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解析

时间:2022-08-01 08:53:13

导语: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解析

摘要:根据吉林省冰壶运动员投壶技术动作特点,从运动解剖学角度出发,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环节受力分析法,对冰壶运动员在投壶过程中主要关节的运动规律及肌肉的工作进行分析,阐明投壶动作的一般原理和内在规律,为运动员更直接全面地了解技术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吉林省冰壶队科学的训练提供运动解剖学上的依据。

关键词: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

人体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下,通过神经冲动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进而牵拉骨骼,使得骨骼绕关节轴转动实现的。因此,任何复杂的专项技术动作都能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基本单位,从而进行解剖学的分析,该分析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环节受力分析法,就是运动解剖学知识与运动实际加以结合,灵活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况来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该方法简单实用、不受场地、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越发成熟、实用、有效,为我们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体育工作者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提供了方便[1]。在我国四部委下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七部委下发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5年)》以及即将于2022年在我国举办冬奥会的鼓励与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程。冰壶项目作为冰雪项目的一部分,也日益得到了国民的重视;在2017年日本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上,中国男女冰壶运动员双双夺冠,确实令国人骄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冰壶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对冰壶技术的改进就成为了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运动技术的本质是一个竞技项目在规则许可下所特有的动作序列,精湛的技术都建立在标准和正确的“动作”基础之上[2],所以,竞技就是动作,动作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是运动技术的关键因素[1]。因此,对冰壶投壶动作的正确解读,有助于冰壶专项训练的开展,有助于冰壶比赛成绩的提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者将冰壶投壶动作分为准备、开始、滑行、出手4个阶段[3]。该文就从这4个阶段来进行冰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1开始阶段的解剖学分析

1.1身体姿势

1.1.1准备阶段身体姿势

身体保持下蹲动作,蹬踏脚脚掌踏上踏板,脚尖向前,滑行脚至于踏板脚的一侧并与之平行,投壶臂和持壶臂都自然伸直于体前并且持壶臂将刷柄竖直控制在体前,此时头向前,目视前方,瞄准目标点。

1.1.2开始阶段身体姿势

开始阶段运动员会有前推与后摆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臀部抬高、躯干与冰面保持水平,头部向前倾,一直盯着目标点。

1.2开始阶段解剖学分析

与准备阶段相比,冰壶运动员在开始阶段解剖学分析如表1所示。

1.3结果分析

在开始阶段,冰壶运动员以下肢为支点,通过股四头肌伸膝关节使得臀部上升,提高运动员重心从而增加冰壶运动员的视野;通过髂腰肌等屈髋关节使得躯干与冰面平行,这样有利于冰壶运动员对冰壶路线的规划与选择。

2滑行阶段解剖学分析

2.1滑行阶段身体姿势

在这个阶段,蹬踏脚自然伸直,上体保持正直,目光盯着前方目标。

2.2滑行阶段解剖学分析

与开始阶段相比,冰壶运动员滑行阶段解剖学分析如表2所示。

2.3结果分析

随着蹬踏脚的用力,冰壶运动员进入滑行阶段,该阶段重心由投壶脚转向滑行脚,通过伸膝关节、屈踝关节和趾关节来降低重心,增加投壶的稳定性。

3出手阶段解剖学分析

在出手阶段,只有使冰壶运动员腕关节内收或者是外展的肌肉发生了变化,身体其他部位的骨骼肌状态与滑行阶段是完全一样的。

4整体投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投壶的4个过程中重心经历由蹬踏脚到滑行脚的过度,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5]并且通过观察视频发现冰壶运动员的重心在冰面的投影与两脚的夹角特别小,这就对冰壶运动员身体左右侧的平衡、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是一个考验,特别是位于脊柱两侧的肌肉,比如:斜方肌、竖脊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等。

5结语

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要对发挥主要作用的大肌群:竖脊肌、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背阔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阔张筋膜肌、小腿三头肌、胸锁乳突肌、股三头肌、前锯机、腹直肌、腹外斜肌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大强度的专项练习。

作者:贺忠兵 孙茹 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13.

[2]陈小平,梁世雷,李亮.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J].体育科学,2012(2):3-13.

[3]王珂,冯伟.冰壶投壶技术分析[J].冰雪运动,2006(1):39-41.

[4]马洪洲.冰壶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