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4 04:11:00
导语:药价虚高对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药价
从1997年至今,国家已经连续24次对药品进行降价。然而,当前我国药价虚高现象仍相当严重,消费者并没有感觉药费开支少了多少。卫生部2005年3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在2003年达到了108.2元,比1998年增长了57.5%,而每次住院费用达到了3910.7元,上涨了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此,我国约有48.9%的居民选择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但分析深层原因,药价虚高其实是一个体制性问题,单靠行政指令性降价或取消医院药品进销差价等措施,无法扭转药价虚高的局面。
1问题与原因分析
1.1药品定价机制不科学,推动药价从源头开始节节攀高现行药品定价政策,在生产环节主要采取社会平均成本加成;在医疗机构实行以中标价为基础,顺加规定流通差价率的作价方法,价格高的品种顺加低差率,价格低的品种顺加高差率,一般的流通差价率为15%。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回避因招标带来的降价风险,尽量报足成本以保证药品上市后的各种费用支出和足够大的折扣、回扣空间,以致造成源头药品定价就虚高。作为医疗机构,为了获取药品进销差价,热衷于销售进口药、新药及高价药。例如,实行药品招标采购的本意是要降低药品价格,事实上对大部分降价的药品或者对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老药品,要么被医院招标时替代,要么供应商无货供应。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院已经存在的“多卖药、卖贵药”的利益取向,由此药价虚高现象很难抑制。
1.2医疗机构垄断处方,使患者没有选择社会药房购药的余地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医药分业管理,医疗机构基本垄断着药品终端消费市场。据统计资料表明,医院药品消费要占到药品终端消费的80%以上,占医疗总费用的50%以上,其中镇乡卫生院更是高达80%,而实行医药分业管理的欧美国家,其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例均在14%以下。
2004年8月10日,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除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戒毒药品外,任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得限制就诊人员持处方到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药品零售企业购药。”为控制处方外流,一般综合性医院都采用无纸化电子处方,看病后患者拿不到处方,没有选择社会药房购药的余地,只有接受医院的药价。
1.3医疗机构定性错位,患者享受不到非营利性医院药价的实惠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将医院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据统计,在我国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医院占97%,营利性医院仅占3%。实际上,政府很难以足够的财力维持非营利性医院的生存与运转,这样一来,以非营利名义存在的医院几乎都变成了营利性医疗机构,千方百计垄断患者处方外流,获取药品进销差价。在这种医疗市场结构中,尽管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但没有真正起到平抑医疗市场价格的作用,长期以来,享受低保群体的患者没有非营利性医院就诊的选择余地,当然也享受不到非营利性医院药品价格的实惠。
1.4医院产权改革滞后,阻碍药房参与药品市场的公平竞争医院之所以存在药品价格虚高、开大处方等顽症,主要在于起平抑医疗市场价格作用的非营利性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在现有政策下,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一般虚置,出资人不管医院资产,医院经营者无权处置医院资产。在这种产权制度下,一方面医院经营者很难站在医院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另一方面,还使得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法取得根本性突破,医院人浮于事,缺乏活力,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公立医院既然得不到财政的足够补偿,那么就不会主动将医院药房推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所以药品价格也就很难降低。
2改革与对策
2.1改革药品定价机制,使药品价格更加趋于合理建立药品定价审计和听证制度。实现药品定价与新药审批一体化管理,建议由药品价格管理部门、药品质量监管部门、审计部门联合设计药品定价审计机构,对上市药品的价格进行动态监管和审计;在政府对药品正式确定价格以前,通过听证会增加药品定价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并将听证的结果进行网上公示,收集社会相关方面的意见信息,综合各种因素后确定最后批准的价格。
在此基础上,实行市场价格机制校正政府定价,即利用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成交价,及时校正政府定价;同时实行同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限制,特别是对仿制药的价格,可借鉴法国政府的做法,强制压低其价格。
2.2实行医药分业管理,使医院药价与社会药房接轨医药分业管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医药分业被欧美大多数国家所选择,实践证明是一种提高医疗技术、保证合理用药、降低药价虚高行之有效的办法。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8个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中就明确指出“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要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
为推进医药分业管理,第一步应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收入统一由卫生行政部门分配,合理的收入拨还医院用于事业发展;第二步将医院药房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经营机构,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法人代表与医院法人代表可合二为一;第三步,彻底实行医药分业管理。实施医药分业管理后,医院门诊药房仅仅留一些急救类药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等。
2.3实行营利与非营利分离,降低公立医院的医药费用加快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的分离。一方面,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医疗卫生领域,参与公立医院技术改造,促进大部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转型,逐步变为市场化的营利性经营实体,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化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由政府购买和分配留下的少数综合性医院、专科特色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精神康复医院等)、镇乡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代表政府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技术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从根本上降低享受基本医疗群体的医药费用负担。
2.4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公平竞争降低医药费用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为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前置条件。产权制度后,医生与医院的关系成为劳动合同关系,使人才合理流动成为现实,在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各种所有制的医院自然会树立品牌意识,自觉控制医疗成本,尤其是我国有条件开放医疗市场后,国外资本、医疗技术设备等将进入国内医疗市场,参与平等竞争,医疗费用、药价虚高自然就会因竞争而降低;同时,使政府能够用更大的财力购买和分配基本医疗服务,将节约下来的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一方面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另一方面发展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保证广大低保群体能够真正享受基本医疗的实惠。
- 上一篇:审计局长在科学发展观的剖析材料
- 下一篇:审计局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