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器官损伤临床研究
时间:2022-11-19 05:41:37
导语: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器官损伤临床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外器官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损害情况。结果支气管炎占比6.85%;轮状病毒性肺炎占比10.96%。上呼吸道感染占比24.66%。代谢性酸中毒占比63.01%;低血钠比20.55%;低血钾比16.44%;高血钠比2.74%;低血钙比5.48%。发热占比61.64%;ALT升高占比20.55%。CK升高占比20.55%;CKMB升高占比20.55%;其中CKMB超过常规标准2倍比8.22%。热性惊厥占比4.11%;无热惊厥占比1.37%。泌尿系统占比5.48%,其中轻度水肿占比1.37%;镜下血尿占比2.74%;尿素氮升高占比1.37%。血液系统占比16.44%;其中轻度贫血占比6.85%;重度贫血占比2.74%;粒细胞减少占比5.48%;血小板减少占比1.37%。皮疹占比5.48%。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器官损伤多表现在呼吸、心肌、神经系统,其损害程度一般较轻,预后效果良好,综合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其肠外脏器损伤。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肠外器官;损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发生比例较高,一般多发生于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群体中,新生儿发生比例相对不高,超过一半的腹泻患儿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1-2]。有研究显示[3],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会造成肠内感染,同时也会造成患儿肠外其他系统发生损伤,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上述肠外器官损伤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对其实施研究十分必要,对临床治疗起到参考作用。目前临床中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肠外器官损伤情况较为重视,对此,本研究就我院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他症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3例,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男女分布比为39∶34,年龄为3~29个月,平均(16.35±5.03)个月。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感染症状;(2)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先心病;(2)原发性肝肾疾病;(3)癫痫病史[4-9]。1.2方法。全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采集其大便与血液标本,通过心电图、X线、脑脊液、血清生化检查,分析患儿的相关结果,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10-13]。
2结果
2.1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呼吸系统表现。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支气管炎,占比6.85%;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支气管肺炎,占比10.96%;4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X线检查未见异常变化,占比56.16%。全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18例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占比24.66%。2.2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消化系统表现。4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占比63.01%;低血钠患儿15例,占比20.55%;低血钾患儿12例,占比16.44%;高血钠患儿2例,占比2.74%;低血钙患儿4例,占比5.48%。4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发热,占比61.64%;1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ALT升高,占比20.55%。2.3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循环系统表现。心肌酶谱异常方面,1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CK升高,占比20.55%;1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KMB升高,占比20.55%;其中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KMB超过常规标准2倍,占比8.22%。2.4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神经系统表现。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热性惊厥,占比4.11%;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存在无热惊厥,占比1.37%。上述4例患儿均为全身性发作,其脑电图检查显示未见异常,脑脊液、颅MRI检查未见异常。2.5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泌尿系统表现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泌尿系统,占比5.48%,其中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轻度水肿,占比1.37%;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镜下血尿,占比2.74%;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尿素氮升高,占比1.37%。2.6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液系统表现。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血液系统,占比16.44%;其中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轻度贫血,占比6.85%;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重度贫血,占比2.74%;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粒细胞减少,占比5.48%;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血小板减少,占比1.37%。2.7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他表现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皮疹,占比5.48%。
3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发生比例极高,有学者研究,5周岁以下的儿童至少经历过一次轮状病毒性肠炎,一般多发生在秋冬季节[14],因此临床之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多被称之为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通过粪-口传播方式予以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患儿感染后,其潜伏期多为1~3d,患者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部分患儿在起病后1~2d后存在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患儿可能发生脱水、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情况,严重危害患儿的生长发育。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作用于患儿的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儿的双糖酶含量,故造成二糖吸收不良症状,影响了患者的钠离子、氯离子吸收,患儿肠道呈现出高渗透状态,严重时患儿可能存在水样腹泻症状[15]。本研究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他系统损伤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支气管炎占比6.85%;轮状病毒性肺炎占比10.96%。上呼吸道感染占比24.66%。代谢性酸中毒占比63.01%;低血钠比20.55%;低血钾比16.44%;高血钠比2.74%;低血钙比5.48%。发热占比61.64%;ALT升高占比20.55%。CK升高占比20.55%;CKMB升高占比20.55%;其中CKMB超过常规标准2倍比8.22%。热性惊厥占比4.11%;无热惊厥占比1.37%。泌尿系统占比5.48%,其中轻度水肿占比1.37%;镜下血尿占比2.74%;尿素氮升高占比1.37%。血液系统占比16.44%;其中轻度贫血占比6.85%;重度贫血占比2.74%;粒细胞减少占比5.48%;血小板减少占比1.37%。皮疹占比5.48%。结果显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发生损害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一般而言病情较轻,尤其是呼吸系统损伤,临床中患儿病程时间较短,恢复效果确切,不会引发重度肺部感染症状。对于部分心肌酶谱异常的患儿,需给予其大量维生素C与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从而保护患儿的心脏功能,使其心电图异常症状有所恢复,但也需注意患儿其他临床指标,防止患儿发生其他肠外器官损伤。由于当前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外器官损伤机制尚不明确,一般多认为与病毒血症具有密切关系,在轮状病毒感染早期,其病毒对患儿的脑部、肝脏、肺脏的重要器官及系统产生影响,故发生损伤,此类损伤一般多为一过性,通过早期治疗可予以有效缓解。因此,临床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仍需以改善患儿病毒感染为主,但需对患儿多种肠外器官损伤早期表现进行合理鉴别,从而保障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器官损伤多表现在呼吸系统、肝脏,心肌,神经系统,其损害程度一般较轻,综合治疗后效果显著。
作者:杨应雄 单位:京山市人民医院儿科
- 上一篇:功能解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
- 下一篇: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质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