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蹄甲与穿山甲消痈排脓作用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26 05:24:00
导语:猪蹄甲与穿山甲消痈排脓作用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药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购自河南省药材公司,猪蹄甲购于郑州肉联厂,经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品质与资源学博士陈随清教授鉴定为正品。据报道[6],在猪蹄甲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含量位居前三名的为谷氨酸(16.09%)、精氨酸(8.22%)、亮氨酸(8.15%),此外尚含钠、硫、钙、锌等,以及甾类、胆固醇类成分。将猪蹄甲和穿山甲同等条件下煎煮,分别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相当于含生药1g/ml,置4℃冰箱备用。
1.1.2动物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0)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豫)2005-0001。
1.1.3仪器B超,日本ATL超声9-HDI型;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集团;电子天平,上海电子仪器厂;双目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BH系列。
1.2方法
1.2.1造模与用药按文献方法[7]将动物术前12h禁食,自由饮水,盐酸氯胺酮(0.2ml/100g)行大鼠腹腔注射麻醉,无菌操作下腹部取正中切口,长约2cm,开腹后找出阑尾,将其与邻近回结肠移置腹外,其中12只将外置肠管放回腹腔,双层缝合关腹,设为假手术组;余者均于距阑尾盲端1cm处用1号丝线环形结扎阑尾,用小圆针细丝线于回肠末端1.5cm处,将回肠和相对应位置的结肠浆肌层缝合3针,使已被结扎的阑尾包埋于缝合的肠段及相应的系膜间,将外置肠管放回腹腔,双层缝合关腹,回笼饲养。造模第2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穿山甲对照组、猪蹄甲高、中、低剂量组,灌胃(ig)给药。给药剂量见表1。1次/d,连续2周。给药剂量依据《中国药典》[8]“穿山甲临床剂量9g”,按一般成人平均体重60kg,计算大鼠每千克体重每天ig量相当于生药剂量为:9/60×20(倍)=3g·kg-1·d-1,猪蹄甲高、中、低剂量与穿山甲的剂量比,分别为2∶1,1∶1,0.5∶1。每次ig前,从4℃冰箱取出药液,水浴微加热至室温,并反复摇匀。
1.2.2B超检查大鼠肠痈形成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14天,在B超下逐只检查造模大鼠肠痈形成情况,测出脓肿长轴和短轴直径,计算平均直径〔平均直径=(长轴直径+短轴直径)/2〕。(第7天模型组随机剖检两只,确定探查的位置)。
1.2.3血液流变学检查末次给药40min后,腹主动脉取血,肝素抗凝。取约5ml血液用作血液流变学检查。
1.2.4病理组织学检查阑尾脓肿情况分离已形成的阑尾脓肿,剔除周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按常规病理学方法固定,包埋,切片,将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
1.3实验数据处理所有结果用±s表示,数据均用SPSS1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用药7d,14dB超检查阑尾脓肿直径的变化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用药第7天后,在B超下观察到各组模型鼠阑尾脓肿包裹完好,边缘清晰,回声明显,假手术组大鼠阑尾部均无脓肿,提示模型是成功的。14d后,同样于B超下测算的大鼠阑尾脓肿直径的结果来看,与模型组比较,穿山甲组和猪蹄甲高剂量组脓肿直径均显著缩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猪蹄甲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穿山甲、猪蹄甲对大鼠阑尾脓肿均有消痈肿化脓作用,其中猪蹄甲高剂量与穿山甲作用相似。表1猪蹄甲、穿山甲用药7d,14d后大鼠阑尾脓肿直径的变化(略)
2.2对大鼠阑尾脓肿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代表性病理图见图1~4。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阑尾脓肿壁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均使大鼠阑尾脓肿炎症不同程度地减轻;穿山甲组与猪蹄甲高剂量组形态结构接近,镜下均可见白细胞浸润减轻,组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增多,脓液减少,脓腔局部肉芽组织包裹,个别动物发现脓肿壁有血管反应趋势。猪蹄甲中、低剂量组作用不明显,镜下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液化的坏死组织形成的含有脓液的空腔,组织、纤维增生不明显。
