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

时间:2022-08-13 04:51:42

导语: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

摘要:提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地方院校的C中医药大学为样本,通过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中医药行业的不断升级,业内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中药学专硕”)的需求和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吉林省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学专硕供求矛盾更加突出。C中医药大学作为省内培养中药学专硕的主要单位,是提升中药学专硕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因此,科学分析中药学专硕培养现状,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实践中提高中药学专硕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地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硕培养现状分析

1.1培养目标及特色

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硕培养主要依托于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是吉林省首批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年被列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药学学科在54所高校中,排名第10,进入前19%。中药学学科在深化服务地方中药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加快省内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中医药法规体系建设,打造道地中药材优质品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掌握中药学学科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流通、中药炮制和鉴定、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吉林省中药材产业需求为导向,将岗位所需倒挂融合进培养方向与培养方案中,积极调研并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近些年来,为省内外中医药行业,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突出,适应岗位要求的中药学专硕。C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硕培养采取项目引导原则,共分4个方向,为中药制药技术方向、中药分析与检验方法方向、中药资源与鉴定方向、中药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方向。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将学生纳入自己的研究计划当中,学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以研究方向为引导,以课程学习为基础,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实践、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不同,将学生安排到药品生产企业、临床医院、药品检验所等单位,进行为期不少于12个月实践教学。

1.2课程教学

中药学专硕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围绕四个培养方向展开,专业学位课程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以学生掌握学科必备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够适应产业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为培养目标。学科将理论课压缩到第一学期,使学生更早进入课题组,突出在真实环境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丰富选修课数量与内涵,注重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相衔接,并提前设计联系实践地点,提前与实践基地沟通;将理论课时减少至28学时,突出不同学科差异,培养多类型人才;开展虚拟仿真、整合课程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校外优质资源,邀请知名药品生产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学生授课,讲授企业实际需求与要求,为中药学专硕发展把握方向。课程中加入中药学进展及各方向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尤其是注重大健康产业及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迅速响应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1.3实践教学

实践性是中药学专硕教育的显著特征。实践教学既是中药学专硕教育的重点,也是其难点。中药学专硕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托于双导师制,即校外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课题实施、学位论文实践部分指导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研究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研究经费、对研究生的课题和学位论文负责。实践中注重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衔接,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最佳配置,强调论文选题与研究方向及相关产业相结合原则,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实践过程管理,高等中医药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中药学专硕实践的评价标准,确保其符合中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并能如实反映中药学专硕的真实能力。

2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双导师制衔接缺失

双导师制是中药学专硕培养过程的一大特色,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中药学专硕的培养质量。目前,双导师制在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硕培养中广泛实施。在中药学专硕培养过程中,发现校内导师普遍欠缺生产一线的工作思维和经验,存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联系实际应用不强的现象。校外导师缺少指导中药学专硕的经验,同时也受到核心工艺保密等限制。在中药学专硕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导师之间依然缺少足够的沟通。除了共同指导中药学专硕的工作外,校内外导师还分别承担着教学、科研或生产的工作,校内外导师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校内外导师互动次数不多,进而引发的交流不顺畅的问题,将使得在中药学专硕培养中无法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1]。

2.2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课程学习是中药学专硕掌握中药学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对于中药学专硕而言,课程学习的情况将直接影响中药学专硕实践环节的进行。课程结构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2)非学位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3)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药学专硕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大多还以讲授为主,对专业实践环节的影响不显著。目前,中药学专硕教学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课程的区分度不大,课程内容更新不缺少案例库的开发和应用,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环节关联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少实践动手能力[2]。在授课过程中,教学理念相对陈旧,课堂上缺少创造性。

2.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等中医药院校和企业(包括医院、药检所等)是中医药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但随着中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其中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有些仅限于联合培养中药学专硕,或是限于联合申报纵向科研项目、完成横向课题研究,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导致在教育资源、科研力量等方面协调性和积极性较差,存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企业在中药学专硕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内容等环节中,参与程度不高,导致中药学专硕在前期培养过程中,有过于偏好学术的倾向。

3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硕培养的对策

3.1建全校内外导师交流平台

在中药学专硕的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应该各司其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中药学专硕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中药学专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外导师合作培养中药学专硕,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既可以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通过完成纵向课题等形式,解决行业内问题,也可以以校外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通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进行理论总结,完成学位论文。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应该积极为校内外导师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如举办学术研讨会、校企座谈等活动,激励校内导师走出高校,邀请校外导师走进高校。聚焦学科研究方向,围绕上市和在研中药共同开发合作课题,一共攻克中药生产、质控等方面的瓶颈与难题。

3.2丰富案例库教学

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生产需求为目标,找准中药学专硕的发展重点和研究领域,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专业理论授课核心内容应为:1)中药材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2)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应用;3)中药健康产业及中药资源分布情况;4)现代数据分析技术。特别是重视中药学专硕主干课程的案例库建设,要依托中药学学科优势和地方中医药产业特点,围绕药品生产、研发、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凝练产业需求提炼实践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编写及应用案例库。案例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医药产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进入到实践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逐步增加对案例库建设的经费支持,在学科绩效考核中,将案例教学设为考核指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案例库内容,既服务于中药学专硕人才的培养,也推动学科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产业与行业关键问题,更好地服务吉林省医药产业。

3.3推动校企全面合作

高等中医药院校与企业(包括医院、药检所等)的合作要进一步深化,从中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岗位胜任力入手,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实践大纲着手,不断优化中药学专硕培养体系。邀请校外专家共同开发突出实用性的中药学专硕教材,同时,邀请更多的行业专家进行理论课程授课,培养中药学专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研究过程中,确保学位论文紧密结合中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药品研发、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以学位论文为载体,解决生产一线问题,培育学生的代表性应用性成果。积极打造校企联盟,加速高等中医药院校与企业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的互相流动,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3]。

4小结

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培养中药学专硕人才的重任,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对中药学专硕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做好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逐步完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沟通机制,高等中医药院校与企业的协同机制,共同开发优质的案例库资源,培育代表性应用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中医药产业输送更多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中药学专业人才,助力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海艺,唐云丽.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J].山东化工,2020,49(8):213-214.

[2]付小梅,裴建国,吴志瑰,等.“中药鉴定学”案例库建设及教学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124-125.

[3]邹登峰.建立校企战略联盟推进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26-27.

作者:李敬超 赵阳 罗浩铭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