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并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1 04:43:00

导语:针罐并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针罐并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针罐并用治疗急性扭伤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90例采用针刺加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统计,治愈46例(51.1%),好转42例(46.67%),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疗3d后统计,治愈23例(38.33%),好转27例(45.00%),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治疗组施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罐并用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刺;留针拔罐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扭伤后立即出现以腰部剧烈疼痛,腰肌紧张,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笔者采用针刺加留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收治15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留针拔罐)和对照组(口服西药组)。治疗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d,最长27d;中医辨证属气滞血淤证61例,湿热内蕴证29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0.5d,最长25d;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证41例,湿热内蕴证19例。两组病例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拟订:临床表现以腰部有明显的扭伤史,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腰肌和臀肌痉挛,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X线及CT摄片腰椎除有生理弯曲改变或有度脊柱侧弯外无其它异常。全部观察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排除腰椎骨折及腰椎间盘突出等症。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全部病例均不采用任何药物,仅用针刺加留针拔罐。治疗组主穴取后溪(双)透合谷(双)、肾俞(双)、命门、阿是穴。气滞血淤证配三阴交(双)、阳陵泉(双)。湿热内蕴证配腰阳关、委中(双)。操作方法:先令患者取站立位,两手微握拳取穴,用华佗牌30号2~2.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依次取两手的后溪穴透刺合谷穴(针尖在合谷穴皮下不刺透),行捻转泻法得气。此时患者有强烈针感,以针感压倒痛感。然后鼓励患者最大限度地活动腰部,尽量向受限方向活动。注意开始时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随着针感的加强,可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在此过程中如后溪穴针感减弱,再捻针促使气至后继续进行腰部活动。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腰部活动自如或有所好转后再出针。出针用泻法,摇大针孔慢慢出针不按压。出针后再令患者取俯卧位,取肾俞(双)、命门、阿是穴直刺0.5~1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用闪火法留针拔罐,留罐10min,起罐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擦干流出之淤血,然后用手掌轻微按压片刻即可。上述治疗1次/d,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片(规格:25mg)、地塞米松片(规格:0.75mg)、维生素B1片(规格:10mg)、安络痛片,各2片/次,3次/d。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疗标准》[1]拟订,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为治愈;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为好转;腰部疼痛减轻,症状无改善为未愈

3.2治疗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治愈病例所用天数见表2。

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处理,χ2=10.67,*P<0.01

表2两组治愈病例施治时间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处理,χ2=6.9,*P<0.01

经统计分析,治疗结果两组相比,P<0.01,疗效显著。证明针刺加留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施治天数相比,P<0.05。特别是前1天、2天疗效非常显著,立竿见影。提示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针刺加留针拔罐治疗天数明显少于口服西药组。

3.3随访情况治疗组治愈46例中,经1年的电话随访无复发;对照组治愈23例中,有4例在6个月内复发,经用针刺加留针拔罐治疗后痊愈。

3.4典型病例男,46岁,于20010603就诊。主诉:3d前因搬重物扭伤腰部,疼痛严重,不能翻身及坐起,动则剧痛。曾在当地医院多次口服西药治疗无效。查:患者腰部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腰部疼痛以右侧为甚,局部微肿,肾俞穴处压痛明显,并向两胁下放射。X线摄片示脊柱侧弯。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中医证属气滞血淤。即采用站立位,双足略分开与肩同宽,常规消毒后取双侧后溪穴透合谷穴直刺,进针后双侧同时行针,强刺激3~5min后患者感觉酸麻胀。此时,令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动作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活动10~30min,其间间断行针,直至腰部活动时听到轻微“喀哒”声为止,泻法出针。出针后患者取俯卧位,在肾俞(双)、命门、委中(双)穴处针刺得气后行留针拔罐,留罐10min起罐出针。当时患者就能站起弯腰走路等正常功能活动。1次而愈无复发。

4讨论

急性腰扭伤是因腰部剧烈运动或负重不当、跌仆牵拉以及过度扭转等外伤所致。本病发病急骤,局部淤血内阻,气行不畅,络脉不通或兼夹湿热之邪。发病部位多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病机的重点是淤血内阻络脉不通。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本疗法采用后溪(双)穴透合谷(双),是因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手太阳与足太阳为同名经,同名经脉气相通“输主体重节痕”[2];后溪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气导原于肾间动气[2],肾与膀胱相表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针刺后溪透合谷穴,能使气至病所,行气血而通经络,使受伤组织功能恢复正常。肾俞、命门治腰肌强直;腰阳关助阳散寒化湿;阿是穴是病变部位在体表的阳性反应点;委中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3]。诸穴相配、针罐并用、相得益彰,更能加强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4]之功,从而使腰部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而疼痛消失。

【参考文献】

[1]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1.

[2]扬甲三.腧穴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

[3]扬长森.针灸治疗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1.

[4]石学敏.针灸治疗学,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