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
时间:2022-06-20 09:24:14
导语: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5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患者年龄处于21~35岁,平均(28.4±1.7)岁;其中妇科119例(23.8%)、产科381例(76.2%);发生护理风险39例,占比7.8%。1.2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护理方法,总结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经护理小组讨论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要求护士长、妇产科专家审阅后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应用于临床上。1.3妇产科护理风险预见1.3.1患者本身因素妇产科是个特殊的科室,产妇在待产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她们经常会产生一些想法。例如有的产妇对生产的期望值较高,希望能顺利生出宝宝,并得到周到的产后护理,甚至对新生儿的外形、体质量等也有一些幻想。很多孕妇、家属认为,在现代化的医疗环境中,分娩是不会有任何风险的,这导致一些产妇在待产期间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随意走动、饮食,甚至离开医院,而擅自外出极有可能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如遇到伤害、情绪剧烈波动等,如果因此出现胎盘早剥等问题,还必须进行急诊剖宫产,如果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各方面必然会追究医院的管理责任,追究医护人员的责任,要求医院进行赔偿。也有的产妇及家属,在看到其他产妇接受了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后,也要求得到特殊护理,但实际上,不同产妇的实际情况不同,复杂性、危险性不同,所接受的护理方法必然也会不同。总而言之,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管理的不遵守,对护理措施的不配合,是引起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1.3.2护理人员失职在妇产科,各类孕产妇、病患繁多,但护理人员的数量却非常有限,再加之部分护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一孕产妇本该接受的检查却没有进行,导致一些潜在风险难以被及时发现,导致一些病变发生,给产妇、胎儿造成健康甚至生命威胁。一直以来,妇产科都是医疗事故发生率较低的科室,这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放松了警惕性,对临床护理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没有按照最为规范、标准的要求去实施,影响了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导致孕产妇、胎儿、婴儿的健康受到了危害。此外,也有护理人员与孕产妇、家属产生矛盾、冲突,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对科室、医院的形象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3.3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部分护理人员,尤其是新护士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也缺少工作经验,在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一些风险。例如有的新护士对孕产妇血压的监管不到位,对孕产妇的病情判断不准确,导致产妇出现子痫。又比如部分助产士业务水平不高,没有及时为需要静脉输注缩宫素的孕产妇输注缩宫素,也没有及时监测孕产妇的产程及宫缩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孕产妇存在的异常情况,有可能出现新生儿脑部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瘫。也有的助产士在使用产钳时,互相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产妇出现裂伤。也有的护士由于缺少经验,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导致孕产妇耽误了最佳救治时机,耽误了治疗。可以说,护理人员经验的欠缺、技术的薄弱成为引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一大原因。1.4护理干预措施1.4.1提高护理质量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质控人员组成,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文件资料、病房管理等各个方面。护士长定期评定护理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护理质量研讨会,调查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等。应重点处理患者、家属集中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持续追踪。此外,近年来产科护理越来越提倡“以家庭为中心”妊娠、分娩已不仅仅371是孕产妇的个人行为,而是孕产妇及其家庭支持系统共同参与的家庭行为,在护理工作中同样要考虑到对家庭成员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妊娠、分娩的全过程,以促进产后新家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1.4.2完善规章制度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入院开始、到出院为止,要提高对各类风险因素的重视,就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具体来说,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转科、外出检查制度,简化登记操作,做好交接工作;2)在药品的使用上,要求专人负责,并且做好补充、检查、消毒操作;3)提倡人性化护理方案,产妇在分娩前做好饮食规划,讲解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项,加强卫生保健,告知母乳喂养的优势,加强心理护理,产后倾听产妇自觉感受,观察新生儿体征,加强感染预防;出院前告知生活注意事项,给予祝福语;4)适当增加妇产科护理人员,增加护理团队的服务能力[2]。1.4.3增强服务意识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需要医院定期组织培训,考虑到护理人员年轻化、经验欠缺、服务意识不足的缺点,在培训工作中邀请妇产科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讲师,内容包括服务意识的增强、书写质量的提升、护理技巧、行为的改变等。另外,护理人员上岗前实施统一考核,提高综合素质。最后,应定期考核培训效果,建立奖惩制度,督促所有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护理技能,改善自身服务态度。1.4.4做好医患沟通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操作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分娩结局。为此,要求护理人员对产妇表现出关心和同情,尊重患者意愿;患者入院后介绍医院环境、作息制度、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陌生感;积极主动和产妇交流,采用护理技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解答疑问;了解产妇的内心想法,关注身体疼痛情况,解决产妇的实际困难[3]。此外,近年来医患关系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医患纠纷也频频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孕产妇、家属出现焦躁甚至抱怨等行为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内心解释,切忌与孕产妇、家属产生矛盾,如果出现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则应立即汇报给护士长。1.5观测指标观察护理期间全部妇产科患者的护理风险、护理事故发生情况,并汇总发生原因。1.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可知,在39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发生原因主要是服务观念问题,占比43.6%,其次依次为护理技术问题(28.2%)、护患沟通问题(17.9%)、制度管理问题(10.2%)。结果见表1。3讨论妇产科是综合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患者人数多、病情复杂,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表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分析(n,%)风险发生原因n所占比例制度管理问题410.2服务观念问题1743.6护理技术问题1128.2护患沟通问题717.9对象既包括母亲也包括其胎儿与新生儿,这两者在生理与病理变化上既相互独立也相互影响,作为产科护理工作者在考虑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时,既要保护孕、产妇健康、安全,也要保障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健康,两者一样重要而且息息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管理问题,文中占比10.2%。指的是护理管理措施缺少预见性,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容易引起护理风险[4]。常见的例如,查对审核、交接班执行不规范,患者病情观察不准确等。2)服务观念问题,文中占比43.6%。妇产科护理工作量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条件下,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常见的例如,护理人员语言生硬、存在脱岗现象、护理动作粗糙等。3)护理技术问题,文中占比28.2%。目前医疗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技能水平受限,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变化判断不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常见的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子痫,助产操作时导致会阴裂伤,药物使用不科学等。4)护患沟通问题,文中占比17.9%。一方面医患沟通不足,患者会产生不满而形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在回答患者问题时,容易存在不耐烦、语言生硬的现象。文中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分别从提高护理质量、完善规章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医患沟通四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其中,提高护理质量是减少护理风险的核心措施,通过更为完善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促进广大孕产妇顺利分娩,继而提高孕产妇本人及家属的好感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风险的保障,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孕产妇与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保障孕产妇及护理人员的安全[6]。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纠正错误的服务理念,有利于促进广大护理人员,尤其是新护士端正自身思想,以更好的态度去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其次,针对新护士护理技能不扎实的问题,我们为广大妇产科护理人员定期提供技能培训,从而不断增强其护理技能水平。最后,针对妇产科人流量大,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我们合理调整了排班制度,适当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数量,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更为充沛的精力,最终实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目标。综上,妇产科护理服务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危险事件,不仅为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同时增加了护患矛盾。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总结风险发生原因,实施干预措施,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王芳菊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中医院
-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风险研究
- 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