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医学科学的人文价值
时间:2022-03-18 10:07:00
导语:剖析医学科学的人文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医学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医学的本质特点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医学与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医务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医学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使人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以全面发展,使医学的科学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这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华所在。医学不仅仅要把病人当作一个生物体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的人进行治疗。医学这种人为和为人的显现事业是与人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医学是爱人、救人、帮助人解除痛苦的科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医学必须具备关爱人的品格。医学既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又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医学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人文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而且对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具有意义和价值。
2医学学科的人文向度
艾钢阳在<医学论>一书中强调:“无论科学性如何强的医生,如果没有艺术之光的启示,也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医生。”医学专家黄家泗教授说:“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受物质环境的支配,也受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的影响。因此,医学又是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把医学简单地看作纯自然科学,而忽略它的浓郁的人文性。把医学与技术的界限区别开来,将人文精神纳入到医学范畴内,这样才能够完整地认识医学。
由于人是有意识的,是社会性的人,所以在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大量实践证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变化对人体疾病有越来越多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就表明了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医学的人文性基础是医学的“为人”的目的,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医学的社会功利价值与人类生命价值。在医学认识中只有将医学知识、医学研究及操作的态度与方法,协同于人文知识、态度与方法,才能实现医学认识的道德责任,才能实现医学“为人”的完整意义。祖国医学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形成了辩证施治、脉诊、针灸等一系列重要的诊治方法,将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从而达到诊治病人生理、心理疾患的目的。因此,忽视人文价值导向,医学就不会达到其初始的治病救人的目的。
3医学目的与医学宗旨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机会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是单程票。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生命的时间又显得那样的短暂。热爱生命是医学的核心,救死扶伤是医学人道主义的目的,是医学职业精神的精髓。医学目的追求的是广大人群的健康。而不只是减少患病人群的痛苦。医学就其社会职能与研究对象而言,必须兼顾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及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构成大医学观,向整体医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医学应当追求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全方位的良好状态与舒适。而不单纯是没有病痛。中医历来以“治病必求于本”和“养生莫若知本”为其实践宗旨。在科学与文明均高度发展的21世纪,以健康为目标,努力发掘和发展人的健康动力,谋求人的身心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发展,应是现代医学为人类服务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对于人类生命质量全方位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医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对生命和生存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健康的新内涵扩展至“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满状态”,而不是单单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富有个性特征的心理治疗在医疗实践领域广泛运用;多元化医学理论下的医疗方法在实践中的增长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以上因素导致医学的人文属性日益显现,导致医学以人为本,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行的理想服务的目标日趋突出。医学是人的科学,它对百姓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4医生的人文品格
作为医学主体的医生,其非技术因素与医疗技术因素一样,如仁爱之心、社会道德在医疗过程中的内化等,都关联着病人的健康。这种非技术因素原本就是以优良的人文素质为基础,只有蕴含人性与修养,积极掌握相当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法律、伦理和艺术等人文知识的人,才能担负起医学合理发展的使命。同时,在医疗过程中对疾病本质的准确把握,也需要涉及到人文领域、社会领域的变化,从这种动态变化中获得医治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失和的渊源以及应对策略。医务工作者要想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贯穿了人的一生。这个过程就是医务工作者把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扬善弃恶的内心信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开展两种对立的医德观念上的斗争,择其善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医德修养的实质。有高尚的医德,对一个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康德的名言:“没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It],就足以说明道德特别是医学道德对医务工作者之重要、关键的作用。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师,都十分重视人文修养,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进行修养。他们的这种道德修养对他们的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使他们成为闻名于世的大医家。
5医学模式的人文复归
十多年来,现代医学模式在卫生界领导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已经达成共识,并以此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临床诊断不断增添新内容,疾病治疗的概念也不断向外延伸。2003年初SARS对人类的袭击,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传染病不只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也是一种心理危机,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其传播速度和波及范围比疾病本身更快、更广。尽管有些传染病的病死率并不高,但它所产生的心理冲击却可以引发一场社会心理危机。例如SARS的死亡率为8.49%,但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不安,破坏了人们原有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秩序。SARS引起的恐惧导致了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信任的危机,甚至有人患上了“SARS恐惧综合征”。
由于SARS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人类尚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人们惧怕这种可怕的病毒,担心通过与SARS病人和相关人员的接触而感染这种病毒。但是这种“惧怕”和“担心”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发展成对一些人的“歧视”:歧视对象从SARS患者、疑似病人、与他们有过接触史的人到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排除SARS感染的疑似病人、战斗在防治SARS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他们的家属,甚至于疫区的所有人。这说明,传染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并不只局限于患者、患者家属及与他们有过接触的朋友、邻居与同事,同样医务工作者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仅冒着被感染病毒的危险,而且还被同事和朋友所回避。他们为患者的死亡感到悲哀,对回天乏术感到无奈。有些医务工作者在与非典战斗的战场上是英雄,可离开医院后却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对人们而言,SARS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这场灾难面前,人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产生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是很正常的。
