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4-09 03:02:22

导语: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方法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对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调整防范措施。分别于实施防范措施前(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防范措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各选取55例患者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安全隐患包括患者依从性差、患者暴力行为、患者突发疾病、意外受伤风险等。实施防范措施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83.64%)显著高于实施前(65.4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64%)低于实施前(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思维混乱、精神敏感,对手术及护理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临床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提高其手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精神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类型,患者在病情影响下会出现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难以正确判断事物,导致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较差[1]。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方式,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刺激。而精神病患者精神敏感,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更严重[2]。因此,在精神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易出现意外事故,给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为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质量,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据此给出相关防范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对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调整防范措施。分别于实施防范措施前(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防范措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各选取55例患者进行观察。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精神病,因躯体疾病行手术治疗,无相关禁忌证;患者与家属知情本研究,并愿意配合。排除标准:手术时意识不清的患者。实施前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24;年龄21~63岁,平均(40.58±2.41)岁;手术类型:25例急诊手术,30例择期手术;麻醉方式:29例全身麻醉,9例局部麻醉,17例椎管内麻醉。实施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0∶25;年龄20~64岁,平均(40.13±2.58)岁;手术类型:27例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麻醉方式:30例全身麻醉,8例局部麻醉,17例椎管内麻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安全隐患分析。①患者依从性差: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其感知和思维相对紊乱,可能出现否认自己患病的情况,并抵抗医疗护理工作,甚至产生被害感,依从性通常较差。②患者突发疾病: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和情绪敏感,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加之奇形怪状的金属手术器械,各种冰冷的仪器以及仪器发出的噪音,都可能会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刺激,引发其慌乱、恐惧、焦虑等情绪,导致疾病突发,并引起情绪和行为冲动。③患者暴力行为:患者对医护工作依从性差或精神疾病发作后可能出现暴力行为,而手术室环境开放,各类尖锐的器械、物品均触手可及,随时可能成为患者攻击自己或他人的工具。④意外受伤风险:精神病患者思维和意识较为紊乱,自理能力低于正常患者,在接送过程中、麻醉苏醒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意外受伤风险。1.2.2防范措施。①术前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进行口头健康知识宣教,以获取家属的配合。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协同专业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手术的认知情况。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态度友好,语气温和,适时给予患者关爱的眼神和足够的尊重,接纳患者的不同之处,不讥笑嘲讽,以减少患者的抵抗情绪,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做好防范措施。②术前准备:与患者保持沟通,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语言,技巧性地采用语言、目光、动作、肢体接触安抚患者情绪,予以精神支持。在沟通时,选择患者喜爱的话题,可从其体貌优点、学历优点、学识才干等方面切入,诱导患者积极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增进护患关系,减少陌生环境、人物、事物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刺激。在沟通时,应避免提到疼痛、手术、通电等可对患者产生刺激的话题,并注意尊重患者的看法,不以自身观点来评判患者的言语正确与否,以免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③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训,讲解防爆知识、精神病患者护理知识、各项操作注意事项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能力。为避免患者情绪冲动,造成伤人、自伤等不良事件,手术室应尽量精简物品,除必要器械与设备外,避免摆放其他物品,准备好保护性约束设备,以便在患者行为无法自控时予以干预。调节室内温湿度和光线,提高舒适度。术前进行输液、麻醉等工作时,应选择经验丰富、穿刺技术好的人员进行,提高穿刺质量,以尽可能地减少护理不规范、操作不成熟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刺激。在输液时,注意对患者穿刺部位的护理,对液体进行加温,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减轻其身心应激反应。④麻醉时应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防止患者突然乱动、坐起,导致坠床、摔伤等不良事件。若患者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出现情绪激动、撞墙等无法控制的行为时,应立即予以保护性约束,并以温柔缓和的语言安抚患者,解释医护人员的操作,告知约束的目的,以稳定其情绪。在保护性约束期间,应注意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术后麻醉苏醒及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肢体动作,避免患者出现触摸切口、撕脱敷料等行为,在搬动患者时应做好意外防护,以免患者乱动导致坠床。1.3观察指标。分别于实施防范措施前后对精神病患者的手术依从性进行评估。若患者情绪稳定,能够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术前准备与麻醉工作,则为依从;若患者对手术存在抵触情绪,但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安抚、劝说和解释后,基本能够配合术前准备与麻醉工作,则为基本依从;若患者抵触情绪强烈,在医护人员与家属安抚下仍拒绝配合,或中途出现反抗行为,伤人毁物,则为不依从[4]。依从性=(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患者伤人、毁物、自伤、坠床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防范措施前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比较。实施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实施防范措施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施后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病患者是一种特殊的患者群体,在疾病影响下,其行为、情绪、认知、智力等方面出现异常,导致接受手术治疗时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这使得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已不适用[5]。因此,医护人员应明确精神病患者的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并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予以患者适宜的、个性化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6]。此次研究对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患者依从性差、患者突发疾病、患者暴力行为、意外受伤风险均为围手术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护理防范[7]。手术操作以及穿刺输液均可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一定创伤,使其出现疼痛和不适感,在应激反应影响下,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更易发作,使其易产生被害妄想、幻觉、躁动等症状,进而对医护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拒绝配合、逃跑、自伤、伤人等激烈反应[8]。因此,在精神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明确相关安全隐患,并提高防范意识与责任心,制订并仔细落实相关防范措施,以保护患者安全与自身安全。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接纳患者,尊重患者,不以异样的眼光和态度对待患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9]。术前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合精神科医师予以专业的心理干预,可改善其对疾病、手术的认知,提升手术依从性[10]。在进行术前准备时,与患者保持交流,予以心理安抚,可减轻患者的抵抗情绪和恐慌情绪,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准备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防范措施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说明在术前对患者予以相应的防范措施十分重要,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其恐惧感和被害感,从而提升患者的手术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有利于各项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其情绪波动,对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也具有一定作用,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针对精神病患者心理和情绪敏感、行为不可控等特点,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调节,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对手术室器械、设备造成破坏,同时能避免患者将危险物品作为工具伤害自己或他人。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及时阻止患者乱动、坐起,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但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时需安抚患者情绪,尽可能减少强制操作,获得患者的理解,并注意约束带力度,减轻患者不适感,以免引起更激烈的抵抗情绪和行为,造成患者摔倒、受伤等不良情况。本研究结果可见,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可见该防范措施对于保障精神病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有确切的效果。

总而言之,精神病患者思维混乱、精神敏感,对手术及护理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临床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提高其手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龙泽春.分析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153-154.

[2]陈桂荣.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措施优化[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5):88-89,92.

[3]李倩.前馈控制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62.

[4]王虞芳.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9):103.

[5]张北.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270-271.

[6]胡阿妮.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9):121.

[7]郑丹青.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男性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行为发生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407-3408.

[8]杜志芳,谭秋艳,周志勇.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2):195-197.

[9]刘平平.抑郁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对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188-189.

[10]黄芸芳,周志享,邹颂婷.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3):215-217.

作者:田海燕 单位:沈阳市安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