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10 02:55:29
导语:医护患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患三维一体管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安全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流程及制度,从医护患三个层面建立相互配合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人设置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人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手术量及围手术期安全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量增加的情况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预期二次手术比例、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死亡率即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有所下降。结论医护患三维一体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防范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是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手术安全及质量也是医院质控的重点之一。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手术所导致的患者安全问题仍然居高不下。有研究发现,手术相关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占医患纠纷的65.45%,而其中医疗事故更是高达76%[1]。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完全有效避免的[2]。随着患者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患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参与其中的愿望[3]。本研究根据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流程及制度,提出了“医护患三维一体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从医护患三个层面与三个不同的视角探讨围手术期手术运转的关键风险因素,以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为主线,对应医疗、护理、患者三维运行的安全管理流程形成围手术期三维一体流程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19387例择期外科手术病人采用日常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另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实施医护患三维一体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的19760例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实验组。1.2方法。对照组采用日常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即遵循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卫生部2012年版)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相关流程,实施医、护围手术期的分开式管理。实验组实施医护患三维一体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入院后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流程的介绍,主要围绕手术过程、针对各时段的风险因素落实关键工作确保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执行好贯穿“规章”、“制度”、“规范”等的流程才能构建一套完整的病人安全保障体系。患者层面主要是围绕手术过程,针对各时段的风险因素参与、配合及行使自身义务和权利。1.2.2术前管理。对患者完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患者作为第三方提供完整详尽客观真实的资料,医护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基础疾病、体质和耐受程度进行评估。术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一环,精细化术前准备就是要细化手术方案及应急方案、明确病人身份及部位识别、强化部门交流和配合、核查手术物资准备情况。术前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医护患三维共同协助努力,针对各风险因素节点进行把控。1.2.3术中管理。术中参与者包括此次手术医师、护理人员、麻醉医师以及可能的应急支援队伍,根据手术分级,实施不同级别的资质准入,确保手术高效、安全开展。术中对手术身份及手术部位的识别,以及手术标本的处置,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保证术中环节基本信息的观察和监测不疏漏、不失误。1.2.4术后管理。术后管理上进行术后评估、强调及时观察和处置:术后医疗包括术后护理和治疗、生命指标及病情监测以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其中生命指标及病情监测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应成为关注重点。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重点评估意识清醒程度、患者术后疼痛耐受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治疗、以及护理的跟进,保证手术安全与手术质量。1.2.5质控部门的督查。医务科联合质量控制科不定期巡查手术室.现场抽查正在实施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等细节管理是否落实到位。质量控制科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便可监控浏览到全院所有在院病历,可以24小时的不同时段随机监控运行病历。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量,围手术期安全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预期二次手术比例、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死亡率即医疗纠纷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或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总量有所增加,且其中三级手术例数、四级手术例数增加例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围手术期其安全指标比较,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预期二次手术比例、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术后患者死亡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围手术期的管理涉及医疗、护理、手术、麻醉、辅助等多环节、多类型人员,人为失误是影响围手术期医疗安全的主要因素[4]。WHO通过提出“患者参与患者安全”重要行动这一项目以促进患者安全[5],并得到了全世界各国相关部门和学者的积极响应。中国医院协会版布的《中国患者安全目标》中亦提出注重“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管理”[6]。因此,在预防围手术期安全隐患时必须在弄清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措施,而不是相互孤立地控制各个因素。本研究根据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流程及制度,提出了由医护患三维共同参与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医、护层面主要是围绕手术过程,针对各时段的风险因素要落实关键工作与执行核心制度以及一些确保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策略的流程。患者层面主要是围绕手术过程,针对各时段的风险因素需要参与及行使的义务、权利的流程。有效落实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防范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为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提供切实有效措施,从而实现患者安全管理目标持续改进。医护患三维一体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防范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为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提供切实有效措施,从而实现患者安全管理目标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平.医疗事故争议110例技术鉴定分析[J].海南医学,2005,16(12):168—169.
[2]徐旭,季芳,傅全威,等.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2):1122-1123.
[3]OrganizationWH,SafetyWP.WHOpatientsafetyresearch:betterknowledgeforsafercare[J].BritishJournalofGeneralPractice,2009.
[4]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6):413-418.
[5]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J].中国护理管理,2009(3).
[6]刘也华,谭鸣,贾建平,等.177例上海市首次鉴定的医疗事故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6,9(2):76—78.
作者:方英英 吴静芬 阙云端 王芸香 高玉华 单位: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外科教研室
- 上一篇: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和无缝对接探讨
- 下一篇: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