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09 10:05:25

导语: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效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6~2017学年修习解剖学的124例护理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教改班与对照班各62例。纳入标准:①护理专业学生;②完成各阶段考核者;③问卷填写有效者。排除标准:①其它专业学生;②未完成某阶段考核或填写问卷无效者;③重修本课程者。其中教改班男2例、女60例,年龄15~17岁,平均15.8±0.3岁,入学考试成绩50~95分,平均72.4±15.8分;省内籍学生56例,省外籍学生6例。对照班男3例、女性59例,年龄15~17岁,平均15.7±0.3岁,入学考试成绩53~96分,平均73.1±15.0分;省内籍学生58例,省外籍学生4例。两班学生性别、年龄、入学考试成绩、生源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班进行传统解剖学教学,主要包括解剖学基本理论、概念讲解,实践操作技巧示范与传授。教改班则以“三明治”教学法进行授课,具体如下:①课前准备。第一次课向本班学生介绍“三明治”教学法的相关背景知识及本课程如何应用,结合教学大纲与实际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认识教材结构,学生自行组织7~8个人为1组,分为8组,并推举学习小组长将组员名单记录并汇总。②正式初步讨论。正式授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涉及知识点与相关考点,所有学习小组均围绕上述要点提出8个问题展开初步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走访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进展,诱导学生拓宽思考范围与深度。③组间交叉讨论。学习小组长将每个问题分配至不同组员,由教师组织代表相同问题的学生组建新的课题组就单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每位成员将之前学习小组内搜集的讨论内容在课题组中共享,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拟定汇报项目,并委派任意代表于讨论结束时进行总结汇报。④教师反馈。对每个问题的汇报成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本次课的“金鱼缸”问题,此问题应具有较强综合性与应用性,尽量将临床病例与此次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解答。⑤课堂总结。学习小组运用西米学习就“金鱼缸”问题展开讨论,小组长将讨论结果依次汇报,充分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讲解本次学习内容带来的启示与参考价值,最后由教师进行问题简析,将本次课堂目标重新展示并嵌入实例示范如何口头表述,并对此次学生讨论情况加以评价,提出下次授课需要改进的方面。1.3观察指标。1.3.1课堂学习成果评估采用课堂教学评分量表[2],学生通过对教学的目标(15分)、内容(15分)、效果(20分)、方式设计(20分)、教师素质(20分)、个性新意(10分)共6个维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课堂学习成果越丰厚。1.3.2解剖学期末成绩评估按平时成绩30分、理论考试35分、实训考试35分进行评分,期末成绩满分为100分。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检验,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结果

2.1课堂学习成果。学年末教改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效果、方式设计、个性新意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解剖学期末成绩。学年末两班学生解剖学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实训考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教改班学生期末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护理教育多以临床医学为基础,其教学模式、内容等多沿用医学专业授课方式。但与医学生有所不同的是,护理专业学生短时间接受大量信息能力有限,且抽象思维受到局限,加之以适应护理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传统讲学模式授课针对性较弱,与实际护理操作脱节严重,因此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至关重要。目前多数学校采取“填鸭式”教学,令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中,尤其针对解剖学这类繁杂难懂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较弱[3],为应付考试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科目考试结束后再面临相关问题分析与临床护理实践时往往难以合理应用,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与岗位胜任力均有一定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显著优于对照班,这表明采用“三明治”教学法可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认为,此类教学方法可通过彻底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的多样化教学设计,因而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教学蓝图培养出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保障。护理专业学生多数学习任务繁重,既需要顾及校方安排的公共基础课,还需在医学基础课的任务之上学习护理专业课,既往所用解剖学教材多缩减自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如运动、神经、内脏系统等诸多内容对护理专业关联性小[4]。相关研究指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不仅需改革授课基本方针,对学生增设注射技术、穿刺术、气管插管术、急救护理等临床护理应用有关的知识并进行强化教学亦有较大必要性。本研究中,教改班学生解剖学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三明治”教学法可令学生充分认识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相关研讨,不仅增加其思维活跃度,更有利于护理工作适应性的建立。倪秀芹等[5]指出,“三明治”教学法可凭借引入解剖学临床实践让学生进行多次分组讨论,对其增强专业技能认知的同时,也能强化语言表达、协调沟通能力,为其后续在校学习方法建立提供良好示范。

综上所述,“三明治”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解剖学教学成果与期末成绩,对充分挖掘护理人才的学习潜能有利。

参考文献

[1]龙海燕,吕英,范良菊,等.“三明治”教学模式在成人健康护理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6,30(28):3521-3523.

[2]戴景兴,杨会营,钟光明,等.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3,35(3):232-234.

[3]齐敏佳,吴洪海.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37(4):329-331.

[4]李建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建议与对策[J].解剖学研究,2015,37(4):349-350.

[5]倪秀芹,李星,曲丽辉,等.“三明治”教学法在护理学本科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6):675-676.

作者:刘 靓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