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乡村卫生适合技术推广运用机制
时间:2022-08-28 02:42:33
导语:创建乡村卫生适合技术推广运用机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医改方案指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区域性差异较大,“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突出。从2007年起,作者所在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四川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创新示范研究”。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医疗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1区域医疗现况及区域协同发展基础
1.1区域医疗现况
四川省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现已初步建立,已形成了由6000余个乡镇卫生院、70000余个村卫生站构成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但农村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先进设备及优秀人才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优势资源的分配差异导致较多的县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缺乏且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缺乏。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继续培训、资源获取及技术提高途径,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途径受限。同时因经济及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及疑难病例转诊和会诊困难,技术推广监督及指导工作难于实施。
1.2区域协同发展基础
课题负责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西南地区疑难和急危重症、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开始在西部牵头组织建设区域性医疗机构发展协作网,并于2001年建立了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远程医学网络-华西远程医学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心已先后在在西部各省市开展协同医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进行医学及相关类专业的在职医务人员的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教学基地骨干师资培训,不断加强与加入协作网的各医疗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双向转接诊、技术培训、学科支持、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科研协作等方面的合作实践探索。以区域性的中心医院带动和辐射县、区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再辐射到乡镇医疗机构及城镇社区医院,共同建立区域性的健康维持网络,起到合理分配卫生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本课题选取农业人口比例大于85%的简阳市、名山县、德昌县、青川县、乐山市五通桥区为示范县。课题组示范县均已加入远程医疗网络,通过招标采购的百万元远程系统服务设备和器材已在示范县安装到位。上述工作及其成效和影响,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远程医疗协作,促进适宜技术推广
远程医疗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远程的通信手段为辅助工具,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医疗活动体系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检索和远程教学等几个主要部分[1]。新医改中强调“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我们结合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的特点及现有区域协同医疗资源,创新性提出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及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方法体系。
2.1远程教育,确保技术推广
在技术推广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医疗网络技术,以区域性数字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在管理上采取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建立省、县、乡(村)三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完善县、乡镇两级远程教育与培训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加强宣教和考核督导[2];在形式上创新“分级培训与有效应用”的机制和方法体系,即培训两阶段—基础与强化,两形式—集体培训与个别进修;在教育方法上开展多方法多途径培训,以适宜技术应用讲座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配合内科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点播等方式,积极开展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应用指导及医疗服务后援支持,系统提升技术培训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技术培训和应用服务成本;在教育内容上,基本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康复科、心理疾病等临床专科,在培训适宜技术同时加强临床常见疾病讲座,开设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教育课程,保证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性。同步开展远程教育的评估,采取继续教育学分制、培训工作“双考试”制度,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管员队伍,努力抓好技术培训的查缺补漏、技术的有效应用和继续教育工作。项目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建立示范县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与技术培训应用基地2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5个示范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达近两万人次,为基层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人才。
2.2远程会诊咨询,建立沟通平台
在适宜技术推广中,我们根据示范县远程会诊的实际需求,开展择期会诊、紧急会诊、点名会诊、多人会诊、多科会诊、单纯影像会诊等多方面多途径会诊服务。全方位提供突发事件处理、诊断、信息咨询等服务,及时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应用推广中的困难及问题。2.3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医疗以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为目标,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考虑到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医学信息更新迅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及对策涌现,仅靠课堂学习和书籍发放无法满足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技术推广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的资源优势,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技术推广动态,随时获得新的医学信息解决推广应用中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基层医护人员学习,有助于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3实地强化培训,重视技术推广绩效
首先,课题组重视远程培训与实地强化培训相结合,研究、组织编写《四川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与应用手册》和适宜技术培训多媒体系列教材、课件、宣教材料,医学专家定期走向基层开展指导培训,并分期、分批邀请示范县、乡镇和村三级技术骨干到大医院进行培训。2009年课题专家组结合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实际情况,对全县适宜技术应用推广人员进行了16项针对灾后心身疾病防治的技术现场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次,课题组还重视适宜技术实际应用督察指导、年度检查、评价与总结,每季度对示范县进行督导工作,保证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进展与质量。课题实施两年多来,课题检查组多次考核示范县技术推广情况,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现场考核等形式,从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综上所述,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我们在充分利用省内区域协同医疗资源的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协作医疗网络,建立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在四川省的推广应用,这对于地处西部、经济尚欠发达、医疗资源及服务水平区域性差异巨大的四川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上一篇:乡村在岗医疗卫生人员培育办法
- 下一篇:乡村合作医疗发展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