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和无缝对接探讨
时间:2022-07-10 02:50:53
导语: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和无缝对接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MEWS评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无缝对接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行常规院内安全运转的患者作为参照组(n=50),将行MEWS评分、院内安全转运和无缝对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n=50)。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及转接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充分评价、专业技术、交接效率、完善药品预备、全面监测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无缝对接中采用MEWS评分可有效提高院内转运效率,缩短对接时间,还能减少不良事件。
【关键词】MEWS评分;急诊科危重患者;无缝对接模式;院内安全转运
急诊科危重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且存在潜在生命危险的人群,需要立即住院转运治疗,但转运前需要根据患者体征和生理参数以评估病情,并选择正确的干预方案和转运科室。同时,急诊科人员还需采用常规急救评估以缩短转运时间,确保患者抢救成功。可见,急救评估在院内转运中尤为重要,通过简单且直观的方式评估患者目前病情严重程度,为医护人员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提供参考[1]。目前,很多基层医院未全面开展整体评分测试,仅依据急诊科医生的经验与直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转移,很容易出现评估结果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寻找更便捷、更高效的观察指标,对规范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国外医学临床提出的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能更方便、快捷地对急诊室高危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风险识别,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3-4]。故本文探讨MEWS评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无缝对接中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019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各项生命体征均可监测(符合MEWS评分标准);(2)出现内脏性胸痛、气促,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3)呼吸窘迫,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4)临床资料完整;(5)需优先安排诊治及抢救。排除标准:(1)非危重症;(2)自动转院或出院;(3)院外死亡;(4)智力障碍;(5)合并精神疾病。将行常规院内安全运转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MEWS评分、院内安全转运和无缝对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57.89±5.41)岁;循环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理化因素致病2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参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75岁,平均(57.92±5.82)岁;循环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理化因素致病2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模式,经急诊科医生诊断和初步抢救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手术、转入ICU或住院治疗。通知院内准备转运,对患者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做好急救药物、器械准备,保持患者静脉通道通畅。建立转运通道,并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详细对接,核实各项资料。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MEWS评分,具体如下:(1)转运前:采用MEWS量表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体温及意识等进行评价,每项计0~3分。根据MEWS量表评分结果对患者目前未出现或潜在的生理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评分合理安排转运人员、转运科室、转运时间及干预方案,提前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方案。低年资护士负责转运总分为0~4分的患者,此类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转运安全性较高,转运过程需携带氧气筒。由5年及以上急诊工作经验或主管护师以上护士和护工共同转运5~8分的患者,此类患者院内转运为中度风险,在转运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需携带转运急救箱,内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急救药品,以及简易呼吸器等急救物品。由急诊科二道班医生、5年及以上急诊工作经验或主管护师以上护士、护工共同转运总分≥9分的患者,此类患者属于高度风险,在转运期间随时会死亡,医护人员需给予高度关注。在转运过程中需携带转运急救箱及转运仪器,同时还要告知家属转运风险,待家属同意后方可转运。(2)转运中:针对骨科外伤患者,搬运时应先固定肢体再搬运,还要保持患者的牵引功能。搬运患者后,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管道通畅情况,尤其是静脉输液通路、人工气道,稳定好静脉通路的针头,避免针头脱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为减轻患者的不适,在上下坡时应始终保持头部处于轮端。对于颅脑受伤患者,需将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对于休克患者,应取凹卧位。对于胸部外伤患者,应取半卧位。护送期间必须拉起床栏,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的头侧,避免患者情绪激动而发生坠床。(3)转运后无缝对接:转运人员需备好患者相关资料并上交于接收科室,护理人员应与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固定管道、吸氧等装置。进一步进行床边详细交接,告知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项,包括呼吸支持、静脉置管、输液情况、MEWS评分及急诊处置等,交接完毕后由双方签字。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记录两组转运不良事件情况,包括坠床、急救药品不足、静脉通道不畅。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采用自制的转接质量量表对两组院内转运、对接的情况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充分评价、专业技术、交接效率、完善药品预备、全面监测,每项2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转接质量越高。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比较。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参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比较。研究组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转接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充分评价、专业技术、交接效率、完善药品预备、全面监测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对急诊科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诊疗措施,并进一步将病情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转运到气压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治疗以改善预后[5]。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在转运期间需要依靠仪器进行监测或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增加死亡风险。临床常见的转运风险与医护人员、患者及设备有一定的关联,其中医护人员造成的风险主要有未做评估、未通知接收科室做好接收准备、转运方式不当、转运不及时等[6-7]。而在转运期间实施MEWS评分,不仅能做出快速、正确的病情评估,还能系统地整理患者病情资料,做好相关护理准备,从而有效提高院内转运效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MEWS评分主要包括心率、收缩压、意识、体温、呼吸频率五个方面,可由医护人员观察和监测得到,不但能快速评价患者病情,还能显著缩短常规转运评估时间,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各项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以便快速做出相应等级的干预,并制定转运方案,使院内转运各项操作得到落实和规范,因此可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为常规院内转运仅仅是简单将患者送至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检查室等其他科室,容易忽略转运过程中对病情风险的防控,进而导致病情恶化,降低转运效率。而采用MEWS评分可保证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及无缝对接的连续性,在转运前做好应急措施,能够及时反馈患者转运期间的生命体征波动情况,确保临床诊疗的持续性。同时,接收科室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相关资料与MEWS评分,可以快速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从而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对接时间[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充分评价、专业技术、交接效率、全面监测等转接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为MEWS评分贯穿于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过程中,不仅能对患者症状、病情进行追踪,还能及时发现风险或不安全事件,有利于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还可规范交接流程,实现无缝对接,避免不同科室间的责任推卸问题,从而保证转运与对接质量。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及无缝对接中采用MEWS评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缩短转运、对接时间,提高急诊科院内转接质量。
作者:林美凤 赖梅月 刘先凤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 上一篇: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舒适安全分析
- 下一篇:医护患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