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非临床专业生理学教学探讨
时间:2022-06-28 10:51:14
导语:医学非临床专业生理学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将生理学与生活、临床实例相结合
生理学的理论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理论课的课堂上,不允许教师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需要到实验课中动手操作才能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多以实际案例让理论知识丰富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产生探究的兴趣[2]。
1.1联系生活事件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在医学范畴内主要关注的是人体,研究内容是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因此日常生活中会随处涉及生理学知识。教师需要收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例如,早晨起床时,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若是太快从仰卧位变成站立位,可能会感到头晕、站不稳,而这就是典型的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引入了这一现象之后,由于学生可能会有类似的经历,再跟他们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又比如人们会根据经验和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增减衣物,这就是一种前馈调节。教师也可以将平常的新闻报道、时事热门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而介绍生理学知识点。比如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食用小龙虾事件,由于不良商贩用洗虾粉洗龙虾,导致人患上横纹肌溶解症的新闻。现在又有辟谣的新闻传出,认为是由于过量运动、肌肉挤压等原因,而非洗虾粉中的柠檬酸、草酸等物质所导致。联系鲜活的生活事件,可以将抽象的生理学知识用具体、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
1.2融入科学发展历史
前人通过不断进行实验和实践,积累了大量数据,才凝练出生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理学理论是如何被发现并总结的,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促进他们自主探索。例如,在消化和吸收章节中,讲到胃的损伤保护机制,需要学生掌握一种与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息息相关的重要细菌,即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的发现历史就十分传奇,它主要是由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BJ与WarrenJR发现的。其中Mar-shallBJ为了提供更确切的证据,践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自己吞服该菌进行实验。这一发现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3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动态
当今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书本上的知识时刻可能被最新的发现所更新。所以适当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前沿动态,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知识。举例来说,现今生理学教材有关视觉的部分,普遍仅介绍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这两类感光细胞是如何感受光强和区分颜色的。但是在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中,有一类称为ipRGC(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细胞,能够通过视黑素,感受长时程的光照变化,虽然并不形成视觉,但却与视交叉上核连接,在调节昼夜节律中发挥重要作用。
1.4结合临床教学
在临床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大都倡导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尽早地体验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知识应用,但是在医学相关非临床专业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实际上,医学相关非临床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都也要从事与临床相关的工作,有必要在理论学习阶段多接触病例。但是给他们所举的病例需要更有针对性,如护理学就需要列举比如人工呼吸或者严重肺气肿、肺心病的患者不可以吸入纯氧这样的例子。前者可以与呼吸运动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这一知识点相联系,因为人工呼吸就是人为制造这一动力的方式;后者可以通过氧分压升高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来解释。还有药学专业,也可以列举许多药物的药理作用,以此来拓展生理学部分的知识。例如,奥美拉唑是一种抑制胃酸的药物,它的作用靶点是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而质子泵则通过主动运输,泵出H+到胃内,从而产生胃酸。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医学院校的课程大多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不仅要下功夫记忆,而且还需要花精力融会贯通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但由于目前的生师比较大,仍以老师宣讲、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缺乏主动参与和双向交流,也就缺少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比较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性[3]。
2.1启发式教学法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4]。学习活动便是由学习动机引起和推动的,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的功能。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定的诱因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师既可以用设问的方式,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问题[5]。例如,生理学第二章中,介绍了五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教师可以布置1-2个生活中的病例作为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找寻答案。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2.2注重比较与总结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将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称为学习迁移[4]。作为教师需要合理编排、重组教学内容,将相近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对比授课,促进迁移的发生。列表是一种很好的比较和总结的方法。生理学中经常要讲解很多类似的功能活动,比如各种物质转运方式;比较相对概念,诸如“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将各种物质转运方式的跨膜运输方向、是否借助于蛋白、是否有能量消耗等一一列举在表格中,并加以实例,以便学生对比、记忆;对于“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这种拮抗效应,教师以上下箭头表示其增强和减弱效应,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3引入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式教学方法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各个行业,形成了互联网+的新业态。互联网+教育行业也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这一背景下催生出的“网络三课”: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为传统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资源,成为了时下的关注热点。将这些新模式引入生理学的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医学相关非临床专业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热情,改善学习效果。
3.1慕课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的中文简称。在生理学教学中使用慕课,有利于实现全部知识点的教学,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深入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缺陷[6]。尤其是医学相关非临床专业在开设生理学课程时,往往学校制定的学时数都要少于临床专业,使得原本按照临床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的血液、内分泌、生殖等章节的讲课时间被大大缩短,学生仅靠课堂内学习无法全面掌握。然而,现今大学校园的网络建设已然十分健全,网络覆盖广。甚至多数大学生已将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作为日常学习的必备工具。所以各学校生理学教研室可以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将形象生动的视频、动画、图片,代替传统书本文字,展现在线上,对生理学中一些复杂的知识实现二维或三维的动态展示。
3.2微课
微课,顾名思义是一种微型化课程,将知识点划分为10-15min左右的片段化视频,呈现课程的个别难点与重点[7]。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自由安排时间,有利于记忆的强化与注意力集中,并可以促进主动学习。生理学微课的制作内容可以分为指导型、理论型和实验型。指导型微课可介绍每一知识模块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论型微课可举例介绍难点、重点,如细胞生物电现象、肌丝滑行机制等;实验型微课可拍摄生理学常规实验操作,如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蛙心起搏点观察等,使用录屏或拍摄授课场景等模式[8]。
3.3翻转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先在课堂内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而后学生在课后练习巩固;而翻转课堂则是借助核心媒介教学视频,先由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的收集,主动接收知识,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主动性完全由学生掌握[9]。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的教师在实验课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接受并且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称这一模式培养了学生各项综合能力,促进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参与性[10]。生理学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运用的手段和方法,都可以达到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目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得当。所以对于医学相关非临床专业的学生,就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本文仅仅选取了部分方法,结合举例,给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更多样、更切合实际的方案还有待挖掘。
作者:张乐莎 张平平 王烈成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2]印媛君,储利胜.生理与生活、临床的结合-生理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63-64.
[3]王瑜,梅仁彪.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2-14.
[4]姚本先,江立成,何更生,等.高等教学心理学[M].2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7-89.
[5]黄俊杰,王彩冰,赵善民,等.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J].当代医学,2010,16(28):163-164.
[6]李德恒,李文娟,李超彦.慕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1(7):1-2.
- 上一篇:生理学循环系统教学实践与研究
- 下一篇: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