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小班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04-13 04:15:28

导语:系统解剖学小班教学的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系统解剖学小班教学的体会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打开人体这扇奥秘之门的钥匙。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学生很好掌握教学内容,需要对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将理论大班授课与阶段性实验授课相结合,开展了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文章针对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小班教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石。因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掌握程度是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处在一个过渡期,短期内难以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而系统解剖学却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为了解决授课方式差异较大和学生接受程度较低等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历经反复的研讨与充分的前期准备,自2015年9月开始,在2015级和2016级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专业进行了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运动系统是系统解剖学的第一篇,其包含大量的解剖学专有名词,对医学新生来说难以理解和记忆,本篇内容适合边讲边看,恰好适合处于学习方式转变期的现阶段新生[1]。因此我们选择运动系统(包括骨学、关节学和肌学)进行教学方式改革,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模式。现就两轮的解剖小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做如下总结,期待能够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优势

1.1理论实验一体化,避免了脱节、重复等现象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理论采用大班授课的方法,一个或多个章节的理论内容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上实验课,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标本观察辅助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另外,传统的大班理论授课中,学生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加以理解。而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模式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立体的模型和标本等,使理论和实验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理论实验一体化使理论知识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延伸,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此外,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模式还能够避免传统模式中实验课上理论知识的遗忘,需要教师重复讲解,从而造成的时间、空间等的浪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1.2人数较少,便于组织管理及师生交流互动小班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是针对较小班额进行的教学活动[3]。“小班”一般以两个行政班级的学生为一个班额,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易于组织课堂及教学管理。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并注意调动课堂气氛,管理好课堂纪律。小班实验室授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全程互动,教师的视线范围可以覆盖全部的同学,能够从同学们的反应中了解到他们的理解情况,适当调控教学进程,与学生之间的视线交流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紧密跟随教师的思路。此外,小班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教师也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课后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建的QQ或者微信平台共享多媒体课件、知识点总结等教学资料,并针对预习及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或讨论。1.3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大班集中授课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师不间断地讲授,学生沉默听讲,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而且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程度,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身心疲惫、出现厌学情绪等情况。小班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支配下的开放型教学模式[4],采用讲授、启发、举例、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相长。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进行标本和模型的观察,分工合作,在实践中去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提供正确的指导,最后分别带领各小组同学以标本为媒介,对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和重点归纳等,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1.4小班授课教师与后续解剖实验课授课教师相同,可培养师生间的默契以往的大班理论授课、小班实验授课的教学模式中,通常理论和实验课授课教师并不相同,且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授课形式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验课。目前,本教研室运动系统采用了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小班教学模式,小班授课教师多数为青年教师,他们后续依然承担着该小班的实验课教学任务。前期的小班教学帮助师生之间度过了实验课的磨合期,培养了一定的默契,使学生适应该教师的思维模式,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促使双方能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使实验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2做好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探索

2.1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授课教师人数较多,教研室采取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来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尽量保持各平行班级之间授课主要内容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每一位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又做了更加精心的备课,书写详细的教案,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因授课对象主要是将来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所以教师尽可能多地联系临床,并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添加部分考点为重点内容,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合理分配学时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了融合,因此,以往的学时安排势必需要加以调整。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运动系统小班授课占用了14学时,其中,骨学6学时、关节学4学时、肌学4学时。由于运动系统包含大量的解剖学结构,初次接触解剖学的新生理解和记忆起来有困难,理论授课和标本观察的时间相对不足,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即增加至18学时(骨学8学时、关节学4学时、肌学6学时)。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放缓教学进程,同时还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课的实物标本观察及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求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2.3实验标本的配备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授课地点为系统解剖学实验室,这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与理论授课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每次授课之前,根据教学计划的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标本和模型,标本数量要充足,做到每个小组有一套完整的骨标本,学生可以同时对照课件中的图片和实物标本进行学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实验观察奠定基础。此外,实物标本要做到结构完整、清晰,便于观察和指认,避免观之无物或者误认结构。2.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班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即在于人数相对较少,便于组织管理,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与交流。授课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较多联系临床,适时穿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耳熟能详的疾病名称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实验标本观察采取小组教学形式,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部分同学负责翻阅教材提供理论支持,部分同学负责查找并展示结构,同时还可以针对理论及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授课教师依次到各小组巡视,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提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2.5授课教师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授课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态度从容、教法灵活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6]。授课教师仪态大方得体、态度亲和、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本要素。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情感,表达方式或诙谐幽默、或形象生动,适当运用俗语或网络流行语,这些都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精湛的绘图技巧是教师授课的一项“法宝”,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便于学生对结构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教师工作量大,教师素质要求高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由大教室转换到小教室、由100余人减少至不足50人,也不是简单的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衔接。这需要授课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备课,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付出较以往的大班授课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一个大班可以拆分为2-3个小班,那么相当于授课轮数也要相应增加2-3倍,这对授课教师的身体素质也是一大考验。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物标本观察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担此重任,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3.2实验标本需求量更大,教学资源供不应求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标本的使用次数及观察时间相对较多。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仔细观察标本,这就需要在保证标本质量的基础上加大标本的数量,以期望达到每个学习小组各自获得一套完整的标本。目前,实际情况尚不能满足,教学资源(主要来自遗体捐献)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合理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实习顺序和组间信息的交流互换。

总之,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改革尚处在探索中求前进、求突破的阶段,还有许多经验不足、有待完善之处,教研室全体教师仍将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为学生们医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齐秀英 马 晶 李鑫磊 李晓冬 张雅芳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樊宇兵,邓淑凤,金玉祥.多媒体实习室内解剖小班课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100.

[2]雷有杰,史杰.人体解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7):55-56.

[3]闫丽.解剖学教学中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性[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4):58-59.

[4]于振海,陈立东,王志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小班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2,35(3):393-394.

[5]蔡志平,韩丽莎,杨占君,等.临床本科系统解剖学小班实验授课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49-150.

[6]吕晓红,王庚,李鑫磊,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