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教学人文教育探讨

时间:2022-11-15 08:44:11

导语:解剖学教学人文教育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解剖学教学人文教育探讨

医学人文教育包括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自然及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工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等,具有明显的科学理性特征[1].对医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全面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是当今医学高等教育的要求.解剖学作为医学生学习的先修课和必修课,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尤为重要和必要[2].近年来,我院解剖学教研室积极探索和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人文教育和医学实际相结合,寓人文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力争把解剖学打造成既能探究生命,探知真理,又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1理论教学

在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解剖学发展史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宣传教育片,或聘请解剖学专家开展讲座等,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解剖学家的思想和业绩,旨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追求真理、求知创新的精神[3].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在解剖学教学中也开设了PBL课程.教案选用临床的真实案例,并结合社会、伦理、心理以及医患关系等问题,在探讨案例时,引导学生从医生的角度展开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1.2实验教学

1.2.1改善实验室环境解剖学实验课主要是解剖尸体及触摸观察器官结构.尸体常用防腐剂福尔马林,杀菌效果好,防腐作用强,对各组织的固定硬化效果也好,但对人体的皮肤、感官、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毒害.我们在建设解剖实验室时,注重优化实验室环境,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比如在实验室摆放了具有吸附甲醛功能的花草;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系统、通风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不易腐烂的塑化标本替代传统的解剖学标本教学.以上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福尔马林的毒副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1.2.2心理疏导医学新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会有恐惧心理,刺鼻的甲醛气味会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加强对初学解剖学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3宣誓仪式“是谁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体结构,是谁在默默的为我们传承着医学知识,这就是我们的无语体师.”虽然尸体已经没有了物质生命,但是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好的阐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4].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第一次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际,我们解剖实验室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必须身穿白大褂,整齐肃立,向这些为医学解剖教育献身的遗体致哀,并进行课前宣誓.通过举行宣誓仪式,引导学生对尸体标本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也真正的能够带着感恩的心去理解和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更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内涵[5],从而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1.2.4磨难教育我们要求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清理尸体及残件的工作,并定期参加从尸体池内取送、搬运尸体等劳动,鼓励学生克服娇气,勇敢面对甲醛的刺鼻气味和尸体臭味,引导学生将来在临床一线工作时,不能因为怕脏、怕累、怕麻烦而贻误患者的病情.1.2.5临床医生参与带教我们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参与实验课的教学,临床医生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操作,耐心讲解重点步骤,并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树立以人为本,患者为本,呵护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的理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2.6小组尸体解剖在分组解剖和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小组尸体解剖”形式,要求学生“以实验室为手术室”,对待尸体像对待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模拟手术操作和讲解时务必科学严谨,在解剖操作过程发生失误时,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查找分析失误的原因以及失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1.2.7实验室开放我们注重解剖实验室的有效利用,不断挖掘解剖实验室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既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课堂上未掌握的内容,又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从而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意识.

2构建人文素质考核体系

我们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构建人文素质的考核评估标准.即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除了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比重以外,也加入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从而形成人人讲人文,处处讲人文的新局面.

3培养“社会—学校—社团”三位一体的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广泛性、大众性、互动性,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和行为驱动作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假“三下乡”医疗卫生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民族地区.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先后前往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乡镇卫生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青海乐都县、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等民族地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健康知识宣传、医疗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医疗实践,培养科研和专业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们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教书又育人,既传业又传道,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总之,解剖学处处体现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将继续挖掘解剖学课程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努力.

作者:白静雅 海向军 汪玉堂 何进全 何烨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李方,张宏等.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92-3693.

[2]赵振富,金哲,谢苗等.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解剖学研究,2012,34(5):376-378.

[3]王守安,车艳,钟震亚等.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培育的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60-262.

[4]贺旭,赵宏,申燕伟等.“无语体师”人文教育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J].解剖学研究,2015,37(3):236-238.

[5]刘晓柳,熊彦娥.浅议人体解剖学日常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