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简谈中药炮制
时间:2022-10-19 09:10:00
导语:独家原创:简谈中药炮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今天,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多,本文就着重简谈下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炮制影响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炮制是多方面的,有多种方法。对一般药材炮制加工而言,往往是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有几方面的意义,这些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根据处方、调剂和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除去杂质,利于储藏便于调剂和服用,降低有毒成分及不良反应,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性能。如蜜灸款冬花,蜂蜜的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不同,其功效也不同。所以要求临床处方必须对症。如当生用者而用炙,当炙者而生用。例如:大黄,临床用药时必须十分注意生用炙用。生用气味重浊,当生用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胃气。据试验分析结果,大黄经酒炒后,结合性蒽醌有所减少,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熟大黄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鞣质只减少一部分,因此,泻下作用缓和,收敛力亦有减弱。所以在临床上只有掌握大黄的各种炮制作用才能正确应用,根据病情辩证施治,合理的选择炮制品,对症选药,从而提高药物应有的疗效。
一、提高溶出率,增强药物疗效
有些药物必须经过炮制,有效成分才能溶出。其成分的理化性质、含量或各成分之间的比例都要发生改变,从而提高疗效,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药物炮制所产生的增强作用,大多早已被现代科学所验证,现实它的合理性。例如:何首乌,生用性兼备通泄,多用于解毒、滑肠,而加黑豆汁蒸制后,所含具泻下作用的成分-结合性蒽醌类衍生物水解成无泄下作用的游离蒽醌类衍生物,还原糖也增加。故制品无滑肠作用,而主补肝肾,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所以,炮制药物的方式方法多种各样,要有目的地运用炮制,使药物更有利煎出,使用药按照临床用药要求,发挥最佳疗效。
二、破坏毒性,保证用药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不良反应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需要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不良反应。如半夏辛温有毒,生用有毒刺激咽喉,炮制后则减低毒性并缓和药性;如草乌有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炮制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汉代张仲景提出,麻黄“生含人烦、汗出不止耳”。说明麻黄生用友“烦”和“出汗多”的不良反应,用时“皆先煮数沸”,则可降低其不良反应。
三、改变药性,扩大用药
中医采用寒、热、温、凉及辛、甘、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炮制可改变药物寒热之性,如生地黄性味甘寒,能凉血止血,经蒸制后为熟地黄,性味甘温、能滋阴补血;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增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请将热邪的作用;如款冬花、紫菀等止咳药密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
四、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臭味的药物,往往为患者所厌恶,难以口服或服后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具有矫腥臭的作用;乳香、没药气味浓烈、极易引起呕吐,若醋炙不但矫正气味,缓和刺激性,且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作用。
综行所述,笔者认为中药加工炮制是临床用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药学界同行的重视。正确炮制药物,使用药物,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挖掘和发展祖国医药宝库,扩大应用范围igeng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振东中药炮制对药效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第3期
[2]赵志欣郅景梅浅述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6期
[3]冀爱云白蓉毒性中药的传统炮制机理探析[N]-《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第1期
-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培训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独家原创:简谈中医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