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血压冠心病药物的用途
时间:2022-04-17 03:10:00
导语:小议高血压冠心病药物的用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CA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分别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4±3.3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血压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下降(21.76±4.19)n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合并CAD的高血压病患者中cTnI均数为(0.18±0.06)ng/ml。相关分析显示,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2,二者呈正相关(P=0.001)。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1.77±0.35)ng/ml,且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浆P-选择素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是高血压病发生CAD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近年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学说。研究发现,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方面使冠脉灌注压升高,血管壁张力增加,易导致冠脉内膜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稳定斑块破裂,并与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相互作用,加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病变进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其活化释放的一些炎症介质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与斑块的不稳定有关[1]。既往的研究发现[2-4],高血压病患者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在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单纯高血压病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2.6±10.1)岁,门诊新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无冠心病事件发生。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8.1±11.3)岁,均为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50名,男25,女25例,年龄43~62岁,平均(52.1±8.3)岁。高血压病诊断符合WHO(1999)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出、凝血疾病、糖尿病及肝肾异常等病。冠心病入选和剔除标准:冠心病入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管腔直径狭窄≥50%;包括①AMI的诊断根据WHO标准:持续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或肌钙蛋白)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确诊;②UAP的诊断标准:近48h内有静息或自发性心绞痛发作至少一次,但无心肌坏死的心肌酶谱改变,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压低或T波的改变;③正常对照者入选条件:对照与病例进行性别、年龄配对,无心血管疾病史、心电图无异常者,包括部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④凡有下列情况者予以剔除:合并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肝胆道感染等,高热以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固醇和鸦片类药物等。
1.2检测方法各组于诊断确立治疗前清晨空腹各抽静脉血4ml,采用0.13mol/L枸橼酸钠抗凝,30min内低温离心(4℃,4000转/min×15min)分离血浆,-70℃低温冰箱保存备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含量,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3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既往采用抗高血压
治疗的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5例,钙离子拮抗剂17例,ACEI18例,ARB20例。
2.2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比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合并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分别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4±3.3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单纯高血压病组治疗前与高血压病合并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表1)。单纯高血压病组P-选择素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下降(21.76±4.19)n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例合并CAD的高血压患者中共有40例进行了cTnI水平的检测,其中UAP为30例,AMI为10例,均数为(0.18±0.06)ng/ml。通过相关分析显示,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2,二者呈正相关(P=0.001,图1)。
2.3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1.77±0.35)ng/ml,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增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增高的血压本身,其体内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内皮功能的紊乱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均有密切的关系[1,5]。血管内膜的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先决条件,高血压可造成内膜损伤,从而诱发损伤局部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聚集的血小板通过释放一些炎症介质使内膜损伤进一步加重。P-选择素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膜中的一种糖蛋白。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选择素含量可升高,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最近资料表明,P-选择素在促进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6]。
Koyama[7]等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了高血压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的变化,研究发现,P-选择素阳性的血小板数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正相关,认为血小板的活化是影响高血压进程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通过对P-选择素水平的调节,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的病理过程。Ridker[8]等的研究亦提示,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认为正常人群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升高是将来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心梗后的危险性及并发症增加,病死率上升。我们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及合并CAD的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二者均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单纯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与合并CAD的患者之间血浆P-选择素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但hsCRP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均为新诊断的患者,这一方面说明高血压早期即存在血小板的活化和血管内膜炎症,但炎症反应尚不严重;另一方面,两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部分降压药具有一定的降低P-选择素水平的作用[9],使CAD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得以部分改善,以至于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高血压早期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单纯高血压经治疗后P-选择素明显下降,而合并CAD的高血压患者P-选择素未能完全改善,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正是这种持续的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炎症因子使冠脉内膜损伤,导致炎症反应加重,使hsCRP水平持续升高。研究发现,hsCRP是炎症的重要标记物,其水平持续升高是导致CAD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CRP还促进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进而加重冠心病的高凝状态[10]。我们对CAD组的患者进一步的研究显示,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显示高水平的P-选择素为AMI的高危因素。因此,血浆P-选择素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是高血压发生CAD的危险因素,我们推测,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早期采用有效的抗血小板活化药物可减少CAD的发生。
本研究观察时间短,样本还不够大,今后将在此基础上扩大样本量,对单纯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并观察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评估与血小板活化及炎症的关系。这将有利于深入了解P-选择素在高血压发生CAD事件中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早期采用有效的抗血小板活化药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上一篇:交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诠释
- 下一篇:有关冠心病病变特点的相关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