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时间:2022-09-12 11:42:54
导语:剖宫产手术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150例行再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至少1次的剖宫产史,剖宫产与再次妇产科手术相距时间均大于2年。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子宫疾病的患者。按照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患者。A组中,年龄22~45岁,手术间隔时间(3.21±0.37)年;B组中,年龄23~46岁,手术间隔时间(3.43±0.71)年;C组中,年龄24~47岁,手术间隔时间(3.37±0.14)年。对比三组患者的年龄、手术间隔时间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A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在腹部切开一个纵切口,再切开膀胱腹膜反折,切开子宫取出胎儿。B组行新式剖宫产:切开腹部皮肤,并在切口中间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用血管钳分离皮下脂肪和腹直肌,切开子宫娩出胎儿,按摩子宫并缝合。C组行改良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切口将腹部皮肤切开,剥离皮下脂肪,分离筋膜和腹直肌,纵形剪开腹膜,将膀胱子宫返折并下推膀胱,切开子宫,娩出胎儿,采用较宽针距的形式进行缝合。
1.3评价标准
(1)观察指标:以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Ⅰ期愈合率等为观察指标;(2)Ⅰ期愈合率=Ⅰ期愈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展开分析、总结,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
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相比较,C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切口Ⅰ期愈合率比较
A组切口Ⅰ期愈合41例,愈合率为82%;B组切口Ⅰ期愈合42例,愈合率为84%;C组切口Ⅰ期愈合48例,愈合率为96%。C组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B、C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22%、2%,三组相比较,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能够解决难产、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等分娩危险事件,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质量。但该手术仍是一种开腹手术,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腹腔粘连,这就增加了再次手术的危险性。据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的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具有不同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的剖宫产术式主要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式、新式剖宫产、改良新式剖宫产等。子宫下段剖宫产式是一种传统的剖宫产术,该种手术所用时间比较长,术中易造成较大机械牵拉刺激,从而容易造成腹腔粘连。新式剖宫产易造成切口游离错位,机械刺激,从而也容易造成腹腔粘连。改良新式剖宫产是在前两种剖宫产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术方式,它利用可吸收线以宽针距缝合膀胱腹膜折返处,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炎症的发生率。通过本文研究显示,C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0.34±9.87)min、(300.27±27.43)ml,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切口Ⅰ期愈合率分别为82%、84%、96%,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22%、2%,C组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最小。
作者:姜清英 田爱民 单位:河南省封丘县妇幼保健院
- 上一篇: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探究
- 下一篇:妇产科护理病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