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解剖学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01-10 03:02:40

导语:高职解剖学教学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解剖学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新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能扎实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多年来,教学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创新发展需要。本文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条件,并提出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评价过程,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关键词:创新能力;解剖学教学;培养途径

1引言

2010年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对于如何优化人体解剖教学,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教师在观念和理论角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贯穿较少,甚至缺失。

2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条件

2.1学生创新意识普遍低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从应试教育体制中走过来的,唯书是从,安于现状,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都被严重地束缚。加之解剖学本身的课程特点,需要记忆的名词多,内容相对比较繁琐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笔记记忆、列表记忆等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学生学习劲头很足,但效果较差,不讲究任何学习技巧。2.2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改变。传统解剖课堂中,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现象,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挥。虽然启发式、探究式、情境型等教学方法提倡了很多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比如就目前的解剖实践教学来看,课堂重视的是人体解剖知识的传授,师生重视的是观察结果或实验结论,而对前沿知识的获取、实验过程的探索不够重视,至于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较少。2.3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目前各高校在解剖教学中,尚未形成轻松民主的,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的课堂环境,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和开放式办学还很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机会欠缺,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平台尚未形成。2.4缺乏有经验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现有的高校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仍比较落后,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模糊,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吸收,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智慧的提升。师资队伍专项建设中创新教育意识的获得仅停留在听取专家讲座和学习考察阶段,缺乏从事创新教育实践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3.1创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从“填鸭式”教学向“激励型”教学的转变,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尊重学生发言,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标新立异的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独辟蹊径地解答问题,让学生从求异、多端、逆向、发散思维向创新思维推进,从多种解答问题的方法中受到启迪,从而培养他们开拓探索的创新意识。3.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3.2.1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充分利用课堂的前3-5分钟,精心设计导言,通过设置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活动和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注意,快速回归课堂,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索,自觉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3.2.2巧设提问,活跃思维。课堂讲授过程中,坚决避免满堂灌,课中提出具有探索合作因素的问题,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如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一节,一直是教学中较难突破的重难点,以吃饭(拿筷子和咀嚼两个动作)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事件为例,简述其涉及的传导通路。将枯燥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背景或常见临床病例联系起来,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化枯燥为有趣,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彼此交流,展示自我,促进学生学习智力品质的发展。3.2.3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解剖教学中存在挂图、模型及标本配备不足,尸体标本结构不典型、直观性差等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很难对相应的解剖结构形成清晰的形象认知、立体空间认知及层次认知,教学效果欠佳。而丰富的现代化智能终端媒体,如手机、录像机、计算机、虚拟模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近些年来产生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雨课堂等,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现代化的结合,已越来越多地被证明具有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作用。3.3创新教学反馈评价过程。要及时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能力与情感的评价,品德养成及学生人格形成的评价,身心发展的评价等。将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自评与互评灵活地运用到评价中,同时可根据学生投入创新系列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取得的相应成果,开创“创新学分”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从而能准确掌握学生情况,控制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3.4积极构建解剖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活动体系。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具有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学习创造的实践性、理论实践的结合性,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启迪,增进交流,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解剖学教学第二课堂,比如各类比赛、解剖沙龙、课外实践、标本制作等,力争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开创第二课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使其成为学生创造性发挥的一个良好平台,拓展学生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5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互联网+课堂、+实训、+师生互动、+微课、+翻转课堂、+随堂评价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载媒课件教学中,多功能终端机、虚拟仿真、云存储、多屏联动等也已广泛应用于课堂[3],比如在讲解骶管麻醉穿刺位置时,可以课前使学生看微课学习操作规则,观摩操作规则,完成注意事项测验,课中运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分组操作讨论,课后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完成知识测验并阅读教师的拓展性材料,讨论交流等,这种完整的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的课堂演绎,简单、高效,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实现了教师授课、学生自学和课程考试的信息化和个性化。因此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创新课堂,需要教师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将信息化融入各层面的教学环节中,使知识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

4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能力,创新教育也随之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流。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与专业课程、专业评价体系、专业文化的融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多途径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解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为学生的创新潜力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牛艺臻.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86-88.

[2]王帅帅.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0-21.

[3]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5.

作者:娄丽芳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