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冠心病治疗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30 02:55:00

导语:中青年冠心病治疗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青年冠心病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对中青年冠心病人的分型辨治疗效。方法:从分析中青年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出发,辨证论治。结果:发病原因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气滞血瘀、湿浊痰阻有关,治以疏肝理气活血、益气化痰通络为原则,并随证加减,重视生活调理,收效良好。结论:中医药治疗中青年冠心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中青年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小于60岁者,近几年来,其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笔者重视从病因病机分析入手,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病因病机

中青年冠心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1)七情内伤: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竞争激烈,忧思恼怒,情志抑郁,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而致心痛。《灵枢·口问篇》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杂病源流犀烛》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心痛也”。《薛氏医案》也认为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所以,七情内伤,是引出本病的常见原因。(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饮酒过度,膏梁厚味,损伤脾胃,则浊气壅于脾胃,致其运化失常,湿浊内蕴化热,热灼津伤,令心脾气化失职,亦可化为痰浊脂液,气血受阻,虚里阻塞,致气血凝结而发胸痛。(3)劳倦内伤:中青年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易体力透支,劳伤心脾,损伤气血,以致出现心脏气血不足,心气虚,鼓动无力,清阳失展,血气壅滞,发为心痛,此外,心气心血不足,也可由七情所致,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4)过度安逸,活动减少,久坐久卧耗气,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致血行不畅,脉络不和而发胸痛。

2分型论治

2.1肝郁气滞型此型为忧愁思虑,肝气郁结致气机失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而发胸痛。症见:胸闷隐痛,烦躁易怒,神志抑郁,两胁胀痛喜叹息,舌质紫黯,苔薄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血通脉。方用四逆散合丹参饮化裁。处方:柴胡10g,白芍25g,枳壳12g,甘草8g,丹参18g,檀香10g,砂仁3g,红花10g。四逆散疏肝理气,丹参饮行气化瘀,两方合用共起理气活血止痛之功,如有热象加牡丹皮15g,山栀子12g。

2.2痰浊壅滞,痹阻心脉型此型多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水湿运化功能失调,聚湿生痰,痰浊留踞心胸。症见胸闷痛时作,心悸气短,倦怠乏力,体胖,痰多,小便清长,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暗淡,舌胖有齿印,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无力或滑。治宜健脾益气,宽胸化痰。方用十味温胆汤。处方:党参20g,五瓜龙30g,法半夏10g,陈皮6g,枳壳10g,甘草8g,炒枣仁18g,远志8g,竹茹10g,石菖蒲10g。诸药合用,起益气调中,养血活血,化痰通络之功。痰浊蕴久,一则可生热,致痰热壅阻,临床则见胸痛胸闷,痰稠,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豁闭止痛。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二则可影响血液运行,致痰瘀交阻,临床表现心痛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腻等症。治宜化痰活血通络,方选二陈汤合丹参饮加减。

2.3气虚血瘀型此型多为久坐久卧,缺乏运动,久卧耗气,气虚血行无力而瘀阻心脉。症见胸闷胸痛,痛有定处,遇劳即发,心悸气短,肢困神疲,体胖乏力,舌质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治宜活血通脉,方用补阳还伍汤加减。处方:赤芍20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5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方中黄芪补气,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全方起到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3讨论

从中医角度看,中青年冠心病是病位在心而密切关联脾、胃、肝、肾及血脉之全身性疾病,本病病机责之于“本虚标实”。本虚者,因缺乏运动,体力透支,思虑过度,耗伤心脾引起心之气血不足。标实者,系膏粱厚味,七情所伤产生之气滞、血瘀、痰浊闭塞心络,痹而致痛。辨证论治,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病因、病机,前人说“临症察机,使药要和”,寻找确定发病原因,审因论治,抓住导致疾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确定治疗原则。(2)要注意“脏腑相关”,强调“心胃”同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1]中就用了不少治胃药,确是经验总结,现代生活水平高,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脾胃升降失职,痰浊阻络,治疗要健脾消导,使其恢复升清降浊的功能,提高疗效,缓解期可用保和丸调理。(3)注意补气化痰:在临床中发现,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过食肥甘,缺乏运动,造成气虚湿浊痰阻为患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治疗应着重从脾胃入手,治以补气化痰,痰化气行,则血亦行。(4)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病随情志变化加重,两胁不适,胸闷气憋,脉弦,分别选用四逆散,逍遥散之属可取得效果。(5)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生活压力,适当运动,低脂饮食,劳逸结合,做到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参考文献】

[1]范永升,主编.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