现代医学模式的实质在于从人的本质、从人的社会性出发,强调健康基于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强调社会文化因素是疾病与健康的第一因素,体现了医学模式的人文复归。因此。在医学实践中倡导人文关怀是必要的,医学从其产生至今,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发展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已经为国际上绝大多数学者所肯定,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实践之中,成为引领当代医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但是,突如其来的SARS既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共卫生工作严重缺陷的教育课,也对现代医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医学模式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必将促进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完善。
6人文社会科学对分子生物学的指导
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医学科学的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必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带动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21世纪高科技向医学领域渗透,将使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发生质的飞跃。
现在,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几乎还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细胞水平,所报道的一些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还不够成熟,能够彻底阐明问题的、特异性很高的与疾病相关的分子事件尚未发现,对于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有效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尤其是目前有些医务工作者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时,往往采用“线性思维”的模式,缺乏整体综合分析观念,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无济于事。事实上,这样的研究虽然也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却不大可能说明实质性问题,因为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分子水平的研究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研究结合起来,尤其是必须与人文社会包括伦理学的要求与发展紧密相联,这是研究生命现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都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命是一个整体,细胞和整体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其背后涉及许多基因控制的一系列分子事件。因此,按照整体综合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结合各种高新分子技术,针对不同的疾病,深入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研究,尽快获取各种疾病在发生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分子事件和关键的步骤或特异性的基因行为,才能为临床医学提供有利的预防措施以及诊断线索和治疗靶点,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7医德的文化滋润
文化人格在医学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孱弱的文化人格导致对生命缺乏挚爱,处理一切事物苛求严缜而忽略热情。现代医学扎根于现代科学的根基上。也需要人文科学予以填充。在医疗技术的认识上。存在以医学科学价值代替其他价值,以医生的价值观念代替病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情况。这也正是医学与社会、伦理、文化传统产生某些摩擦的重要原因。医学的本质就是对生命的关爱,而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医学的文化价值教育对青年医生的成长比对他们进行知识的教育更为重要,它为各级医生的成长提供了一种广阔的文化背景。只有在这种文化综合体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家。
建立在厚实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技术不等于文化,掌握高技术的人不一定人文修养就高。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人文性的认识,可以增强其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力,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当然离不开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的教育,同样也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来浇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时刻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人往往善于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因为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比较方面他们更具鉴别力。只有文化能穿越人生的任何荆棘沼泽,光照人生的价值和尊严。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对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常常是有益的支持,人才的优秀品质有赖于大量人文学科的知识构成。如果医务工作者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而对中外历史、文学知识缺乏了解,语言文字能力欠佳,那么他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更难以在医学事业上有所建树。
引入文化价值观,就是要医务工作者从一开始就参悟生命,了解人性,坚定医疗信仰和文化表达方式,分辨医学领域中的金钱需求与人格操守,澄清医生的价值不会也不能完全体现于金钱的价值,从而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在大环境里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握住医学真实的灵魂和方向。8医学高新技术的人文内涵医学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维护人类的生命、促进人类的健康;有利于人类防治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水平和促进人类普及现代医学知识。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医学高新技术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它的应用使医学面对一系列难题。诸如医患双方情感交流日趋减少;其费用之高让有些自费患者望而生畏;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虽具有高效、准确等特点,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放射线、同位素和微生物污染等。因此,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应该凸现出人文精神,要把握人在医学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核心地位。没有人文导向的医学技术,要么对人类毫无价值,要么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2】。
因此,医学高新技术应当始终如一地发挥出对人们生命健康长远的关爱作用,达到技术和人文价值的融合。医务工作者应正确处理好医学传统技术如望、闻、问、切和常规检查手段在医疗实践应用中与医疗高技术的关系,培养认真踏实、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在临床实践中,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有效,预防更可靠。作为医学道德的核心,医学人道主义强调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主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都应服务于这种目的的实现而不能与之相悖。在医疗高新技术进行诊治才能挽救其生命时,即使患者暂时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也应给予积极的检查治疗。
医疗高新技术的使用由于收费高,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因此首先要选择其适应症范围,不能任意扩大适应范围。对疾病的治疗没有积极作用的检查不宜让患者做。对于患者的治疗,简单、较低级的检查治疗能够达到同样疗效的,就不要选用复杂的高级的手段,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选择费用低、副损伤小、安全系数最高的手段。所以在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中,我们还应该以清醒的、理智的态度走出科学技术主义观念,充实医学体系中人文价值的本质,健全以人为本的导向,切实地实现医学科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赢”作用,使医学高新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为人类的健康有效、积极服务的宗旨。
- 上一篇:全县财源建设紧急通知
- 下一篇:谋划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