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医疗卫生系统构建

时间:2022-08-28 10:22:49

导语:村级医疗卫生系统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级医疗卫生系统构建

2011年3月至6月湖北省委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襄阳市卫生局工作组来到襄州区龙王镇,在三个月的走访过程中,工作组除完成活动任务外,重点围绕农村、农民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在襄州区龙王镇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村卫生室的走访察看,与村医的座谈沟通,向镇卫生院虚心了解村级卫生服务情况,潜心做到了层层调研,客观认识,真实反映。

1村级卫生室医疗服务的现状

农村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中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之一,以“简、便、廉”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便了农民“小病不出村”,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卫生服务力量。但就工作组了解到的44个村卫生室的现状来看,却在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上不容乐观。

1.1基层村卫生室建设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现有人口9万人,47个村配置村卫生室44个,按照省里的四室一房(诊断、治疗、观察、信息室、药房)基本标准衡量,村卫生室90%不达标。在软件上,龙王镇44个村卫生室配置乡村医生97人,总体上年龄偏大,70岁以上2人,60~70岁以上18人,40~59岁39人,39岁以下38人;乡村医生的素质偏低,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赤脚医生出身,初中学历56人,中专40人,大专1人,没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学习经历;医生的待遇较差,村医人均年收入一般在8000元以下,大多在4000元,低于农民收入;村医养老保险不能保证,大家很担心。

1.2新农合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农民在新农合政策中得到了实惠,村卫生室增加了一定的病源和收入,但有些村级卫生室存在着借机造假,个人获取利益的行为。

1.3留守人员(老、妇、幼)保健村医担当着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包括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幼儿预防接种等12项任务。其中,村级每年一次的妇检,由于区、镇、村协调落实工作有些不力,造成妇女不再相信,也不愿参与妇检,给妇女保健带来不良影响。

1.4健康教育普及村级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单调、形式单一,村医自己宣教意识不够强,宣教知识掌握的不够熟悉且更新得较慢,造成了健康教育普及率较低。

1.5村卫生室医生的接班人问题村医工作辛苦,风险大、收入低、待遇差,年轻的新鲜血液既不想,更不愿进来。

1.6村卫生室医生补贴每年一人是1200元,其条件是每村只确定1个名额,且必须具备医师资质。97名村医,能够享受补贴的不到一半;而且60岁以上不参加享受,村医认为不合理,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2村级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难点

2.1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按照国家新医改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小财政办大卫生”的理念,对镇级卫生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村级卫生室的发展没有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主要是村卫生室基础建设资金上的扶持存在不足,龙王镇现有47个村仅有44个村建立了村卫生室,至今还有3个村没有卫生室。

2.2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低通过调研,工作组了解到整个襄州区的村卫生室建设普遍达标率低,龙王镇47个村44个村建立了村卫生室,达标率仅占10%。硬件跟不上,直接影响到软件的配套与卫生室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2.3“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待完善龙王镇“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学历低、年龄大、新知识掌握严重不足、后继无人的情况。44个村现有村医97人,大多是“赤脚医生”出身,学历基本上是初中学历,职称全都是初级。年龄60岁以上占到20.6%,40~59岁占到40.2%,39岁以下占到39.1%。其次,由于村医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电脑知识掌握不了,给村卫生室推行数字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得已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其三,村医梯队建设后继无人。镇卫生院免费培养,报名参加人员廖廖无几,令人担忧村医队伍难以持久。

2.4村卫生室考核机制与待遇不配套近年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关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规范管理要求。但每位村医每月享受到的100元补贴,与村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相比,与现在物价上涨速度相比,村医感到职责与待遇不配套,极大地挫伤了村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落实及卫生室服务质量。

3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推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村级卫生室要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充分发挥“乡村一体化、院建院管”的作用,镇卫生院要加强村卫生室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提高村医业务素质,健全完善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村医医疗技术培训,加快培养出一批村医队伍,努力改善村医的生活、工作环境等。

3.2强化村级卫生服务不可缺少意识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薄弱,在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农村缺医少药,农民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发表“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赤脚医生”应运而生.根据国务院[1981]24号文件精神,对赤脚医生考核发证,合格者成为“乡村医生”。几十年来,这支队伍响应政府号召,无偿地完成政府下达的各种大量的防保任务,以简单、方便、低廉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成为一支不在卫生系统编制却奋斗在卫生战线前沿的重要力量。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建立了农村三级(县、镇、村)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村卫生室、村医作为农村卫生工作三大支柱之一,不可缺少,要得到社会各方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3.3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自国家新医改实施以来,村卫生室推行了乡村一体化、院建院管、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经营模式,这对村级卫生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力求建立村医队伍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树立村级卫生工作的信心和服务意识,加强村医队伍的培养,技能及知识的更新。二是加强管理,严格新农合政策的执行,杜绝造假行为的滋生和漫延。三是严格考核,落实村级卫生职责和任务,补贴按时发放到位。四是加强村医梯队建设,及时保证村医岗位的补充。

3.4不断完善村医保障机制村级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主体是村医,对象是农民。村医的待遇、风险、养老得不到保障,会造成很多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到对农民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热情。乡村医生的工作被规范化,利益却被边缘化的现象,希望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制订出合理、规范的村医保障机制,切实还村医一个稳定环境,还农民一个放心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