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美性疾病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1 05:14:00
导语:损美性疾病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理论,容颜的荣衰与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在五脏之中肝、脾与皮肤美容关系非常密切,肝、脾的功能失调,是导致损美性皮肤病及容颜早衰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有必要重视调理肝脾。
【关键词】损美性疾病;肝脾;辨证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美容意识越来越强,中医理论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特点,在皮肤美容方面受到更多关注。中医美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的药物、食膳、针灸等多种手段治疗损美性疾病,对人体皮肤进行养护、调理,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抗衰、驻颜的目的。但从整体来看,“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容颜的荣衰与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若脏腑功能正常,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则肌肤健康、美丽,才能青春常驻;若脏腑功能失调,则肌肤出现晦暗、粗糙、皱纹、痤疮、黧黑斑等。在五脏之中肝、脾与皮肤美容关系非常密切,肝、脾的功能失调,是导致损美性皮肤病及容颜早衰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医美容以及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有必要重视调理肝脾。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1肝、脾与皮肤美容关系的理论基础
1.1脾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是皮肤美容的基础中医美容观是以脏腑精神气血充盈为基础的整体健美观。美的不一定健康,但健康的就会给人以美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气血盛则髯美”,并可“美眉以长、耳色美”、“气血和则美色”。脾位居中焦,脾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得以化生精微,精微得以升散,营养五脏六腑、五脏精气充沛则两目炯炯有神,面色红润光泽;营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则筋骨强健,肌肉满壮,肤如凝脂[1]。所以脾胃功能正常是皮肤美容的基础。
1.2肝藏血,主疏泄,是皮肤美容的保障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也。”肝血充盈,则面色、爪甲红润,双目明亮,关节活动灵活,体态健壮。肝主疏泄,主要关系到情志和人体气机的调畅,人的情志活动除心所主之外,还与肝密切相关,肝气调达,则心情舒畅,气血平和,肌肤细腻、光泽[1]。肝主疏泄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均依赖于肝的疏泄。肝的功能正常则能调畅人体全身的气机,使气机畅达,又可协调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从而维持整个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协调平衡,对美容极为有益,是皮肤美容的保障。
2肝脾功能失调与损美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肌肤的健康与否可直接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特别是当肝、脾的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体表的反应。
2.1脾的功能失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在五行属土,主黄色。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均可导致脾的功能失调,生化输布障碍。若脾的功能失调,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血化生不足,营养物质缺乏,则脏腑、肌肤失于濡养,使人面色枯黄无泽,皮肤粗糙,肌肉瘦削,精神萎靡或形成黄褐斑[1]。《外科证治全书·面尘》认为黄褐斑乃“忧思抑郁,血弱不化”而成;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停滞,出现颜面浮肿,皮肤肿胀,或湿淫肌肤生疮,如面部湿疹;如果水湿停聚化热上冲,熏于颜面可致粉刺、酒渣鼻等疾患;如水湿凝而为痰饮,溢于肌肤,则可化生肥胖症;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损伤脾阳,阳不达表,或寒凝气滞,阳气郁结于表,导致面色黧黑,形成粉刺、黄褐斑等疾患。
