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2-16 09:18:40

导语: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对患者肿瘤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肿瘤结局、围术期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54.39±21.58)min,长于对照组,出血量为(359.84±34.28)mL,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为(2.12±0.35)d、(15.31±2.14)d、(19.58±2.38)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肿瘤的结局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创伤更轻,出血量更少,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出血量;肿瘤结局;并发症

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随着临床早期筛查技术及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大幅上升,使得整体预后有所改善,死亡率明显降低[1-2]。目前,对于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临床多推荐手术治疗,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阻止肿瘤细胞向周围转移,以稳定病情。开腹手术是临床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术式,具有视野好、病灶清除彻底等优势,但对机体创伤较大,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机体术后康复[3]。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逐渐应用于宫颈癌手术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临床对于腹腔镜术后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结局存在较大争议[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0.34±4.75)岁;临床分期:23例Ⅰa1期,17例Ⅰb1期;病理类型:22例鳞癌,11例腺癌,7例腺鳞癌;体质量指数18~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4±1.23)kg/m2。观察组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0.38±4.79)岁;临床分期:24例Ⅰa1期,16例Ⅰb1期;病理类型:21例鳞癌,11例腺癌,8例腺鳞癌;体质量指数18~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8±1.25)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5]中宫颈癌诊断;临床分期Ⅰa1~Ⅰb1期;肿瘤直径≤2cm;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严重障碍;合并腹腔膜后淋巴结转移;伴有其他恶性肿瘤;中途随访失联。1.3方法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即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全麻后先导尿,五孔操作法,先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剑突与脐间穿刺10mm额套管针,腹腔镜置入后,镜下检查明确各组织结构,两侧圆韧带分离后,将阔韧带前后叶打开,常规盆腔淋巴结清扫后,收集切除的淋巴结;自髂血管开始切断子宫动脉,游离输尿管3~4cm,再分别分离子宫膀胱间隙、阴道周围组织,环形切开阴道壁后取出子宫,冲洗阴道壁,最后缝合阴道残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即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自耻骨联合到脐上区中线作切口行开腹手术,具体方法及切除范围同观察组。两组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等措施,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随访5年。1.4观察指标(1)肿瘤结局:随访5年,比较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变化。(2)围术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等指标。(3)并发症:淋巴囊肿、肠梗阻、切口感染、尿潴留。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结局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围术期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宫颈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当HPV侵入宫颈部位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造成宫颈细胞周期失控,引起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从而加速宫颈癌病变进程[6-7]。而随着国家对宫颈癌重视的不断提高,加之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等技术的完善,使得较多患者可于早期明确诊断,以便于临床诊疗方案制定,从而改善整体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8-9]。目前,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案,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以阻止肿瘤细胞侵害周围正常组织,避免肿瘤细胞转移至其他脏器组织,从而提高生存率。既往,开腹手术较为常用,该术式相对成熟,临床医师经验丰富,于腹部开口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明确病灶部位及周围组织结构,从而便于术中操作开展,且直视下能更好切除病变及周围组织,降低肿瘤转移或复发风险,以获取良好手术治疗效果,若术中发生特殊情况也可及时反应处理[10-11]。但开腹手术的缺点在于对机体创伤较大,术中操作会对宫颈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较大损伤,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机体恢复缓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0,12]。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临床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确保取得理想手术效果,还应尽可能减少机体损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13-14]。而腹腔镜手术则属于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其适应证不断拓宽,促使其广泛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诊治中,且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治中亦取得一定成效。但临床对腹腔镜在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性,部分研究认为该术式虽具备微创特点,但可能会对肿瘤组织切除效果造成影响,易出现残留或复发风险,以降低总体生存率,影响肿瘤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相比无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手术在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中应用效果更佳,可减轻机体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且肿瘤结局与开腹手术相当。分析原因为,腹腔镜手术是微创理念下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项手术技术,相较于开腹手术,其仅需开几个小孔就能进行手术,对机体损伤小,借助腹腔镜视野探查,也可全面掌握病灶位置、大小及周围结构等信息,为手术开展提供便利,且术中操作更为精细,可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损害,利于减少出血量,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术后机体恢复时间[15-16]。同时,腹腔镜系统成像具有放大功能,可精确定位及描述各组淋巴结,以便于彻底切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治疗结局,提示存在手术指征的腹腔镜根治术完全可以根治早期宫颈癌,并利于减少患者对开腹的恐惧,减小心理负担,为疾病预后提供良好条件。胡晓頔等研究显示[17-18],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疗效更佳,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腹腔镜手术操作精细,降低对机体损伤的同时较开腹手术手术耗时则相应延长,但随着操作医师熟练度、操作经验的不断累积,相信以后手术时间也会大幅缩短,使得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但腹腔镜手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临床多数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适应证为临床分期标准为Ⅰb1期、肿瘤直径≤2cm宫颈癌,该范围内可取得最大化手术效果,对于超过该适应证的临床分期高、肿瘤直径大群体则临床效果有所欠缺,仍需依据病情选择最优化手术方案。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损伤,加快术后排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宽 黄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