总人口也仅10万人左右。新县城医疗机构设置,一方面要适应库区疾病防治及旅游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兼顾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移民实际补偿的资金总量。笔者建议:将现在巫山县城卫生部门的9个医疗卫生单位,本着工作性质、服务内容相同或相近,避免重复建设,重复购置医疗设备等卫生资源浪费,综合利用有限的移民补偿和对口支援资金等原则,重新压缩建设成巫山县医疗中心和巫山县预防保健中心两个机构。新建的医疗中心包括现在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卫生学校,城区的2个区镇卫生院和1个地名卫生院共6个单位。预防保健中心包括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及县药品检验所3个单位。合并后的两个中心,因集中了原9个机构的移民补偿及对口支援资金,有能力按二级甲等标准重新建设。考虑到新城区干线长,为满足城镇居民的门诊需求,医疗中心可分设3个门诊部及1个住院部。预防保健中心还可内设传染病、妇产及儿童专科治疗病区。新建的两个中心,将大大减少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工勤人员,符合精简事业单位人员,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可将这一大批人员转岗分流,兴办工副业或第三产业,达到“以工助医”、“以副补医”的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富余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择优竞争上岗,把一部分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送大医院进修学习专科专病,培养专业骨干或全科医师;一部分脱产到职工医学院或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学习深造;另一部分专职从事新县城的社区医疗服务,开辟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领域。新建的两个中心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可分别从医疗和检测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如医疗中心以射线、功能检查设备为主,预防保健中心以检验、监测设备为主,在各有侧重的前提下,绝不允许重复购置。两个中心的医疗设备可互相通用,并同时为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辅助检查及诊断服务。

4.2区(中心)及较大集镇医疗机构我县6区3镇在其所辖面积不大的农村集镇范围内,都重叠有区(中心)卫生院及乡镇卫生院,部分区镇还有已撤建制的地名卫生院。笔者建议,将我县区镇集镇所在地的多个重叠医疗机构全部予以撤并,只建设一个规模适度,医疗设备、条件较完善,能够承担该集镇及服务幅射半径在2公里范围内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心机构。可喜的是,我县在广东省卫生厅的帮助指导和对口支援下,正着手实施将库区内原双龙区、镇两个卫生院合并建设为双龙中心卫生院。也正规划将库区内原大昌区、镇卫生院及3个地名卫生院共5个机构合并建设为大昌中心卫生院1个机构。

4.3乡镇及地名卫生院

4.3.1远离集镇的高山乡镇卫生院,要进一步巩固完善。要紧紧抓住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机遇,切实按照一级医院标准,做好房屋、技术、设备三配套建设。三配套中的三者不可偏废,不能仅仅排除危房就算了事。

4.3.2已撤建制的地名卫生院,如距现在的乡镇卫生院不足2公里,且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较差,要坚决予以撤、并、转。如距离较远,农村实际又需要保留其服务功能的地名卫生院,可改建为乡镇卫生院的简易门诊,担负危急重症的抢救、转诊及常见多发病的日常诊疗任务。如地名卫生院所在行政村村医生业务能力较强,可将其改为甲级村卫生站,其国有或集体资产可以探索股份合作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以保值增值,专业技术人员可留在该卫生室,形成乡村联办或一体化管理模式。

4.4社会及个体医疗机构

4.4.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原《四川省社会办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我县企业、学校医务室不具备条件向社会开放,只能对内提供一般医疗服务。

4.4.2计划生育指导站(所)应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宣教并开展计划生育各类手术,发放避孕药具为主。不应与卫生部门的医疗单位争抢病人。

4.4.3经审批的个体行医人员必须到指定地点为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农民群众提供服务,不准未经批准集中在城镇售药赢利,否则依法吊消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4.4鼓励和提倡我县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体力精力充沛者,到医疗技术落后的乡镇领办卫生院或受聘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继续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余热。

4.4.5坚决依法取缔,从重打击非法无证行医,售药人员和巫医、游医,彻底净化我县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