2.2肝的功能失调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五行属木,主青色。疏泄正常,可以协调全身气血的运行,也保证了颜面气血的畅通运行。如果长期情志过极或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气滞血淤,则皮肤失养,会变得晦暗无光;若进一步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输布障碍,则皮肤颜色会失其濡润而弹性减弱或出现皱纹;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气机逆乱,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生黧黑斑[2];肝郁血气不和,气滞血凝,阻于肌肤,则生疣疮;《眼科集成》云:“气郁血滞,伏火邪风,挟淤血而透于眼胞眼堂,隐隐现青黑之色气”(即目胞黑);郁怒伤肝,气血凝滞,阻涩络脉,体肤失养,则生白斑;情志失调,肝郁横犯脾胃,脾胃运化水谷及水湿障碍,或影响胆汁功用,则膏脂痰浊内蓄而肥胖;肝郁化火,气火上逆,则青风内障、绿风内障;气阻血淤,则口唇紫暗。肝血不足,则双目无神、干涩不舒,爪甲苍白无华,上胞下垂;血不养脏,肝火内动,或血枯生燥,风邪热毒内侵,传于肌肤,则生扁瘊;血虚阴伤,肌肤失养,则生面游风(即胞轮振跳);血虚不能上滋于唇,则唇色苍白;血不足,毛发失于濡养,则头发花白或早白;血虚毛根空虚,风邪入侵,则成油风(即成片秃发);阴血不足,肌肤不荣或血虚生风,则肌肤甲错,干燥脱屑;肝虚血燥,血不养筋,则生疵目;血亏四末不得荣,则生皲裂疮;血虚失养,则牙跟淡白,复感风邪,则龈肉缩露;血虚不能荣发,则发变黄,毛发稀疏,干燥易折。“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化生,肝肾不足是使人衰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可导致面生黧黑斑、目胞黑、目偏视、唇睑相邀、油风等损美性疾病。
3调理肝脾,美容皮肤
肝为刚脏,主疏泄而藏血,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故要保证肝的功能正常,首先是疏肝,使肝气条达而不抑郁;其次养肝血因肝体阴而用阳,肝血足,肝体得养,肝之疏泄才能正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故治疗上要健脾益气为主,其次可健脾利湿,温阳健脾。概括而言,根据不同疾病,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方法,辨证治疗。
3.1健脾益气主要用于治疗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荣于皮肤、毛发、唇、齿、爪甲所致之证。如黄褐斑,症见面斑淡褐,倦怠乏力;油风,多在病后、疮后、产后和久病气血亏虚而作,脱发渐进加重,范围由小到大,头晕唇白;上胞下垂,症见上胞提举无力,掩及瞳神,晨起或休息后较轻,午后或劳累后加重;胞虚如球,症见胞肿喜按,喜热熨,食少神疲;毛发干燥易断,或萎软纤细;肌肤枯瘪无泽,荣华颓落,弹性降低,干燥粗糙,皱纹增多等等。常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3.2健脾利湿主要用于饮食、劳倦、久病缠绵,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行津液,痰湿内停所致之证。如面游风,症见发病缓慢,皮损淡红或黄,有灰白色鳞屑,便溏;目胞黑,症见胞睑周围皮肤黯黑,胸痞,纳呆;肥胖症,症见肥胖,水肿,四肢困重,疲乏无力等。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等加减。
3.3温阳健脾、通阳发表主要用于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损伤脾阳,阳不达表,或寒凝气滞,阳气郁结于表所致之证。如粉刺、黄褐斑等疾患,伴面色黧黑,或无华,手足畏寒,易感风寒,女性常伴月经推迟,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常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汤等加减。
3.4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常用于肝郁日久,气滞血淤所致之证。如黧黑斑肝郁气滞型:证见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口苦,纳差,斑色黄褐,形状似地图或蝴蝶,女性常伴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常用方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加减。
3.5疏肝健脾,养血活血主要用于长期情志过极或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气滞血淤,进一步横逆犯脾导致脾失健运,气血化生、输布障碍之证。如黄褐斑,主要表现在面颊或面部其他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斑疹,无明显的瘙痒,但严重影响美观。中医传统认为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但通过临床观察,本病的发生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肝郁失其疏泄,横逆犯脾,日久脾失健运不能生化精微,气血两亏,不能升清降浊,浊气上泛,不能运湿,湿郁化热,湿热浊气熏蒸,发生黄褐斑。采用疏肝健脾,养血活血的方法,用逍遥散加减,有较好的疗效。
总之,多种损美性疾病的发生或人的早衰,多与人体肝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因此,中医美容以及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有必要重视调理肝脾。
【参考文献】
[1]张湖德.实用美容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5.
[2]彭庆星.美容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7.
- 上一篇:半夏与水半夏鉴别研究论文
- 下一篇:生脉制剂含量测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