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01-03 03:17:31
导语:药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体系建设过程
点,梳理重点。在2007-2010年期间,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归纳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并与现行实验教学方案相对照,完善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案。链,聚点成链。以药剂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为开端,依据我国药品法规,把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分模块与新药研究流程“一一对应”,在2006-2008年本科学员的实验教学中,实现以新药研究为目标、知识点前后链接、实验结果交互验证的药学专业多学科“链式”综合性实验教学[3-4]。面,多链成面。按照我国新药分类,从化学药、天然活性产物、生物技术药物中各选取1-3个品种设计7个多学科“链式”综合性实验,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全面推广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实施。
2关键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打破课程之间、学科间的壁垒,开设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以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和军队特需药品中试基地为依托,建立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依据国家药品研究法规,构建与理论课教学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分模块、多学科、开放性”药学专业课程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2.1梳理整合药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案,合理设置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以“药”为中心梳理、整合实验教学内容[5-6]。按照我国新药的研制开发规律,将现有实验重组为药学基础实验、药物制备实验和药物评价实验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学生在掌握各学科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从药学一级学科的高度掌握药学领域中的各种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通过三个模块的构建,学科之间以“药”为本,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各模块主要内容和培训目标如图1所示。
2.2集药学院优质师资,架构“教学专家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授课教员”三级教学体系
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涉及药学专业6个二级学科,8门专业课程,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其顺利的组织实施。我国许多院校均开展了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但却均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限制了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推广运行。总结自身经验、汲取他人教训,遵循第二军医大学“专家治校”的一贯工作宗旨,建立了一线授课教员为主体、教学专家委员会决策、教学管理人员统筹组织的三级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师资、场地和教学进度,在2012春季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本成果构建的三级教学体系足以保证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实施。
2.3借鉴科研管理经验,以“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实践操作-结题汇报”模式组织教学实施
实验教学过程目前正经历着“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性转变。为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也应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模式如果缺乏科学的实施过程和及时的专业指导,必然造成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不完整甚至实验的彻底失败。为保证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实施,借鉴我校“十一五”期间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实验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实验实践操作、结题汇报等部分,带教教员与实验小组以“一对一”形式进行方案设计指导;每个实验方案在具体实施前必须通过开题答辩,由教学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实施;实际操作中教员起到“导师”作用,即仅指出学员操作错误之处,不给出具体改正措施,而是引导学员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订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学员自己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结题汇报,由教学专家进行点评。依照此模式实施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后,学员结题汇报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均明显高于开题答辩,证明了“以科研模式实施教学”思路的正确性。
2.4制订了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全程、即时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经过前期理论研究,引入“形成性评价”概念,制订了由方案设计及开题报告、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及结题报告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评分标准,编制了开题、结题报告评分表,不同实验模块评分表,对学员在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中的表现进行全程的、即时的评价,并安排各科带教教员分别和每个实验小组进行“面对面”的实验总结。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评价体系根据学员在实验各个模块中的表现,对其在药学4年的学习中对各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给出客观评价,同时对学员的文献调研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通过方案设计、开题答辩、结题报告等表现给出评价。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学员4年的学习成绩给出全面综合的评定,而是希望在带教教员帮助下学员能根据成绩对自身将来的工作定位、发展方向和毕业后的自主学习方向做出合理判断。
2.5构建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
在梳理教学内容、架设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和制订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和理念,构建了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体系组织运行模式如图2。2.6编写《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材调研国内外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筛选适于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品种,对其各个实验模块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编写形成了包括7个品种,38个模块的我国首部《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讲义》。
2.7制订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师资培训制度、配套规章制度
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由各科室教学骨干承担,依照实验教材采用定期培训、考核方式进行了师资培训,要求带教综合性实验的教师熟悉各学科基本实验技能,对综合性实验内容有整体了解,在实验带教中做到“人员有科室,指导无科室”。全院共8个科室21名中青年教学骨干参加了首次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培训活动。通过建章立制、教学检查、奖惩并重等新举措,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
3实施效果
学生通过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训练,能够将各专业课程中学习到的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融会贯通,自己动手“从无到有”地做出一个“药品”,充分体现学科内各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从学生最初设计的实验方案到最终的结题报告,可以明显看出经过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运行,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以上的学员认为多学科综合性实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开设必要性;60%左右的学员认为目前的教学进度、教学工作量比较合理,40%左右的学员认为1周实验时间过短、实验品种太少、实验内容过于简单,认为需要增加品种、延长时间、提高实验内容难度和挑战性;对照组学员中95%以上均表示愿意参加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并希望安排在不与毕业实习冲突的第7学期期末进行。
4研究意义
按照化学药物、天然活性产物、生物制品分类构建了与我国新药研究流程对应、学科间相互衔接的药学专业课程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以新药研发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员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依托药学院在现有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和军用特需药品中试基地,开设大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规章制度制订等构建了目前我国最为系统和完善的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学员在完成4年的专业学习过程后能按照整个新药研究的临床前程序进行较为完整的系统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新药研究体系在实验内容中的投射,充分体现了我校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思路。
5推广价值
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为我国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国家紧缺的新药研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践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完全可以向我校其他专业和国内相关院校推广。
本文作者:鲁莹钟延强樊莉王小燕张红武工作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 上一篇:略析航空公司人力资源质量体系
- 下一篇:药学分析化学教学探索