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养生之道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02 10:53:00

导语:苏轼的养生之道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苏轼的养生之道分析论文

【摘要】苏轼在坎坷的贬谪生涯中,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他始终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的饮食结构,静坐练功,锻炼身体,注重养生养性。

【关键词】苏轼养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颇有造诣。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两次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多次被贬谪,最远曾被贬官至琼州(海南岛),饱尝艰险困厄。然而,他直至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佳作层出,寿近古稀,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苏轼注重养生养性。苏轼在多次的贬谪生涯中,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处世心态,并研究养生之术,力行养生之法。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的养生之道

1旷达健康、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苏轼身处逆境时,总能从艰苦孤寂的生活中寻求乐趣,调节情绪,保持通达乐观的心态。

苏轼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贬黄州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青菜萝卜也食之如甘饴,甚至以粗粮野菜度日,时常“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并自称为“东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乐。被贬至海南,食不裹腹,病无医药,却能常与乡邻喝酒笑谈,可见他胜固欣然,贬亦可喜的旷达心态和宽广胸怀。

宋代是儒、道、释三教相融整合的时代,禅学对苏轼的心理调节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苏轼吸取庄禅之学“超然物外”“清静无为”“顺任自然”等思想,以此来修身养性,慰藉心灵,从而在失意中也能随缘安适。苏轼广交禅师,常与他们交游,说禅论道,也使自己尽可能化解不良情绪,心胸开阔,乐天健朗。

苏轼被贬荒蛮之地的岭南时,年已六十二,却依旧乐观。“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1](《记游松风亭》),他除依旧写诗作赋外,还学习当地的酿酒技术,自制佳肴,上山采药,生活充满了情趣。

苏轼主张养心,力求“心平气和”“虚一而静”“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他在《问养生》一文中提出“和”与“安”的养心方法:“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任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2]尽管身处颠沛流离之境,苏轼也是让自己心境平和,洒脱自如,保持着“安和”的健康心理状态。

2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

苏轼有四条生活准则:“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他非常注意生活规律和饮食调养,生活节制有序。

苏轼谪居黄州,坚持生活有“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所以,饮食主张多吃菜少吃肉,认为“终年饱菜,虽肉不能及也。”[3]

苏轼虽然对美食很感兴趣,但对饮食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他有着科学的饮食习惯,《东坡志林》记载:“东坡居士自今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感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2],苏东坡的“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宽胃以养全”的做法,与现代人提倡的“吃七八分饱利于健康”的说法是一致的,和现代养生理念相符。

另外,苏轼对食物的药用价值非常重视。在苏轼的《安州老人食蜜歌》《桂酒颂》《漱茶说》《服生姜法》《苍术录》《石菖蒲赞》《服茯苓法》等诸多文中都详尽地介绍了他自己服用蜂蜜、桂枝、生姜、茶和石菖蒲、苍术、茯苓等中草药的方法和效用。可见,时常进补、养生药物的服用对他身体的调理和长寿也是有帮助的。

贬谪生涯中,苏轼非常注意饮食调养,也好制作佳肴。在黄州他曾用竹笋烹制玉兰素鸡,以理气止咳;熬制麦冬饮,暖肺祛咳。在惠州,喜食当地的卢橘、杨梅、荔枝等水果。在海南他曾学当地土人食野荪山蔬。至于他自制的“东坡肉”“东坡羹”等也都是其讲究营养丰富与均衡的佐证。

3静坐练气功,清心又养气

喜与禅僧、道士结交的苏轼,受他们的影响,也内炼养气,外炼丹砂。他向禅僧请教“禅定”(静坐)之法,闲暇之余,常静坐养性。苏轼曾在海南儋县建了一座“息轩”,静坐养生,意守丹田,安神静志。他结合中医气血之道,自创整套气功保健法,其中包括步息功,卧息功,爬行功和桥功等等。《苏沈良方》就记载了他的一些中医气功思想。

他曾向道士学习气功,天刚亮便起床,先叩齿36次,随后呼吸吐纳,待满腹气极,则气徐徐而出。再用手摩擦脚心和脐下腰脊间,抚摩眼面耳颈,直至发热为止;最后按捏鼻左右五六次,梳发百余次。他在《上张安道养生诀论》中对此功评道:“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苏轼的练气养生对其延年益寿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4能逸能劳,游赏山水

“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这是苏轼的养生理论,也是他身体力行之道。在黄州时,苏轼曾自建茅屋,在山坡上开荒种田种菜,经常进行田间劳动。

勤于劳作的苏轼,即使六十多岁,在天涯海角的琼州,还亲自开荒种地,并留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佳句。长年的劳动锻炼也让他有旺盛的精力,延年益寿。

游历名山大川,也是苏轼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苏轼足迹几乎遍布宋朝主要州县,奇山妙水,无一不经物色游览。他爬山涉水,观海赏月,寻奇探幽,那些名山胜景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身体也大为受益,正如其文中所道:“俯仰山林之下,予以养生冶性”(《灵壁张氏园亭记》)。

【参考文献】

[1]苏轼.苏东坡全集,苏东坡文集[M].广州:珠海出版社,1996:1808,1589.

[2]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1:28.

[3]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