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患者药学监护分析
时间:2022-01-09 09:59:00
导语:泌尿系感染患者药学监护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ICU的感染患者往往病情严重且变化多样,由于病原学的延迟确认、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PK/PD)、耐药菌的检出等原因使治疗变得复杂。笔者对临床1例难治性泌尿系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药学监护,助益了患者的治疗转归,获得并强化了药师在外科抗感染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81岁,80kg,哈萨克族,于入院第7天行膀胱冲洗后出现大量血尿。第8天行膀胱镜检查+膀胱血肿清除术,术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9.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10%,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ivq12h);第13天加用氟康唑(0.2givqd);第17天患者精神欠佳,间断发热寒战,最高体温39℃,白细胞计数:34.5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50%,C-反应蛋白:152.6mg•L-1,降钙素原:8.11ng•mL-1,血压:70/40mmHg,SPO2:98%,CT示:盆腔血肿。诊断为:盆腔感染,感染性休克。药物更换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ivq8h)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ivqd)抗感染治疗。第18天行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膀胱造瘘术,术后转入外科ICU。第19天患者仍间断发热寒战,最高体温39.5℃,白细胞计数:25.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20%。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抗感染方案更改为万古霉素首剂1.5g、维持0.5g(ivq12h)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givq6h)。第20天,患者生化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0I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3.0IU•L-1。临床药师建议停用氟康唑,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当日尿培养示:屎肠球菌(D群),血培养:屎肠球菌(D群),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继续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第22天万古霉素治疗3天,患者仍间断发热38.5℃,白细胞计数:24.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70%,临床药师将万古霉素的剂量增加至2gq24h,输注时间大于2h。第24天,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11.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8%,血培养结果阳性。临床药师建议更换导管再次行血培养。第30天血培养示:无细菌生长。患者病情稳定,从ICU转回普通病房。
2用药分析
2.1疾病诊断。患者明确诊断为泌尿系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泌尿系感染主要的致病菌通常95%以上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1]。据报道,在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有所下降,而肠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的比例增多,在病原学结果未出来之前,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流行病学制定抗感染方案[2]。2.2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及分析。患者行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膀胱造瘘术后,仍间断发热寒战,最高体温39.5℃并转入ICU治疗,临床药师根据病情对该方案进行分析:①感染灶没有去除,外科干预是感染治疗的首要措施;②没有覆盖感染的致病菌,引起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可能不是肠杆菌,而是肠球菌,或者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混合感染;③药物选择不合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肠球菌在体外实验有活性,而在体内认为无活性。莫西沙星是第四代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但对50%~60%的大肠埃希菌呈现耐药,对肠球菌也无抗菌活性;④该患者既往反复尿路感染,本次住院后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不排除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临床药师参与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基于病急未得到病原学结果,但经验性泌尿系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肠杆菌与肠球菌。2005—2014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敏感性仍高度敏感[3]。其后生化报告血清肌酐值(Cr):91.6μmol•L-1,计算肌酐清除率(Ccr)为:53.77mL•min-1。《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4]指出: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首剂负荷剂量有助于万古霉素迅速达到理想的血药谷浓度,负荷剂量:25~30mg•kg-1,维持剂量:15~20mg•kg-1;对于65岁以上患者,在万古霉素用药前应评估肾功能,Ccr在40~55mL•min-1时,建议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为500mgq12h。临床药师与主管医师商讨后将患者初始方案定为:万古霉素首剂1.5g,维持0.5g(ivq12h),每次给药时间>1h,且前15min需要缓慢的滴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对肠球菌的敏感性不确定,但对产ESBL的肠杆菌属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在尿液浓度较高时,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最大化>(70%fT>MIC)是给药的目标[5],给药方案定为4.5givq6h,延长输注时间为2h。之后病原学结果显示:尿培养为屎肠球菌(D群),血培养:屎肠球菌(D群)。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继续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万古霉素治疗3天,患者仍间断发热38.5℃,白细胞计数:24.