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
时间:2022-11-19 05:39:47
导语:功能解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功能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科,是结合多门学科的一门交融学科,因此相关学校在完成功能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从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开展功能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出发,探索高校在开展功能解剖学时如何对教学进行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功能解剖学;教学改革;选修课功能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科,它主要介绍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人体结构配布规律(包括表面标志的摸认、结构器官投影的度量、层次结构的特点、各部肌力的力学分析、脏器毗邻的观察、血管神经的配布等)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是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课程内容复杂,涉及描述性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空间理解以及知识的整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引发学生兴趣的现象。另外,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涌入更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新思考、新举措。本研究通过分析功能解剖学的特点以及现状,以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期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1现状
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的形态结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必将导致功能的改变,功能解剖学属于一门综合性课程,除学习此门课程外,学生还需要结合生物力学、生理学以及康复治疗学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从人体结构到功能应用的转换。目前,功能解剖学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课程效果较差。本课程内容较复杂,涉及到描述性知识点较多且晦涩难懂。功能解剖学知识量大,且专有名词较多,医学名词有1/3以上源于解剖学,且与解剖学名词相关或由其派生出的术语几乎占医学专业词汇的七成[1]。对于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康复治疗学学生来说,功能解剖学需要学生能够对重点部分比如运动功能系统、神经系统、上肢下肢以及脊柱区有较好的掌握,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效果并不理想,授课内容抽象化,教学方法单一,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环节安排较少,因此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需要教师的推动才能多学习,毫无主动性可言。其次,功能解剖学不属于必修课,更不属于考研科目,因此学生对此门课程不重视,多数学生都持有“观望”的态度去看待课程。选修课普遍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一方面,考试形式多为考查,学生不需要通过考试的形式获得课程学分,另一方面,该课程与考研不挂钩,对于那些以考研为目标导向的学生来说,课程选择较随意,上课认真度也将大打折扣。最后,实验室模型较少,且无活体标本。不同于基础医学院的学生,康复治疗学的学生在实训课上并没有活体标本可以用于学习,而功能解剖学的学习过程恰恰需要这一类别的实践,课程中的神经以及肌肉部分的学习都是理论性的知识点,对于神经、肌肉的走行,在人体中位置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功能,光靠理论知识讲述是完全不够的,这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换来的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若能结合更多不同部位的模型及标本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式教学改变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方位感,这对于功能解剖学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理解晦涩难懂的结构之后,才能更好地将知识延伸运用到功能的学习之中。
2现有改进措施
2.1加入社会背景、人文背景以及发展史介绍。学生未来是要走出学校,走入社会的,如果不把课程的学习置于社会大背景下,难免会出现脱节的情况,因此社会背景的介绍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国际糖尿病联盟刚刚的最新一版《全球糖尿病概览》中指出,截止到2019年,在20~79岁的人群中,共有约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排名第一,总人数约为1.164亿人,每年在中国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83.4万。在内分泌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背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一方面学生积极性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模式的建立。人文背景同样重要,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重专业,轻人文”现象,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广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的问题不容小觑[2],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内容适当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从而才能善待患者,拥有生命至上的伦理观,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占比不多,但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对于社会背景以及发展史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通过背景以及相关新兴技术的介绍,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知识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兴趣点,也帮助教师更好地从兴趣点出发切入课程重点知识。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多举实例,例如,在讲“原动肌、拮抗肌以及协同肌”时,因概念不易区分,可以通过肘关节屈曲这一动作实例,分别列举出完成此项动作时每块肌肉的作用以及肌肉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其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真正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效地将知识性、实践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有趣的课堂便应运而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理论联系实际也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最终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创新性不够[3]。因此,不亲身操作,只听只看是完全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我融入了自身标志辨认法,画图法,小组成员角色转换法等方法,尤其在学习骨骼时,调动每一位学生去触摸自身以及小组成员的体表标志,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将语言表述与手部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提高学习效率。2.3充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4-5],目前临床中已经开始有很多医生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来进行术前讨论与交代,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互联网+”作为课程体系支撑,开展教学,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对解剖结构的观察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入。我在实际教学中,即运用3Dbody软件,将肩带部分的骨骼及肌肉做成动画,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骨骼形态、肌肉起止点以及肌肉与骨骼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解剖知识时,不仅仅在纸张平面内形成初步感受,更可以在三维空间形成画面,以便在复习及应用时随时调取画面。另外,经过教学观摩,我发现如今很多教师都采取线上线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虽有些教学环境不允许,但利用简单的微信软件比如对分易,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教师课件以及进行课后答题,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便于学生预习以及复习,并从另一个侧面唤醒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2.4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想学”,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学效果评定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教师借助多种手段转变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认识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以外,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我,确立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逐步提高主观能动性。3总结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建立数据库,这是资源整合以及高效利用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利用微信平台实现碎片化式学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学习模式,微信平台可以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终端来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传统的功能解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使教学质量与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现状进行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出更好、更强的教学模式,以推动功能解剖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巍,宋健,戴冀斌,等.母语在局部解剖学双语教学中的地位[J].解剖学杂志,2005,28(4):486-488.
[2]解继胜,黄海玲,刘洁,等.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的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3,36(1):126-127.
[3]张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105.
[4]颜南,王正东,臧晋,等.功能解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65-66.
[5]李忠玉,唐双阳,周洲,等.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2):135-136.
作者:纪天一 隋月皎 刘玉丽 卞 镝 王 鹰 马铁明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上一篇: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 下一篇: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器官损伤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