2.3对阑尾脓肿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比黏度(高、低切变率)和RBC压积增高、血沉加快,初步显示该模型可能具有血淤病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猪蹄甲高剂量组与穿山甲组全血高、低切黏度、RBC压积均有所降低,血沉减慢,提示猪蹄甲和穿山甲均可减轻脓肿大鼠黏、浓的血液流变学病理改变而可能具有活血作用。
表2猪蹄甲、穿山甲对阑尾脓肿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略)
3讨论
肠痈,属于内痈范畴,是一种发生于肠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中医认为是热毒淤滞于大肠局部出现的一种痈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本模型依据纤维蛋白渗出促使脓肿形成的机理,结扎大鼠部分阑尾,并缝合相邻肠管使被结扎化脓及坏死阑尾被网膜及肠管粘连包裹以防止腹膜炎。7d时溃破或穿孔的阑尾盲端已被肠管及网膜包裹,脓肿形成,未见腹膜炎形成;14d时,部分包块局限或缩小,所有造模大鼠活动良好,存活率为99%。由于B超对脓肿等液性病变诊断定位具有决定性意义[9],故又分别于造模第7,14天在B超下逐只探查造模大鼠阑尾脓肿情况。结果表明,各组模型鼠阑尾脓肿均定位在腹中线两侧腹内,包裹完好,边缘清晰,回声明显,提示所造模型是成功的。
现代研究表明,“痈”是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化脓性炎症。本实验前期,已对猪蹄甲、穿山甲抗炎作用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肯定了猪蹄甲具有与穿山甲相似的抗急、慢性炎症作用[5]。本实验病理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阑尾脓肿壁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不明显。穿山甲和猪蹄甲高剂量对减轻脓肿组织白细胞浸润,促使组织细胞、纤维细胞产生及脓腔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方面作用相似,部分动物脓肿壁肉芽组织增生和血管反应,猪蹄甲中小剂量作用则不明显,提示穿山甲和猪蹄甲高剂量具有较强的抗炎或促进炎症修复作用。
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穿山甲可降低全血高、低切黏度、RBC压积,使血沉减慢;猪蹄甲高剂量也显示出较强的作用。临床“痈证”是由于气血为毒邪壅塞不通所致,患者机体往往伴随“血淤”病机。但是肠痈大鼠毕竟是“病”的动物模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肠痈大鼠全血比黏度和HCT%增高、血沉加快而具有瘀血倾向。当然是否因大鼠因麻醉手术、饮水过少而造成的血液浓度增加,尚待进一步实验探讨。
综上所述,初步认为猪蹄甲具有消痈排脓作用,在同等剂量下,猪蹄甲的作用强度低于穿山甲,但增大剂量等效。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第2版[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074.
[2]侯士良,赵晶,董秀华,等.比较猪蹄甲、穿山甲泌乳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44.
[3]朱华,靳维荣,滕建北.猪蹄甲替代穿山甲非可行性探讨[J].中药材,2003,26(4):286.
[4]高英,吕振兰,李卫民,等.穿山甲片与猪蹄甲的成分研究[J].中药材,1989,12(2):34.
[5]李寅超,侯士良,傅曼华,等.猪蹄甲、穿山甲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17.
[6]田淑霄,李丽华,李士懋,等.穿山甲、猪蹄甲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15(2):28.
[7]殷铭,何清宇,罗连城.阑尾脓肿模型的制作及活血化瘀药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4):270.
【摘要】目的比较猪蹄甲、穿山甲对肠痈大鼠的的消痈排脓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部分阑尾,缝合相邻的肠管制备阑尾脓肿大鼠模型,比较观察穿山甲和猪蹄甲高、中、低剂量对脓肿直径、脓肿称重、病理组织学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猪蹄甲、穿山甲均能使肠痈脓肿缩小、局限,而具有抗炎或促使炎症修复作用,减轻脓肿大鼠黏、浓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0.05),猪蹄甲高剂量和穿山甲均能减轻炎症反应或促使炎症修复,且猪蹄甲高剂量组与穿山甲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猪蹄甲与穿山甲都具有排脓消痈作用,为寻找穿山甲药材的替代品获得了初步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猪蹄甲穿山甲消痈排脓
- 上一篇:财政性基建投资审查制度
- 下一篇:农民种粮综合补贴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