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析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
时间:2022-09-24 03:22:00
导语:独家原创:浅析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势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我国社会事业版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卫生投入机制已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使得我国医患矛盾严重,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不高。面对当前问题,我国加大了对卫生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采取了一些保障性的投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但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要不断发展,要上新的台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投入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投入,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卫生投入,并且明确了中央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有效减轻居民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卫生投入总体不足的问题,但是要使我国的投入与卫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还需要根据我国卫生发展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才能实现政府卫生投入与效益的最大化。
一、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医疗设备换代升级加快,大量新型药物的研究和使用使得我国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加上我国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制度,医疗费用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大幅上升,人民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大幅上升,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到20倍,但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却增长了133倍。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左右提高到60%。沉重的医疗负担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生不起病”,更“医不起病”,使得我国目前的卫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二)对农村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不够,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国在卫生投入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在农村,加快了乡镇卫生院和地名卫生院的改革步伐,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人才引进政策对农村卫生系统有所倾斜,加上新农合的全面推开,以及新农合在报销政策上向基层卫生院的倾斜,农村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城市,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全科医生,居民看病有了更加便宜和便捷的场所,在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尽管我国现在已建近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往大医院跑。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达不到居民的就医要求,培育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不能担负起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重任;在农村,虽然加快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但是离使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服务标准还很远,农村县医院的建设力度远远不能适应卫生发展的需求。因此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
(三)我国政府在卫生支出中,重治疗轻预防,疾病预防机构不得不靠“创收”维持,疾病防控能力差
从公共卫生效益看,我国预防支出中只注重常见疾病的控制,而缺乏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和应对流行病突发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居民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没有带来国民健康水平的增长,在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方面也有退步迹象,这说明卫生领域的市场化不仅没有促使医疗机构提高效率,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公平原则。由于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偏向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影响了疾病预防的功能。而由于重治疗而轻预防,老百姓都是拖成大病才去就医,加重了疾病负担。因此加大卫生防预投入力度,确保疾病防控落到实处是解轻广大人民医疗负担的关键。
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基本医疗保险“扩面提标”力度,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
近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我国将在三年内投入8500亿元推进五项医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一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这组数据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基本医保的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这将提高群众的就医支付能力,减轻群众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增加群众看病的“底气”。随着政府投入比重的增加,居民个人支出比重将有所下降,按当前城镇收入水平来计算,城镇居民以后的医保报销上额将达到10万元左右;就农村来讲,我国已有8.15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5%,参合面逐步覆盖全体农民,从参合面上来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要求,今后的投入重点应该是逐步提高新农合的住院报销比例,同时逐步增加门诊统筹,才能尽量减轻农民看病负担。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对解决我国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加大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培训全科医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加大政府卫生向农村和社区的投入力度,就是要在农村和社区建设更多的卫生机构或者给与更多的保障,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为群众解决问题。《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城市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解决人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加大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卫生防预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保障人均经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从我国健康国情出发很有针对性的一项制度,也是解决我国公众健康问题,实现医保全覆盖,更需要让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晚得病的主要方式。据介绍,我国2009年开始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主要用于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这将大大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对病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2期-胡善联
[2]《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94期-刘军民
[3]《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4期-卫茂玲,宋儒亮
[4]徐印州,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4(5):16-17.
-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书
- 下一篇:独家原创:医院财务管理中票据报销的审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