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卫生分类编码分析
时间:2022-08-28 09:44:13
导语:乡村医疗卫生分类编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的整合是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管理、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资源查询以及医疗卫生信息深度挖掘的重要途径,要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必须进行规范的信息分类,使其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的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分类编码方法,采用多层级分类编码结构,有效进行信息归类与整合,使农村居民可通过网络快捷获取医疗卫生信息,同时,也为各级农村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共建共享的机制。
1网络环境下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网络逐步进入农村,为农村提供远程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但当前网络化医疗卫生信息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分散、适用性不强等因素也造成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严重不足、农民信息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农村网络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发展。因此,通过规范的分类编码对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提高医疗卫生信息的适用性,是解决当前农村网络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水平落后的有效措施。
2基于网络的农村医疗卫生信息需求分析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医护人员少,医疗水平不高,农村居民自身对医疗卫生专业知识认知水平低,因此,通过网络化手段极大地方便农民了解医疗卫生常识,提高农民的防病意识、早期治疗疾病的能力,需要以简单、通俗的疾病、防病信息传递给农户;此外,在农村,广大农民最关注的医疗卫生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医疗卫生知识类信息,即医疗卫生基本常识、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因病理、防治常识、卫生保健等;二是医疗卫生政务类信息,即医疗资讯、法律法规等方面;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类信息,即各医疗单位医疗项目、医务专家、就医指南等[1],通过以上相关信息查询,满足广大农民防病、看病、治病方面的信息需求。另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的是直接纵向管理体制,应与基层各市(县)政府卫生管理网合作,并让社会各医疗卫生部门加盟,构建基于网络的综合性农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这就迫切需要有一套规范的医疗卫生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支撑,才能使综合性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基于网络的医疗卫生信息分类编码对策
从以上对当前网络环境医疗卫生信息现状以及信息需求分析,并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种养业信息分类与代码》研究方法和参考国家相关医疗卫生信息分类标准,综合网络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的需要,采用多层级码结构对基于网络的医疗卫生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码,按照多维度、交叉性方式,将数据集主分类框架与复分类表组合使用,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中的每一个类目都围绕特定的主题,表达一定主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数据集进行分类的规则,使其能够容纳大量医疗卫生信息的最小单元--数据集,从而成为网络环境下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4具体研究方法
本研究规定了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的分类原则和编码方法以及分类与代码表。信息编码范围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妇产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病及性病、肿瘤疾病、心理疾病及其相关信息[2]。主要适用于基于网络的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交换。
4.1分类编码基本原则
4.1.1唯一性
在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编码体系中,每一个类目仅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主题概念。
4.1.2匹配性
代码结构与分类体系相匹配。
4.1.3可扩充性
代码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4.1.4简洁性代码结构简单明了,合理控制代码长度,以便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
4.1.5区段性
在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编码体系设置若干区段,每个区段表达不同的类目属性,实现不同维度检索。
4.2分类编码设计规则
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规范》、《病理学》、中华康网、中国导医网、中国医学网、39健康网等资料,并结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各大医院科室,综合网络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地需要和综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分类的特点,同时考虑农村实际需求进行分类,主要设计为两类架构,一类是主分类编码架构,一类是复分类编码架构。给予数据集主分类码和复分类码,进行分段编码标识,最终形成一套规范的信息分类与代码表[3]。
4.3分类与编码方法
4.3.1分类设置与层级结构采用多层级分类结构,将医疗卫生信息分类设为四个层级,因此,分类代码表即由1-4个层级代码组成复合代码,各个层级分别命名为大类、中类、小类和属性类,整体编码是字母数字混合码,同位类目位数一致,其中大类为1位英文字母(A-Z)。其它3层类采用数字编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代码为01-99。各层级按从属关系逐级顺序编码[4]。4.3.2代码结构4.3.3分类代码设计4个层级与4个类别划分相匹配,即第一层对应大类,第二层对应中类,第三层对类小类,第四层对应属性类(见表1),其中:第一层(大类):参照中图法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分类,并考虑目前在农村医疗卫生信息的实际需求,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妇产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病及性病、肿瘤疾病、心理疾病及相关信息;第二层(中类):根据大类中各类疾病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按照疾病类型再进行划分;第三层(小类):在第二层类的基础上,按照疾病类型再进一步划分;第四层(属性类):在第三层类的疾病基础上,表达该疾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4.4代码表结构设计
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的主分类与代码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从左到右由代码栏(包括大类、中类、小类三层代码,第四层属性类代码以表格的形式单独罗列,也叫复分类表,主要是为了避免属性类的重复)、编码对象名称栏(在代码表中称“类别名称”)组成,代码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栏目[5]。4.4.1主分类与代码表农村医疗卫生信息主分类与代码见表2。4.4.2复分类代码表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复分类表给出数据集内容标识属性的广度,以表格形式列出,表格从左到右由属性代码栏、编码属性名称栏(简称“属性栏”)、注释栏组成,如表3所示:属性分类主要是依据基于网络环境的农村医疗卫生信息需求而设置,其中:(1)医卫资讯方便农村居民了解医务情况、医疗动态信息;(2)基本常识让居民了解生活中疾病小知识,解决日常遇到的小问题;(3)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因病理为居民看病对症下药,不乱投医问药现象;(4)防治常识、卫生保健使农村居民了解相关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预防疾病知识、卫生清洁、传染病预防和营养膳食等技能;(5)医疗政务、法律法规信息可提高农村居民的认识,以法规、制度维护自己的权益;(6)医疗机构、就医指南可为农民看病、治病提供信息导航的作用。
4.5分类代码表使用示例
由于完整的分类代码表较长,此文仅用示例说明,如表4中代码为:A010105,即是定位为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炎—防治常识的医疗卫生信息。
5结论
本文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不高、农村居民自身对医疗卫生专业知识认知水平低以及医疗卫生信息不畅通等现状,为了有效整合网络环境下医疗卫生数据资源而研究的一套信息分类编码,与现有医药卫生领域层面的分类标准相比较,本分类编码综合考虑了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知识、医疗政务、就医导航等信息的需求制定了属性类,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看病、治病的信息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复分类表(即属性分类表)可充分考虑医疗卫生信息数据集内容的特有属性进行增加或修改,增加数据集管理维度,如增加二维属性:地区属性(广东,广西……),提高信息组织效率,从而增强信息分类的灵活性,增加检索入口,适应信息检索的需要。
- 上一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及运用
- 下一篇: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互动体制
精品范文
5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