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状况与措施

时间:2022-08-28 09:34:15

导语: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状况与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状况与措施

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质和量远远跟不上现代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因此,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福建地处海峡西岸,担负着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福建医学院校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服务海西的战略全局,以为海西培养医学人才、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等为突破口,加快与海西建设对接,以人才培养的高标准保障服务海西的高质量,从而推动福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促进海西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福建。

一、海西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现状

虽然福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但是,2009年福建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未达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还不如部分西部省份[1],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状况更不容乐观。

(一)总量不足

从2009年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来看,以县为单位福建是2.21人,全国平均是2.46人。从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来看,福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是1.07人,全国平均是1.28人。仅在村卫生室人员数方面,福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是1.2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03[1]。

(二)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

2008年福建省县区级卫生人才队伍中硕士0.3%,本科16.6%,大专20.5%,中专49.2%,高中以下(含高中)13.4%;乡镇级卫生人才队伍中硕士0.1%,本科3.7%,大专19.9%,中专54.8%,高中以下(含高中)21.5%[2]。

(三)职称层次总体偏低

2008年福建省县区级卫生人才队伍中正高职称1.5%,副高7.6%,中级23.2%,师级29.0%,士级19.7%,无职称19.0%;乡镇级卫生人才队伍中正高职称0.2%,副高2.2%,中级13.5%,师级33.6%,士级30%,无职称20.6%[2]。

二、海西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现状原因分析

海西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撑、引导和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政府和高校间的协调配合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医学院校承担着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任,海西医学教育存在的缺陷是海西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国家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卫人发[2002]35号)也提出到2015年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64人左右。为此,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得到了扩大,可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却未得到根本改变,急需充实大量卫生人才,而医学生就业问题却逐年严峻,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2007年到2009年就业率也仅在90.3%~93.0%,出现“有岗位无人就”和“无岗位可以就”的瓶颈现象。学校在设定人才培养规模和模式上没有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路径结合,即使面对已经定向农村乡镇卫生院录取的学生,也没有加设专门面向他们的海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类课程,以“定单式”招生却没有“定单式”培养的特点。虽然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协调关系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沟通、研究和相互支持,但就高校而言,更多处于被动和服从的状态,未能积极主动地融入海西建设,服务占全省近半的农村人口。

(二)学生就业指导的滞后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3]。可见,就业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了解、选择和竞争的长期过程。大学阶段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是就业的准备期,准备的成效决定着就业的进展和未来事业的发展。但是,不少学生都认为就业是毕业那年的事,在对临床医学专业4个年级1975个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有58.53%的学生专业选择是由亲朋好友或师长决定的;有26.47%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所学专业;47.44%的学生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但只有7.89%的学生大学期间有明确的计划,6.1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未来的职业发展。而学校服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滞后于学生毕业那年,对学生在读期间求学意愿动机及就业思想相关问题缺乏系统科学制度化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形成有效的指导,更缺乏针对立志基层农村就业创业的引导和教育。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完善

在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超过一半,尽管他们回农村就业有地缘、亲缘、文缘等优势,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中只有1.56%的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工作,65.66%的学生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58.71%的学生表示选择学习医学是考虑该专业就业和发展前景好,待遇好且有保障。就是定向招收的学生,他们都来自农村,其中不少是迫于高考分数限制、家庭经济情况和家长要求而做出的选择,他们有的入学后就开始思考和了解毕业后如果不履行合同,到其他地方就业或考取研究生要承担哪些责任,能否承受相关的代价等等。录取为临床医学高职专升本定向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学生,入学就可享受政府给予的每月1千元生活补贴以及学校相关资助政策,但是,两届均有50名左右的学生因为找到非定向基层的工作单位而放弃入学资格。虽然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性强,针对性弱,没有在专业特点、地区特点方面丰富内涵,显然不够完善和科学,难以较好地服务于地区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三、海西医学院校应对措施探讨

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4]。海西医学院校应遵循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育主体积极性,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海西农村建设。