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70%,抗感染效果欠佳。临床药师对治疗方案再次进行了分析及修定:①AUC0-24/MIC(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浓度)≥400是万古霉素达到PK/PD的目标,AUC0-24=24h给药剂量/清除率(Dose/CL),90%万古霉素在给药后24h内从尿中排出,肾清除率为1.09~1.37mL•kg-1•min-1,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CL为5.23~6.58L•h-1,药敏示万古霉素MIC≤1mg•L-1,计算出Dose为2.09~2.63g。但这是理论的计算值,还需要参考一些方法和资料。②临床药师查阅了《台湾双和医院Vancomycin成人建议剂量及监测血中浓度指引》,对于治疗一般感染(谷浓度:5~15mg•L-1)建议:Ccr在50~59mL•min-1,体重在80~89kg时的推荐剂量为0.5gq8h;对于治疗严重感染的谷浓度(15~20mg•L-1)建议:Ccr在50~59mL•min-1,体重在80~89kg时的推荐剂量为1gq12h。③临床药师通过万古霉素计算器(VancomycinCalculator)将患者的基本参数输入后,计算得出维持谷浓度在15~20mg•L-1的给药剂量为2gq24h,输注时间为2h,谷浓度大约17.4mg•L-1,同时将这个数据用JPKD(JavaPKforDesktop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电脑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给药剂量为2gq24h,输注时间为2h,谷浓度大约在16.7mg•L-1。以上3种方法都是理论的计算仅作参考,实际应用于患者有无疗效还需要观察,建议医师将万古霉素的剂量增加至2gq24h,输注时间大于2h。2.3疗效评价。通过与临床医师的密切协作治疗,调整万古霉素剂量两天后,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11.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8%,治疗有效,患者病情稳定转回普通病房。药学监护后患者的血象变化见图1。
3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患者诊断为泌尿系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起初经验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转入ICU后,临床药师进行全程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并结合抗菌药物特点,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方案,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3.1患者主要为泌尿系感染引发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临床药师选用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但是针对重症感染患者,想要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需要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进行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查阅多种文献资料,经过对万古霉素两次剂量调整后,找到较为合适患者的剂量及用法,使体温降至正常,各项生化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图1药学监护后患者的血象变化3.2临床药师对病原学检查结果作仔细地分析解读,患者入院第24天的血培养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临床药师查询了血样的采集及培养结果的报告,表明从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各抽取了需氧、厌氧两套血,表示血培养阳性的为中心静脉导管血,外周血无细菌生长。临床药师初步判断该结果为污染菌,建议医师更换导管并再次行血培养,其结果证实没有细菌生长。3.3万古霉素治疗窗较窄,肾毒性较大,在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但本院没有开展万古霉素TDM,临床药师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AST:110IU•L-1,ALT:73.0IU•L-1,临床药师仔细查看患者的治疗药物,发现氟康唑在治疗中出现了一过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偶现肝毒性,此肝功能异常可能与氟康唑有关,即停用氟康唑,并给予多烯磷脂胆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保肝治疗。之后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监测肾功也无异常。见图2。
4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患者在病原学结果未明确时,临床药师先根据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明确病原菌后更换为有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合适的抗菌药物还需要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临床药师选用万古霉素及其他抗感染药物时,查阅多种文献资料,经过科学、专业的剂量调整,找到较为适合该患者的剂量及方法。同时,不良反应的监测对抗感染治疗也至关重要。在患者使用氟康唑出现血清转氨酶上升时,及时停用并加用保肝药物,使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在临床的实际诊疗中,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协助医师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滥用药物对患者的伤害,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医疗工作中的价值[6]。
参考文献
[1]翟如波,李云慧.泌尿系感染者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9(6):63-7.
[2]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36-8.
[3]杨青,俞云松,林洁,等.2005—2014年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2):146-52.
[4]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组.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11):641-6.
[5]TsaiD,LipmanJ,RobertsJA.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considerationsfortheoptimizationofan-timicrobialdeliveryinthecriticallyill[J].CurrOpinCritCare,2015,21(5):412-20
[6]黄立峰,陈万生.对1例难治性骨伤患者实施的抗感染药学监护[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4):257-60.
作者:肖湘 单位: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 上一篇:医院药房管理与药学服务研究
- 下一篇:中药学类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