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
时间:2022-12-24 10:33:35
导语:高职院校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角已吹响。中药学类实验室有责任与义务,紧扣专业和学校特色,将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实验室文化,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指管理者、实验实训员和所有实验参与者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使用中不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自身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具有凝聚、导向、激励和约束等重要功能[2]。提升实验室文化建设品质,增强实验室发展动力,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提升产学研水平、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4]。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在此背景下,高职中药学类实验室有责任和义务顺应时代发展,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突出专业和学校特色,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建设实验室文化,提高实验室效能,更好地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5]。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实验室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必须有效融入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
1.2缺乏设计
目前,实验室文化建设虽然逐步形成了安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教学文化等,但仍缺乏设计,系统性有待加强。1.3缺乏创新性在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手段方面,缺乏“互联网+”思维,未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1.4忽视课程思政建设,未发挥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目前的课程思政建设侧重于理论课,忽视了实践课课程思政建设,未能有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
2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
新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高职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在意识层面引起重视,更需在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实验中心从安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和育人文化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2.1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中药学类实验室具有专业特殊性,实践过程中涉及大量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毒性中药,无机、有机废液,中、大型生产加工设备,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等,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难度大。实验中心可从以下4方面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1)建立并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形成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校—院—实验中心”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每学年开学初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工作内容和责任目标,建立安全教学、安全实践责任制度。(2)加强并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在教育部中药品质评价综合实训基地及省优势专业经费支持下,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及装备的建设,做好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硬件保障工作[6]。同时,将各类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安全警示标识、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学生实验实训守则、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统一并上墙;严格要求实验参与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按照应急预案果断处理。(3)实施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准入考试。将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准入考试纳入学期教学计划,针对新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专题培训,达到学时要求且通过线上实验安全知识考试才有资格进入实验室学习。每学年初,对新入职教师(包括本学期第一次带教的教师)和全体实验员进行线上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95分以上为合格。(4)多维度实施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设立实验室安全月,开展主题宣传、学生知识竞赛或征文、消防演习等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技能贴士等;建设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实行全流程管理,包括采购审批及备案、领用登记、保管使用、废液处理等,实现信息化管理,全程留痕;实践教学中,将安全教育纳入其中,时刻绷紧安全的“弦”;适时组织师生参观省内其他高校实验室,学习同行经验,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2.2天人合一,完善实验室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实验室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实验参与人员认同的行为规范,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也是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依据[7]。目前,我校建立《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验实训工作规范》《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实训室安全准入规定》《实验实训室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将其与省实验室管理相关办法和《国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合编为《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学院根据实验室特点,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如《显微互动实验室管理办法》《中药化学实验室管理办法》《中药炮制实训车间管理办法》等。在制度建设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切实做好组织监督工作,保证各项制度规范执行。信息化时代,积极推动“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建设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实验课程与项目、考核评价等实行多维度管理。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使实验室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同时通过平台构建,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全面推动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2.3调和致中,优化实验室环境文化
实验中心建成于2018年,建造之初便按学科和功能合理布局,安全、环保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楼的走廊墙壁除悬挂相关规章制度外,还有中医药名人画像(如华佗、葛洪、孙思邈、李时珍、屠呦呦等),并附上其主要成就。实验室内部根据不同专业张贴特色古训,如中药鉴定实验室为“真不二价”;中药炮制实验实训室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中药调剂实验室为“医者,是乃仁术也”等。同时,配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在实验室、办公室和楼道公共区域放置分类垃圾桶;张贴禁烟标识,全楼层禁烟;在水槽前张贴节水标语。中药标本馆分为腊叶标本区、浸制标本区、动物药及矿物药区和饮片学习区。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展示“浙八味”及“新浙八味”药材。定期指导校中药协会学生整理摆放、保管养护。标本馆先后被认定为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和市科普教育基地,节假日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由校中药协会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中药百草园委托园林公司进行景观设计,将景观、教学和科普融为一体。定期安排校中药协会学生修整、养护,为每棵植物挂上介绍名称、种属及功效的标识牌,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2.4精勤治学,创新实验室教学文化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8],信息技术在创新实验室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OOC、SPOC、混合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真正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9]。借助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及市高校慕课联盟平台,以数字化教材和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多门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及实践、课后巩固拓展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信息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10]。同时,大力开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使实践教学过程直观、有趣、安全、环保,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提升个性化教学水平。在校、院领导支持下,多门课程完成了慕课制作,其中实用中药学、识别周围的中草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化学技术、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先后被确立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实践技能是专业技能竞赛评价的核心指标[11]。实验人员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把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竞赛内容融入相应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设置实践项目,并据此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组织全院学生参与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参加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备赛期间,全天候开放中药鉴定、显微互动和中药调剂实验室及中药标本馆,供参赛选手使用。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既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又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室作为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创新的重要场所。努力营造开放共享、求实创新的学术环境,每学期开设富有专业特色的开放项目,供全校学生选课。同时,积极配合学院师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场地、物质保障及技术支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宁波市四明大药房共建校内实验药店,作为实践基地,开展方剂与中成药、中药调剂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实验及实训教学。
2.5修合本草,传承校园文化,构建“三全”育人文化
医乃仁术。生命教育在中药学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让每个学生成为“我自己”,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性与个人价值体现[1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成为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中药药理实验有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包括大鼠、小鼠、斑马鱼等,根据实验设计,这些动物的结局都是被处死,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生命教育的初衷[13]。实践教学中,教导学生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动物,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减轻动物的痛苦。高校实验室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从属关系,两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要注重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以便更好地吸收新的养分,让高校实验室文化更具人文特色,发挥文化建设的潜在影响力。作为医药类高职院校,学校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紧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将新时代医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凝练为“药德、药规、药技”,即具备敬畏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良心制药的医药道德(药德),熟悉药品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具备良好的药品质量规范意识(药规)及与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药学技术技能(药技)的职业特质,将其融入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药德、药规、药技”融合的“三药”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中医药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作品质,竞争、安全、环保、节约的职业意识等有效融入实践教学,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结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随着我国大健康产业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验室文化建设也被赋予不同时期特殊的使命与内涵。新时代,将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中药学类实验室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实验室高效运行和各类教学、竞赛、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还能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软环境支撑,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经过几年实践,我校中药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后满意度都得到提升,2019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23%,专升本录取率为22.14%;获得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取得“零”的突破。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多名学生担任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中药品质评价综合实训基地被认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刘国瑜,张英.试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文化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107-110.
[2]陈浪城,吴福根,邱伟青.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73-276.
[3]夏晖,孔晓李,李平.互联网+背景下经管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169-170.
[4]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54(3):192-194.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6]聂立华,何御舟,王秋芳,等.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257-258.
[7]段书凯.提升实验室文化建设助推实践育人实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174-178.
[8]任友群.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8(6):27-28.
[9]夏晖,孔晓李,李平.管理与技术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196-199.
[10]王翰华,阮洪生.基于泛雅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高职课程《中药化学实用技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5):519-521.
[11]杨伟群,陈亚东.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作用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63-167.
[12]邓静,王丹,张慧兰,等.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7,30(2):78-80.
[13]朱文赫,侯建成,马赫,等.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2):1441-1442.
作者:王翰华 阮洪生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研究
- 下一篇:新媒体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