(一)更新观念,站位海西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是党和国家就加快海西建设的全面动员令。积极融入海西建设,是海西高校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但是有备融入,方能有效服务。

1.更新观念,准确定位

高校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海西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肩负的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观念,准确定位,科学介入,服务海西。作为海西医学院校,为海西建设提供健康保障支撑是其重要职责。海西医学院校要勇于承担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技术创新、救死扶伤等多重使命,探寻科学有效的路径,构筑海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促进和谐海西建设。

2.站位海西,科学发展

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高校主要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出“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海西医学院校要站位海西发展大局,科学筹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与从事课程开发,统筹各种办学资源并进行优化组合,积极为海西农村享有公平、公益、适宜、可及的卫生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3.巧搭平台,服务海西农村

国家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海西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学分制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成人教育体制的特点,开放办学,搭建面向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教育超市”,满足他们在职继续教育的需求,有效缓解他们工学矛盾等困难,分阶段学习,达到提升医疗水平的目标,实现既“人职匹配”又“人职发展”。建立高校教学科研和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虚拟团队,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实现共赢。既提升海西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改善他们受教育程度和职称层次,又着力解决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还可丰富教师授课内容与农村病种的结合,通过既教书又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定位,明晰海西农村对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需要,以及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立足海西农村的发展空间。

(二)科学指导,有效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坚持为这个目标积累资源,创造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把握机会,顺利发展个人职业。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是人们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环境,然后在纷纭的环境中找好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要帮助学生明确求学意愿动机,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规划大学生涯以及职业生涯,必须围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科学设计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融为一体,把个人的进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最终服务社会,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我校2006年开始分别要求二至四年级学生指定选修这两门课程,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我们调查发现,2005级到2007级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增强上升明显。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这两门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任课教师多为学生工作系统教师兼任,大多缺乏专业培训或必备的知识基础,很难保障教学效果,需要科学规划,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开展相应的研究,提高相关的能力和水平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大学生涯全过程,需要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调查发现,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很弱,除了因为学生选修是从二年级开始,也因为还没有形成赋予辅导员职责从学生一年级开始相关系统指导工作,因此,要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特别是有关医疗卫生管理和改革相关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宣传韩启德式的基层就业成功事例,跟踪学生职业设计,科学指导基层就业。

(三)就业教育,突出实践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农村、企业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创业或服务。海西医学院校要引导医学人才面向基层就业,关键在于做好就业教育。而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整体工程,贯穿学生大学教育全过程,需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既要有理论宣传,又要突出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结合专业特点,客观分析社会环境,树立面向海西农村需要的科学的就业观念。

1.创新形式,丰富新生教育,充实职业生涯初探期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就开展专业思想和心理素质调查,了解学生求学意愿动机以及心理素质情况,掌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信息,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邀请地方卫生管理部门领导到校全面介绍医疗卫生现状及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及早把学习和专业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目的。设立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助理,全面深入细致地引导新生,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引导规划大学生涯,确立学习目标,寻求学习动力。

2.利用暑假深入农村开展主题社会实践,亲历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感受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和农村人口的健康需求;专任教师带队,结合专业知识以及发展前景,分析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促进专业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3.社会优秀资源走进学校,深入宣传引导基层就业依托“基层校友校园行”活动平台,定期邀请基层校友到校以宣讲会、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宣讲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和发展历程、基层就业现状、基层就业发展空间、校友成长经历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基层、接受基层,更新就业观念,积极面向基层就业,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风尚。

4.创设平台,促进基层就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积极开展“服务基层促进就业海西行”活动,着力专题项目调研,与用人单位共同创立“一站式”招聘新模式———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到校聘人,一站式办理签约手续;每年设立百万奖励基金,激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学校和定向单位形成合力,共同重视定向录取学生的培养和生活,减轻学生负担,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基层就业。总之,就业教育渐成体系,基层就业正成风尚。海西医学院校一定是海西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人才高地。但是,改进海西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